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134 好老師專訪吳秀梅及葉竹來教授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34期 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 專題 本中心舉辦之「好老師徵文活動」引起師生熱烈迴響後,本中心將規劃陸續個別專訪本校教學優良教師,從教師的角度,瞭解如何成為一位好老師,並與大家分享教學上的心得與秘笈,激發教師們對於教學之省思與改善。 本次很高興能邀請到香粧品學系吳秀梅主任及醫學系葉竹來教授接受專訪,吳主任及葉教授皆榮獲96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他們的付出及用心,深受學生的肯定,希望透過專訪的分享,能激發教師們不同面向的思考與學習。以下是訪談內容整理。 == '''好老師專訪I-香粧品學系吳秀梅教授/主任''' == 吳秀梅主任口述/紀曉薇採訪整理 '''對課程負責、用心準備教材''' 我想從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是好老師,而一個好老師首要條件就是要對自己的課程負責,尤其該用心的整理及準備授課內容,不能即興地天馬行空或者是隨便敷衍;我覺得高醫的學生其實都很認真,一旦進到課堂就不希望白走這一趟,他們的眼神是期待的,是希望能從我們身上學到東西的,既然我們的責任就是教書,就一定要把我們自己該做的事準備好,所以想成為一個好老師,就應該要對自己的課程及學生有責任感。 教材的準備方面,我建議從教科書著手,因為教科書是經過思考、彙整、排版的,若能夠照此好好的整理及準備,就能讓學生比較有系統的學習;很多老師懂很多,也希望把自己會的通通一股腦兒地塞給學生,可是如果雜亂無章就無法讓學生有效的學習。研究與教學還是有所不同,研究常常是無中生有的,要不斷創新、要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而教學則著重教材之整理,然後在教學過程中再加上你的學習經驗及專業見解,如此必能讓學生們收穫良多,總而言之,最重要的還是要「用心」整理及準備。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我認為一個好老師還要有「引導」學生的責任及功能,在上課的過程中,要能讓學生看到遠景,讓他們的視野變大;而一個適當的引導可以讓他們看到更深、更廣的層面(例如,看一個事件,不管是event或是issue,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與它相關的問題、理論或事件等),因此,每一次的教學一定要設定目標,而這個目標是建立在學問是無限延伸的理念上,畢竟我們不可能教他所有的東西,而是要教他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能夠獨立思考才能學習解決問題。老師要透過教學及引導,讓學生能時常反思還有什麼是他還沒有學到的?還有什麼是他想學的、有興趣的?大學生在課堂、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而大學階段又是影響一個人非常深的階段,我們不能只是訓練一批會背、會考試的學生,應該教導學生不要滿於現狀,要去懷疑所學的那些知識,這樣他才會不斷思考、不斷學習,因此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從關懷到感動進而改變'''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盡量讓學生感受到他是被關懷的,用心經營課堂的氛圍,會讓學生比較喜歡上這樣的課,不要讓學生覺得老師總是很制式化的上課,沒有感情就不會有感動,沒有感動,老師想要引起到什麼效果都是比較困難的;學生如果對我們的教學有所感動,我們才有機會去改變他,不然學生可能也只是制式的聽課、應付考試,考完後就把這科忘記了;但若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誠懇的關懷及用心,學生會變得願意互動、願意表達,相對的也願意接受我們的提醒跟建議。 '''從學生提問自我檢討''' 台灣的學生其實很少問問題,這有點可惜,我常常由學生所問的問題去思考哪個地方講不清楚,應該要做加強或修正;因為即使老師很盡本分的準備及講解,但還是可能有學生沒有聽懂或不理解的地方,這時老師不要覺得學生是在批評或挑戰,要有包容心及耐心,去接受及解答同學的提問,更重要的是正向檢視並改進自己的講授方式;另外,若能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問更好,因為我們的回答就不只個別學生受益,其他的學生也都可以聽到;如果學生不主動提問,我們也可以安排問題,有時候也能夠藉此刺激學生去思考及複習。 '''適度的要求且不吝於鼓勵''' 也許有人會有迷思,覺得不能對學生太過嚴苛,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評量分數,其實不然,既要受學生歡迎又維持一定的教學成效,這兩者之間是不會衝突的。我認為高醫的學生水準都很夠,他們求知慾很強,是真的希望能學到東西,而不是要老師考試放水或是上課打屁。我平常都會要求學生預習原文書內容,曾經有個章節比較難,但課後就有學生反應說這樣的單元學習起來才有挑戰性,雖然自己預習時不太懂,但來上課以後本來不懂的變懂了,所以老師真的不要擔心,學生其實是有很高的求知慾,因此我們只要認為學生在這個階段該學的東西,我們都應該要求他們達到相當的程度,當然要求的同時不能讓學生有被羞辱或不受尊重的感覺,而且也要讓學生瞭解老師要求的用意是為學生好,並且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對他們有期待的,只要他們能理解到這點,老師怎麼要求,學生都是可以接受的。現在的學生要取得資訊非常容易,且資源很多,如果老師的要求沒有比以前更高的話,學生畢業後哪有競爭力?我們在高醫教書是很幸運的,因為這裡的學生真的都很優秀,但是再優秀的人還是可以更好,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適度的要求可以引導他們達到更高的層次,這就是老師的功能。 除了要求之外,我認為老師的鼓勵很重要,可以讓學生感覺被關注、被激勵,每個學生都有他的talent,鼓勵就像種子,在一個適當的機會,那顆種子就會發芽,會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定位生根茁壯;我們不要太狹隘的用某些定義來看什麼樣的學生才是好,有些學生只是特殊專才還沒有發揮出來,所以老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嘗試及突破,老師的一個鼓勵其實對學生影響非常大,但鼓勵是要有目標的,不能是溺愛式的,要讓他有方向,覺得有人在支持他,讓學生相信每個人都是有機會的,並勇於尋找自己、開發自己。 '''不斷的自我學習成長''' 我認為要當個好老師是要不斷學習的。除了多涉獵教育或教學相關的書籍,並從中吸取相關的理論及新知外,多聽取別人的經驗談,也是一種學習;教師發展中心每學期皆規劃多場多元課程,其中不乏邀請多位優秀的教師分享教學心得與技巧,我參加過數場,對於分享者對教學的用心讓我很感動,且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得到很多收穫,我們可以透過這類的講座,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方式,甚至他的理念、視野及宏觀,我覺得那也能改變我們、豐富我們。此外,年輕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位值得學習的教師擔任其mentor,讓mentor參與教學過程,給予建設性的意見,應該對教學會有幫助的。 == '''好老師專訪II-醫學系葉竹來教授''' == 葉竹來教授口述/紀曉薇採訪整理 我覺得一個好的老師,最基本的是要保有對教學的熱忱,若沒有熱忱就無法用心投入教學工作,不管是對課程的準備或與學生的互動;其次是要選擇「對的」教學方式,而教學的方法還是要視學生的接受度而定,有時候老師覺得對的方式,但學生如果不認同的話,可能就變成一個錯誤的方向,因此「教」與「學」是雙方面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多注意學生的反應並常常檢視及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 記得我第一年當老師的時候,講話結結巴巴的,且會想把自己懂的東西全部秀出來教給學生,不但把自己陷入備課的忙碌及壓力中,也因為教學內容過多,教得太急太雜,而讓學生感覺老師好像沒準備,且抓不到重點。後來我開始思考從國考方向來準備教材,大方向抓對後,比較能夠了解教學重點,慢慢地從豐富但繁雜的內容中做摘要、精簡,且不斷從經驗中去修正;基本上,我還是會依循指定教科書的內容做整理,把重點節錄出來,並配合歷年國考試題做課堂練習及講解,一方面可以從中瞭解學生吸收多少,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提醒學生某些章節的重要性。此外,我也會在上課過程中,每隔五分鐘或十分鐘停頓一下,看看學生的反應,且隨時留意自己講話的聲音大小和語調,適時提醒學生上課的重點,並聽取學生對課程的問題及意見。一個新手老師通常都想對學生付出很多,把所知所學傳授給學生,但方向一旦不對則適得其反。 醫學系的課程既繁重又緊湊,授課的單元主要是依照教師的研究專長來分配,通常一個課程是由多位教師共同授課,因此每位老師接觸學生的時間很有限,但我仍會多利用一些課後時間留下來與學生互動交流,藉以瞭解學生的反應及問題;針對藥理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我會思考如何做補救教學,通常我會找機會讓個案學生到實驗室讀書或提問題,以個別輔導方式,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困難;老師如果能保有親和力,可以讓學生比較願意跟老師做良性的溝通,對於教師的教學品質及學生的學習成效都有很好的幫助。 [[enews134]] [[Category: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