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6 【當代醫學每月一書】我的回程之旅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6期 分享園地 == '''【當代醫學每月一書】''' == 我的回程之旅 '''書名:我的回程之旅It's Not About the Bike : My Journey Back to Life。''' '''作者:藍斯.阿姆斯壯 (Lance Armstrong) 與 莎莉傑金斯 (Sally Jenkins) 著''' '''出版公司:The Berkley Publishing Group''' 阿姆斯壯是在美國家喻戶曉的自行車競賽的明星,他在得到睪丸癌,接受毒性很強的化療之後,東山再起,到現在為止已經得到六次全世界最艱辛的法國自行車大賽的冠軍。他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運動家,同時也是克服癌症的英雄。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在「每月一書」專欄介紹,是因為這是一本以病人的立場,描述得病後的心路歷程的好書,它能帶給醫者對病人的感受有更深的瞭解。醫界前輩黃崑巖教授常對我說,醫學院學生唸的都是醫生寫的教科書,所以我們常無法讓學生瞭解病人的感受,我想這也是我推薦這本書的最大原因。 阿姆斯壯在他不平凡的運動家生涯裡,參加過無數次的自行車國際大賽,而這本傳記也充滿了我們一般人所無法經驗到的成功與失敗。本書很生動的描述阿姆斯壯在比賽中拼命三郎的好勝心理,以及失敗認輸時的風度,更細膩地描寫他在自行車參賽者互搶跑道時所悟出的人生道理--「得饒人處且饒人」。書中描寫他生病而又不願意退出比賽,忍著痛苦盡力而為的精神,尤其是在法國自行車大賽最艱苦的爬山行程那一段最是感人。在回答新聞記者「到底何種樂趣使他樂此不疲?」時,他坦然回答說,參加自行車賽這體力消耗的大賽,不是為了快樂,而是「為了享受痛苦」。 在經歷生病方面,他在二十五歲正值事業登顛峰造極時,突然被發現罹患睪丸癌,需馬上開刀,而後面臨的將是持續幾個月非常痛苦的化療。新聞一發佈出去,有一位Vanderbilt大學醫院癌症科主任的沃夫(Wolf)醫師本身也是自行車迷,擔心如果阿姆斯壯真地接受報紙上所報導的那種化療藥物時,將很可能會嚴重影響其肺功能,而使他以後再也不可能參加自行車比賽,因此沃夫醫師主動寫信勸他尋求第二意見。他後來接受了沃夫醫師的建議,去看了一家在休士頓有名的癌症中心,想不到這位癌症專家竟用一種非常冷酷的口氣,詳細解釋抗癌化療將會引起的副作用,他一再告訴阿姆斯壯這化療將會先置他於死地,使他每天元氣殆盡,連走路都沒有辦法,「我將殺死你(I am gonna kill you),而後再重新挽回你的生命」,「我們將無情地一再打擊你身體的癌細胞,而後你才有機會慢慢恢復過來。」 阿姆斯壯覺得他實在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當他表示想再找第二意見時,這名滿全球的癌症專家竟然以冰冷的口氣回答他,「這是唯一能治療你的地方,你再去找別的醫生,可能就沒有辦法達到我所給你的保證。」後來他在沃夫醫師的建議下,到印第安那大學尋求第二意見,而獲得非常理想的治療結果。 在這輾轉求醫的過程,使他深深領悟到一個好醫生是能夠傾聽病人的心聲,評估病人的程度,而且懂得如何告知病人。他說沃夫醫師本身也是自行車競賽的同好,因此他瞭解肺功能對這種運動家的重要性,也領悟到各種療法的副作用所帶來病人的意義實在因人而異,而使他最感動的地方是這位醫生的深思熟慮,對病人有親和力,有誠意想瞭解病人,替病人著想,而又沒有太大的自我。 後來在他與印第安那大學治癌團隊的靈魂人物艾恩亨 (Larry Einhorn) 醫生深談後,他感受到真正的良醫比一般人對生死的瞭解都更深一層,他們不只是遭遇過生與死,他們因為每天面對病人與家屬在生死掙扎中表現出來非理性的樂觀、恐懼與力量,而使他們對病人與家屬有更深入的人道關懷。 在書中最後,他描述自己從十五歲出道以來,就忙著運動員的生涯,並沒有像一般人的童年生活,也很少真正過生活,一直到得病後,才彷彿有了真正的生命。在這之後他常常自我鼓勵,要自己好好把握當下。他有一段描述癌症存活者的感受,他說當你度過最危險的階段,知道自己可以再活下去以後,才會珍惜自己身體的健康與過去許多平凡的事情,譬如說,早上刮鬍子或是能夠和家人談天,這些都會讓你覺得這是真正生活的一部份。 阿姆斯壯在書中提到人家曾經問他,「你得到法國自行車冠軍,和得到癌症哪一個對你而言比較有意義?」 他總是回答說他覺得作為癌症的存活者,更有意義。他認為癌症讓他更瞭解自己是一個人,是一個丈夫,是一個父親,是一個人子,更是一個人類的一份子。他也說,他一直無法忘卻的是,到底我活下來多少是因為科學?多少是因為奇蹟?他坦承,如果自己能夠回過頭來,他會談一些動機、靈感、希望、勇氣、諮商,但是他實在沒辦法回答一些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答案。 他在書中談到一個網路上的笑話:「有一位牧師淹大水時跑到屋頂,當一個人開著汽艇過來要救他時,他拒絕搭他的船,他說他要等上帝來救他;幾分鐘後水快淹到屋頂時,直昇機丟下繩索要救他,但牧師仍然拒絕說,他的上帝會來救他,結果他就淹死了。等他上了天堂,他問上帝,為什麼你沒有來救我?上帝說,你這白癡,我送了一條船和一架飛機救你,你都不理。」 他說,我們大家都像是站在屋頂的人,當事情發生時,往往很多狀況同時搞在一起,我們常常沒有辦法看得出事情的發生是否有其目的,只能勇敢承擔其後果。 書中也描述他在接受化療之前,就先到精子銀行儲存精子,最後等他結婚決定要生孩子以後,再用化療前所儲存的精子進行人工受孕,和妻子生了一位很可愛的小男孩。他對這方面的事情毫不忌諱,甚至寫出自己曾經在社交場合聽到他未婚妻的男同事譏笑她,竟然考慮嫁給他這種無法生育的男人。他在書中坦陳個人的憤怒無奈,也對自己的不孕,導致太太必需經過種種人工受孕的過程都有很清楚的描述。相信對這方面有問題的夫妻,也可以透過這本書得到很大的鼓舞與安慰。 最後,這本書也談到阿姆斯壯從小由不到廿歲的母親單身扶養,他絲毫不矯情掩飾自己受到歧視的不愉快童年,而對母親的養育之恩充滿感激。他母親在每次的自行車賽,總在終點等著他。整本書中對母子之間的孺慕之情、男女之間的歡愛,愛情與婚姻生活、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對死亡的恐懼,都很坦蕩蕩地呈現出來。 這本書我看的是英文原文書,是阿姆斯壯透過一位體育記者莎莉傑金斯(Sally Jenkins)所撰寫的書,文筆十分流利傳神,字彙也不深奧,而且又有很美的感情描述。對於培養英文閱讀能力有興趣的讀者,這本書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好書。寫完這篇導讀以後,才由友人口中獲知這本書已有中譯本《重返豔陽下》,由施清真譯,天下出版社2001年出版,但因本人未曾讀過,所以不便冒然對中譯本作任何評論。 [[enews36]] [[Category:分享園地]]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