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8 黛玉葬花——生命的珍惜與堅持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8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黛玉葬花——生命的珍惜與堅持'''==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玲珠 [[Image:enews46親情無價.jpg]] ''黛玉葬花——生命的珍惜與堅持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泥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 精彩的小說與倫理教科書最大的不同,大約在於小說並不指陳道理,並不做道德或人性價值的批判,卻透過虛擬的故事情節,引領讀者進入情境;在人物的悲歡情仇中,看到生命可能必須面對的兩難,道德實踐必須面對人性的複雜,也同時看到卑賤生命的尊嚴、尊貴生命的悲涼,許多的「看到」才構築出豐富的人性觀,也提供身邊故事更多元的解讀,倫理的實踐才能真正落實。 喜歡紅樓夢的讀者,也許習慣將焦點停留在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愛情故事,容易忽略紅樓夢能成為「紅學」的原因,在於這部小說已從表象的情愛故事描寫,深入複雜的人性刻畫、生命聚散的實相哲學,更觸及食衣住行育樂、整體的文化氛圍、人類的同情共感……,紅學已成為跨越國界的世界性研究。 小說中的林黛玉由於父母雙亡,只得寄附於外婆賈家,和年齡相仿的姊姊妹妹們同住於大觀園,在風雨飄搖中(賈家表面富貴奢華,實際卻是敗絮其中,終難逃抄家的命運)構築青春王國(書中主角多?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也是經常被讀者忽略者)。黛玉身體羸弱,多愁善感,言談常露酸刻,和平易近人、通達人情的寶釵相較,確實缺乏人緣;唯一的精神知己寶玉,又是聚集所有寵愛的焦點、體貼所有生命的多情公子。黛玉似蹙非蹙的愁眉、那似乎流不盡的淚水,都形成她孤傲淒冷的形象。 〈葬花辭〉源於黛玉不忍見落花隨水流出大觀園而污濁,因此以花鋤將落花埋入土中,方覺乾淨;是林黛玉對落花的疼惜,也是對自己身世飄零的感傷,是對青春的眷戀,也是對生命無常的勸解。曹雪芹借黛玉之口,唱出對生命的珍惜,即使是一瓣殘紅都凝聚無限深情;唱出自我生命的完成,絕不與世俗合污的堅持;唱出繁華終將落盡,去來無相的灑脫。是孤傲的林黛玉,又何嘗不是遺世獨立的曹雪芹? 紅樓夢的精彩也在透過角色的創造,讓讀者在不同的角色身上發現自己,引發同情共感;讀者可以愛寶釵的通達世故,可以愛寶玉的善良體貼,也可以愛史湘雲的天真率性,更可以愛王熙鳳的精明幹練。黛玉留給讀者什麼偏愛?我應愛她對心靈淨土的堅持吧。黛玉在葬花的過程完成自己,貫徹她那對世俗名利的孤冷不屑;在熙熙攘攘的紅塵中,反觀自心,不知自己是否還保有這一方淨土? '''e館小考:活絡一下思維與想像吧!''' 許多讀者對「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覺得無盡傷感悲涼;然而詩無達詁(沒有標準答案),你能讀出什麼樣不同的生命況味嗎? '''e館分享:生命中吉光片羽的捕捉,獻曝以饗入館 生命的救贖''' 每次接孩子放學,總愛多留些時間看他們玩耍,溜滑梯、爬格子、跑跑跳跳……,都好;因為都市孩子活動的空間如此狹隘,生活中充斥著一堆待填塞的知識。相對於自己童年徜徉在山丘曲徑上奔跑、餵羊吃草、沉迷於各種孩子間創造的遊戲;一幅幅童年歲月的印記,對比現代孩子的教養過程,心疼表象上的富裕,實際卻可能極其貧乏。 記得有一回,看著兒子在校園黃土地上挖洞,努力建構他的城市王國,然後轉身看看妹妹的遊戲;當再回到兒子的現場時,發現洞洞全不見了,仍是平坦的黃土地。好奇地問兒子:「城市呢?」兒子指著一旁的樹:「花掉下來了,會被踩到,好可憐,所以我把它們都埋起來了。」 摸摸這個七歲大男孩的頭,讚美他乖,並笑他是林黛玉呀!這個功課平凡、卻有敏銳觀察力與豐富想像力的孩子,當然不知道他又教了媽媽一課。 常覺孩子的世界有情也有趣,愛的對象可以是爸爸媽媽,是同班的小女生,也可以是小貓小狗、小花小草,可以為每一個有生命或無生命的東西取名字,因為對他們而言,那全都是「生命」,全然賦予童真的情感。 想到老子強調的「復歸於嬰兒」,在孩子的身上,更體會其中深意。孩子的無分別相、柔軟、容易滿足……,太多特質都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地流失。看著孩子因為一塊糖果流露的滿足笑容,如此單純燦爛;夢裡可以笑出聲音,只因為遊戲好好玩,真是令人悸動。曾幾何時,十塊糖果都無法滿足我們,再多的物質也無法活絡枯槁的心靈;我們擁有賺取更多物質的能力,但似乎也同時失去開懷大笑的本能。 成人的世界太懂得貧富貴賤、利害得失、是非對錯……,太多競爭也麻痺掉心靈的感覺;可以捨棄生命垂危的孩童,可以集體聯署辯護,只因為成人世界的諸多糾纏與衝突?可以隨順無助的生命孤獨地與死神奮鬥,只因為成人世界制度的不合理、只因為司空見慣的常態?只因為無數「因為」? 成長,讓我們得到太多,也失去太多,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是提醒也是嚮往;讓生命還能保有原初的童心,也許才能真正救贖自己吧! 編按:歡迎進入高醫文學網 [http://kml.kmu.edu.tw http://kml.kmu.edu.tw]留言、討論 [[enews38]] [[Category:一方清靜 人文e館]]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