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48 啟動醫學教育之另一根神經—談數位學習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 第48期 電子計算機中心專題 =='''啟動醫學教育之另一根神經—談數位學習''' == 行政諮詢組組長 陳嫚翎 跨學園的遠距教學已存在近百年的歷史,從最早期的函授、電視和媒體網路教學,遠距教學一直都是實踐終身的學習方法、且是不分時地學習的最佳工具。而網際網路的興起所帶動的遠距學習熱潮,更成為不分年齡、地域和種族的全球學習方式。 國內網際網路的使用人口已經突破四百萬人,而網際網路所能提供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合作分享知識學習,於網際網路無疑地被視為「教」與「學」的新通路,被廣泛地運用於資訊科技與網路學習,也將是大專院校未來發展教與學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國外 1999年美國的史丹佛大學提供遠距教學,並開辦了全部透過網路授課的電子工程碩士課程,求學過程可以不用跨入史丹佛大學校園,即可領取畢業證書。另外全澳有 15萬人以遠距教學的方式進修大學的各種課程,從學士到博士學位,幾乎所有的科系均可透過網路教學授予學位。反觀國內,大學開辦網路教學已超過 3年,已超過 70所大專院校開辦遠距教學的課程。初期的網路教學課程,大多以網路來傳遞教材,及學生用電子郵件 和老師討論課業,學習的成效有待提升及改善。 隨著教育政策的推廣,教育部已通過了『大專以上學校開辦遠距教學作業要點』,未來將可透過網路修習國內大學學分。以往網路教學的效果與品質的疑慮,也因資訊科技的日益精進及各大專院校在遠距教學設備的改善,並結合先進國際社會的脈動與趨勢,善用資訊科技所帶來的優勢,並將會是大專院校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能否勝出的關鍵。因此,期許擠身國際一流醫科大學的高醫人,也將啟動數位學習的列車。 我們必需達成幾項目標: #開放空間的學習:一般對教室是一個實體建築物的概念將被打破。在數位學校上,你的師長與同學可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各路英雄,我們鼓勵跨校的老師們來做合作式教學 (Team-Teaching),我們更鼓勵跨校的同學們來彼此交流與互動。 #無年齡的分際:在數位學校中,和你在同一個網路教室裡上課中的同學,可能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也可能是家長或是社會人士,這種打破傳統的學級、年齡的規範,和同學交流的除了專業的知識外,更有機會分享不同年齡層的價值觀與想法。 #合作學習觀念的培養:透過數位學校上的學習活動,可以培養如何與人溝通合作,以便迅速且成功的達成學習目標的技巧。而 team-work的技巧正是未來社會最需要的技能。 #自發性主動的終身學習精神:在網路上進行學習活動,給了同學更大的空間,網路的世界浩瀚無涯,在數位學校上學習,更能培養學生自發性的終身學習精神。 建置一個數位教學環境,需要師生一起動員來營造。透過本校教學卓越計劃中 --「醫學系課程整合 -PBL」,您將可一窺數位學習的全貌;包含課程的討論、教師教材上傳與學生資料的下載、平台的建置、教師教學與教材設計等等。本課程觸角目前已伸及醫學系課程整合、精神醫學中的心理諮商學園、護理系課程導入等等。而數位課程主題及進行方式將以實務課程為主,結合「醫學系課程整合計畫」研發之技術,配合國內相關之研究成果,擬訂專業訓練課程主題,並依課程計畫及本校師生之需求,邀請國內專家學者開辦各類基礎及進階課程。期能提供本校建置數位之知識能力及實務技術,增進數位學習在醫學教育中的發展與交流,培養國內數位學習教育於醫學上的應用。 依據「教育部非同步(網路)遠距教學需求規格」,目前本校使用之平台,系統應至少包括以下幾部分: #如何公告授課內容及進度 :由於網路教學突破時空因素,師生均可依自己時間安排上線學習,因此一些課程公告事項,如考試、繳交作業等。 #如何上傳教材 :課程教材將以數位方式呈現於網路上,供學生們自行抓取並於時程內置放上網。 #如何進行師生互動討論 :為了確切掌握學生對上課內容、進度、系統使用是否滿意和能及時解決學生問題,會開設多種的專題討論區:教材討論區、教學系統功能討論區、作業討論區、聊天室等等。並可隨時依課程需求單獨開設出特定主題之討論區。 #如何修改作業 :當老師出作業時,學員應可立刻知道並於規定期間內繳交作業,若學員作業繳交後不滿意,可再重新上傳作業。學生成績訊息也可即時查閱。 #如何建置線上自我評量 :除了固定的觀察學生上網時間及學習過程外,可安排重要單元演練或練習,以確定學生學會某單元精華之處。除此外,於輔導時間會訪查學生是否真正了解上課教材,並考察學生是否定期上網學習。 #教師如何對學生評量:重大考試如期中及期末考依教育部規定一律親自到校考試。為了鼓勵學生隨時上網學習,評分注重平時的努力。網路學習系統應可以記錄學生學習歷程、上網討論的踴躍性及其討論內容作為評量參考。 網際網路與數位資訊科技時代的來臨,無疑對人文、社會方面的變遷產生深遠影響,現有的醫學教育也無可避免受到極大的衝擊。善加利用數位科技,可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同時也可幫助學生作學習的主人,身處醫學教育中的我們,應及早規劃提供數位化能力的養成環境,利用資訊服務來掌握資訊與知識之能力,進一步強化本校醫學教育使之融入於數位資訊中,成為全國醫學大學的「數位種子學校」,期使教學理念及方法成為各醫學大學之典範。確實掌握數位時代的進展,邁向國際一流的醫學大學,則是全體高醫人追求的目標。 [[enews48]] [[Category:電子計算機中心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