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182 99學年度第二學期 讀書會成果發表~美麗男孩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82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作者簡介=== 大衛‧薛夫(David Sheff)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作者豐富的文章與訪問紀錄散見於《紐約時報雜誌》、《滾石》雜誌、《花花公子》、《有線》(Wired)雜誌、《財星》雜誌等。著作包括:《遊戲結束》、《中國黎明》、《我們所說的: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的最後主要訪談》。他在《紐約時報雜誌》發表的〈我的嗑藥兒子〉贏得美國心理學協會的「增進上癮症了解之傑出貢獻獎」。於2009年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與希拉蕊、歐巴馬、湯姆‧漢克等人並列。 ===書籍內容摘要=== 本書《美麗男孩》作者坦率地紀錄了其兒子──尼克,染上毒癮與艱辛嘗試戒毒的旅程,而於這痛心的旅程中,質疑自己、兒子與家庭的想法不斷出現,而本書真切的刻畫出父母愛著似乎無藥可救的子女時,其情感如乘坐雲霄飛車一般,起伏劇烈。 ==序== 本章節交代主要角色(大衛‧薛夫、尼克、生母維琪、後母凱倫、同父異母的弟妹,傑斯柏與黛西)之間的互動。並說明尼克斷斷續續地嗑藥超過十年,作者簡單敘述其在這段時間內,他盡了一切努力去做任何事,以阻止尼克陷入甲基安非他命毒癮中,然而在協助尼克的過程中,大衛也變得相當執迷,而失去生活重心。此段作者痛心的提示:當孩子出生時,沒有人會預期他後來會受苦,甚至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然而──上癮者也可能是你的孩子。 第一部 熬夜 第二部 他選擇的毒品 第三部 無所謂 第四部 如果 第五部 永遠不知道 ===心得感想=== 首先,說明本組決定選讀《美麗男孩》的原因:由於同學們於上學期皆修習過變態心理學,於課程中曾學習過物質關聯疾患的基本知識,而以下將於問題與討論作簡短回顧。而基於對其疾患有基礎的認識,我們好奇若觀察角度是由當事人或其家屬等人之角度切入,所紀錄的感受與經驗會是如何,而又該以什麼方式來幫助他們為較適當的,於是我們選讀了此書以作探討。 閱讀完本書,會發現書籍的書名與其內容有很大的對比感:一個孩子的誕生,對許多家庭而言是充滿欣喜和樂觀的,典型的父母會希望孩子只會遇到好事,而「美麗男孩」似乎陳述作為一位父親,或是一位母親,看著兒子成長的點點滴滴,是件很幸福美好的事。然而第一次讀完後,大家分享的感覺都很沉重,覺得很無奈。紀錄者是成癮者的父親,透過作者直接而無掩飾的文筆,把成癮者吸毒前與其家人之間相處的方式、互動的感受、吸毒之後的改變,彼此之間心理的拉扯,描寫得相當深刻,使我們融入於父親的角色中,體會因為父愛,而帶來的擔憂、恐懼、哀傷、毅力與希望感受,而隨著尼克的吸毒、戒毒行為不斷重複,父親的煎熬也不停地重複,閱讀起來,這些情緒感受也因為一再重演而更加深刻。 我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也最可貴的在於他的教導意義,大衛透過自身的經歷,學習與反省後,與社會大眾分享他認為身為成癮者的家屬應該保持的態度與行為!我們都覺得大衛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向我們揭露了他的艱辛與成長歷程,甚至他的怯懦,以提供後人學習,而這是件相當勇敢的事!多數人多半選擇沉默,而作者卻願意攤開自己的傷口,讓大家一同面對,此舉能夠給有同樣處境的人更多的力量,也許可以縮短他們徬徨無助的時間,更單純的是,可以給予這些受苦的人們──希望。 我們都知道大衛這些年來心裡的掙扎與痛苦都來自於他愛他的兒子,以致於他對於尼克吸毒的事,相當執迷,犧牲了他對妻子與其他孩子的責任,甚至也失去自己工作的能力,而使家裡呈現一團混亂。儘管如此,一個身為父母的要如何能置子女的生死於事外呢?我們能責備他為尼克如此擔憂嗎?能責備他不夠理智嗎?如果我們是大衛,我們能不和他一樣因為愛孩子,而煩憂他的生命、受苦、未來人生嗎?我們想,這些都是難以評論的吧。 大衛希望告訴大家,要懂得放手。對於事物,若過於執著,只會使我們的心靈被矇蔽,而失去判斷力與自我。大衛因為腦中風的經驗,讓他深刻地體會,父母們無法永遠陪伴著孩子,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不能,也不該過度擔憂或保護,這對他們沒有幫助,甚至有時還會害了他們。雖然這對於父母來說,是件很殘忍的事,明白了自己對於孩子也有做不到的事,但是我們認為這卻也給予父母與小孩自由,以能協調相處的互動狀態。父母因而可以選擇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隨孩子而擺動,情緒受之起伏,而失去理智!鬆開緊握的手,接受孩子的抉擇,在一旁陪伴與支持,或許是比較好的方式。 而我們認為「放手」的道理其實適用於任何人,任何時候,因為有時候人們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時,因過於在乎時,反而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擾,而失去初衷。其實最重要的是一開始的心意,基於愛為出發點,其行為對自己或他人,都不應該有勉強,而應該是包容與陪伴。 再者,大衛跟讀者們談起他年輕時的婚姻複雜、以及年經時也曾接觸過大麻與甲基安非他命等,這些承認,背後隱含的意涵可能都是他害了尼克,這意涵曾讓大衛痛苦了很久,而書中提到這是一般成癮患者的家屬都會有的自責心態,但,這是不對的,有時候甚至會被成癮者利用,希望造成家屬的歉疚感而使他們可以得到自由、金錢或毒品。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接受!接受自己的過往、接受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接受孩子已經生了病的事實,不要再花時間於自怨自艾,而是盡快介入。 透過大衛分享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他不能釋懷是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基因、家庭關係複雜),可能是孩子們成癮的原因。而他的分享是希望父母們可以全面的反省與探討,然後接受自己,接受已經存在的現實,不要去否認或逃避,更甚或是去責怪任何一個人,因為可能會造成治療的延誤,對於現況也是無所助益的。只有接受,採取行動,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要放棄任何希望,考量各種原因,分辨所有的建議中哪些是最適合自己的孩子,再加以規劃,因為個人的病因與特質不同,一定要設計適合個人的復健課程,這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對於尼克的人生歷程,本組成員都深感遺憾,因為這個孩子原先是如此充滿天份與生命熱忱的孩子,卻因為吸毒而使健康與青春都染上了陰影。我們另外探討了他的生長背景,因為尼克是個相當敏感的小孩子,而他所接觸的文學家與藝人,大多是支持服藥來創作,可能因為他很相信這些他所崇拜的人,而影響了他在表現自我或價值觀上的決定。所以能夠越早做毒品的宣導,與越早的介入,讓孩子學會判斷,這對於他們而言都會很有幫助的。 最後回歸到身為子女身分的我們,我們應該以本書作為警惕,要學會感激與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我們都擁有父母的關愛與健康的身體,而這是最珍貴的資產。我們應當要時常反省自己所做的抉擇是否正確,以免傷害了自己的生命,也傷了關愛我們的人的心!如第五部的最後段落,大衛、前妻與尼克一同參與藝術治療,尼克用力的寫下「我很抱歉」,一遍又一遍,我們很容易忘記其實成癮者身心所遭遇的是更大的痛苦,而他們也是後悔不已的。而當我們分享到這部分時,都不禁鼻酸,故彼此期許彼此在做許多事情之前,要懂得三思,不要因為失足,傷害自己與重要人們的心! 另外,藉由本書談到關於毒癮復發的議題,組內有些同學日前有機會與國內相關單位的戒治人有所接觸,他們分享其與戒治人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的想法會不斷地遭受衝擊,而這些衝擊帶來的感受通常是較令人哀傷的。因為戒治人向同學們透露說他們被送入某些相關機構,機構中有些人會在心中認為他們戒除不了對毒品的依賴,而沒有認真地思索怎麼去幫助他們,使他們自身也沒有很認真的看待戒毒這件事。而這使我們組員都很難過、很痛心,因為這種處理態度對於戒治人及其家屬們是件很殘忍的事。 因此我們思考,有時候成癮者沒有辦法戒除對毒品的依賴,或許社會也需要背負些責任。除了毒品取得的容易度,政府可能需要設立更嚴謹的制度加以防範之外,政府建設的相關機構、反毒的宣導活動或是提供相關輔導內容,其成效如何,以及如何監督,這些都是需要重新省思的問題,以期望能更有效的幫助戒治人們。而幫助成癮者戒癮的工作是相當地艱辛的,可能會遭遇到許多挫折,但身為協助者,必須對他們抱有期待與同理,相信這些人並且持續不斷地督促他,或許花費的時間會很漫長,但是我們相信一旦他們成功戒癮後,曾付出的心力、時間等,一切都會是值得的。 ===成員=== 夏允中 黃思捷 周于文 崔珺甯 李羿潔 陳沛緹 張湘凌 李芝瑩 王詩婷 蕭惇今 [[enews182]] [[Category:一方清靜 人文e館]]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