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197 「【慶祝e快報200期】讀詩,讀宇宙的脈搏講座」活動紀實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97期 活動回顧 == '''「【慶祝e快報200期】讀詩,讀宇宙的脈搏講座」活動紀實''' == 圖書館出版推廣組 蔣雲鳳 [[Image:enews197活動回顧-2.jpg|600px]] 為慶祝e快報即將200期,本校於3月23日(五)12:00-13:30在自主學習中心1F學習資源專區舉辦「【啟動閱讀計畫】讀詩,讀宇宙的脈搏講座」,邀請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楊佳嫻老師主講。 在講座中,楊佳嫻老師首先深入淺出地比較文學、美術及音樂在藝術中的相互關係,三者雖是以不同的表現方式,但同樣都是有距離的美感及表示特定的意象。以美術的表現而言,她舉出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René Magritte雷內•馬格利特的作品「Not to Be Reproduced」(鏡子內反射的人像不是面對照鏡者,而是背對著),這幅作品不合常理的表像,但更直接反應內心的真實面~作者內心有困境,但無法面對自己。楊佳嫻老師說,美術常以具體畫與抽象的意義作連結,而在詩裡也常常反應類似的狀況。 第二幅也是雷內•馬格利特的作品「memory」,圖內典雅的石膏像表示時間的長久,額頭上的鮮血代表痛苦猶新,因此整幅作品隱喻著恆久的傷口。楊佳嫻老師指出,詩也常用這樣的表現技巧~受傷固然痛苦,但與宇宙產生踫蹱與連結,與詩有異曲同工之妙。她舉出王家衛的電影《東邪西毒》中一句話「或許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什麼都可以忘了,以後的每一天都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你說,那多開心。」作為這幅畫的註腳。 楊佳嫻老師強調,藝術是「誠懇的抒情」,進而追求真、善、美。而詩則必須在此一基礎上,在有限的文字內,尋找最適當的文字,並嘗試發揮文字本身的感覺和特質。接下來,楊佳嫻老師與學生分享許多詩家作品之表現特色,如:胡適《秘魔崖月夜》、楊牧《聲音》、鯨向海《晚風》、楊佳嫻《囚徒》、《約會》、鯨向海《今天》、《寫了一首詩》。楊佳嫻老師以這些詩作例子來探討,詩是以壓縮、跳躍、含蓄、暗示等特質為主,因應不同的題材、美學目的、功能,而可以調整。如,徐志摩及楊牧的詩以音樂性為第一。 在演講的尾聲,楊佳嫻老師仍以雷內•馬格利特的作品做為ending。「The Subjugated Reader」這幅作品中的人物睜著大眼、滿臉驚奇地看著一本書,楊佳嫻老師表示,詩作品最終的目的應要像這幅畫代表的意涵,除了要涵蓋抒情,還要令人感到驚奇。 最後講座活動的Q&A時間,有不少學生熱烈的提問有關創作詩的問題,楊佳嫻老師相常鼓勵學生創作詩,並期許同學,因為年輕,實驗性較高,同學可不畏成果的好壞,透過寫作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是很大的支持力量。有人問及如何才能讓靈感乍現,楊佳嫻老師則引用畢卡所的話:「靈感,通常在我工作了8~9個小時後才來找我。」,期勉學子不空待靈感的到來。至於創作手法,楊佳嫻老師說,有些創作者一開始可能貪心地想要在一首詩中表達很多意像,她說,其實一首詩只要經營好一個意像即可,也較易感動讀者。此外,文學藝術很重視過程中的手法,除了人文素養,與寫作技術有關,因此保持熱情地勤練很重要。 [[enews197]] [[Category:活動回顧]]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