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234 藥學院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 '''臨床藥學課程分流計畫之推動與展望''' == 藥學系臨床藥學碩士班 黃耀斌主任 藥學專業人才之培育正面臨前所未有之新里程,不論四年制、五年制或目前臺大藥學系六年制課程的轉型,各校藥學系後續在人才培育之方向也將有所變革。六年制藥學教育以美國之教育模式為基本藍圖,特別著重於臨床藥學教育之發展。而本校藥學教育之特色則為培育兼具藥學科學與臨床藥學之專業人才為發展目標,藥學系畢業生之就業方向也有多元化的選擇,因此在目前藥學系學制更迭的衝擊中,本校藥學教育以「4+2進階藥學專業人才之培育」,更突顯具創新性及專業特色之發展,使學生在大學四年完成必備之藥學核心課程畢業後,於二年的碩士班課程增加其於不同職場就業的續航力與競爭力,亦或選擇繼續於學術研究之鑽研,朝向高階研究人才的發展。因此在碩士班階段的課程規劃與設計相形更加重要。其中臨床藥學領域之教學與實務訓練,便由本校藥學系臨床藥學碩士班進行二年進階專業人才培育之課程規劃與執行。 臨床藥學碩士班配合藥學教育之發展與目標,使藥學系學生於大學畢業取得藥師資格後,能延續臨床藥學專業之學習與訓練的需求,以培育更具專業能力並於職場擔任相關的臨床藥學服務工作,以因應當前及未來醫藥環境之變遷及時代潮流之所需,並兼顧臨床藥學教學研究人才培育之永續經營。配合教學卓越之課程分流設計,藉此將碩士班課程依性質概分為「學術型」及「實務型」課程模組,以強化學術研究和臨床藥學專業實務兩種不同型態的課程分流設計及教學,同時於計畫期間也將邀請業界教師及姐妹校之專家學者蒞院指導,使課程之規畫及設計更臻完善。期使碩士畢業生在面對藥學專業領域的擴展之際,能將臨床藥學的發展及藥師的角色與功能更加多元化地發揮,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海外實習課程以提升專業實務能力,將更能落實此計畫之願景。 本計畫於課程分流設計建構學術型/實務型課程模組、逐年擴增臨床藥學專業人才之培育、落實課程評估審查而後並進行分流成效評估。於創新臨床藥學教學型態及評量模式則應用教案之互動教學、落實尺規(Rubric)之評量並以OSCE導入實務課程。另在發展多元化臨床藥學實習架構一方面強化醫院臨床藥學實習、增設社區藥學實習並擴展研究生至臨床試驗機構實習。期使碩士畢業生在面對藥學專業領域的擴展之際,能將臨床藥學的發展及藥師的角色與功能更加多元化地發揮,以達到本碩士班之教育目標。 == '''膚質檢測''' == 香粧品學系 楊世群主任 台灣生活環境多變化,室內乾冷,室外濕熱,不管是乾、中、混合或油性的膚質,都很容易因環境或氣候變化而出現狀況,所以在皮膚的保養上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皮膚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保護作用、體溫調節、知覺和免疫反應等。皮膚不僅能防止體內水分散失,也能防止病菌侵入,做為人體的第一道屏障,此外,皮膚更能有效地隔絕紫外線,降低紫外線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保養的第一步驟,就是要先認識你的皮膚,所以可以簡易地了解自己的膚質為何?分別為: 1.中性膚質:肌膚由水分泌平衡,膚質平整,沒有太大的肌膚問題。 2.乾性膚質:兩頰出現小雀斑,易產生局部有色素沉澱的現象。極乾性膚質 甚至會脫皮、過敏。 3.油性膚質:不時滿面油光、毛孔粗大、容易長痘痘。 4.混合性膚質:T字部位容易出油、兩頰易長斑。 5.敏感性膚質:臉部易泛紅,易在更換產品時發紅、發癢,並因而冒出痘痘。這些是基本的檢測。 而完整的膚質特性,包含了表皮含水度、油脂分泌量、經皮水分散失度、皮表酸鹼度、皮膚顏色、彈性、溫度、微循環及表面構型…等,這些則可透過專業儀器的檢測來進行測量,確認自身的膚質狀況。 表皮含水度:利用高介電常數原理。因為水和其他物質的介電常數變化相當大,皮膚角質層水分含量越多越容易導電,介電常數也會越高,所以介電常數越高表示保水程度越好。其度量所用的單位以a.u. (arbitrary units)表達,而測量範圍從0到120 a.u.,這些值相對於上表皮的含水量,測量的深度約為60-100 µm,其中數值落於 30-40 a.u.為乾性皮膚,120 a.u.以上為高含水量皮膚。 經皮水分散失度:利用具有溫度與相對溼度感受器的特殊探頭,由微處理器的分析,可間接測得蒸氣壓梯度,而因擴散常數為一固定數值,就可求出經皮水分散失度。一般正常皮膚的經皮水分散失度基準值在4.0-4.9 g/m2hr之間,此數值越高代表角質層保水功能越差。 油脂分泌量:利用皮質測定儀進行測定。檢測方式是將一半透明的卡匣帶吸取皮膚表面的脂質,而使卡匣帶變得較透明,再將此卡匣帶放入一光學設計的儀器,以讀取不同程度的透明度,定量皮膚所含有的皮脂量。一般皮脂量依部位不同,約為 100-500 µg/cm2。 皮表酸鹼度:是評估皮膚上水分油脂薄膜性質的重要參數,皮膚各時期酸鹼值皆有差異,尤其成年人的pH值變化較複雜,依其性別、年齡層、種族與皮膚部位皆有差異,而正常皮膚表面的pH值介於4-6.5間。 皮膚顏色:利用吸收與反射原理來測量,探頭的發射器會發出三種波長的特殊光(分別為568 nm、660 nm、880 nm),照射在皮膚表面,經由接收器測得反射的光,藉此測得黑紅色素的含量值。 皮膚彈性測定:利用負壓吸引原理,檢測皮膚彈力的表現,並透過光穿透皮膚深度不同以及皮膚被負壓吸入所造成的阻力,測量其回復力。 這些項目的檢測可以利用皮膚多功能檢測儀,透過更換不同探頭的方式,針對需檢測的項目來進行檢測,所得的數據經由量化後,即可知道自己的膚質狀況,然後再來選擇較適合自己膚況的保養品,使自己的基礎保養更有功效。 [[Image:DSC00623.JPG]] [[enews234]] [[Category:藥學院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