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92 【電影之旅】虛擬與實境──漫談電影的閱讀(上)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92期 一方清淨 人文e館 == '''【 電影之旅 】虛擬與實境──漫談電影的閱讀(上)''' ==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玲珠助理教授 鏡花水月,是有趣的生命經驗。 對鏡觀花、臨水照月,曾經的真實擁有可以瞬間幻滅,虛擬的舞台也可以搬演真實的戲碼。人說看戲的是傻子,因為對著「虛擬」的屏幕狂喜、憤怒,甚至落淚,都是真實的生理反應;即便離開屏幕,觸動心弦的畫面與動人的音樂旋律,依舊令「傻子」回味無窮。 擁有如此虛擬魅力的藝術,大概非電影的「實境」莫屬。被稱為第八藝術的電影,是現代的鏡花,是科技化的水月。 在我的閱讀經驗中,帶給自己最有感覺、最深邃的思考,能同時激盪感知與理知的,往往是文學、藝術作品,而非理論性的哲學專著;甚至許多哲理的真實印證,終究靠文學藝術提供的豐富經驗與細節,才將哲理真正內化。 私心以為,最好的文學家、藝術家,也必得是最好的哲學家。 電影是我的哲學書;一部可以快速讀完,卻終身思索的立體書。 童年的電影閱讀 童年,那個台灣普遍不富裕的年代,沒有網路,沒有DVD等家庭性播放影片的設備;打開電視機,轉來轉去,還是只有三個頻道──台視、中視、華視。電影對一般民眾而言,是必須走出家門的正式性娛樂;看電影,經常懷抱著朝聖的心情。看電影,也經常成為男女交往的重要指標──答應進電影院,表示情感加溫了。 記得,大約每隔半個月,村裡辦公室就會廣播,通知全村星期六晚上將播放的電影。 星期六晚飯過後,男女老幼各自提著小板凳,聚集到籃球場,就是一場免費的露天電影。看電影,也看風吹過、輕輕晃動的屏幕,有時抬眼望望頭頂上一圈的蚊子飛舞,偶爾夾雜著打蚊子的巴掌聲。 舊式的放映轉盤發出咯咯聲響,放著放著,經常遇到畫面突然不見了。有時是第一卷放完了,要換另一卷;有時是膠捲斷了,又有時是燈泡燒壞了;總之,大家也習慣了隨時出現的狀況。 如果遇上正精彩的畫面,只聽到眾人同聲的嘆息,然後理解地回頭望望放電影的人。如果時間稍長,有人望著星空,有人閉目沈思,有人天南地北地聊,三姑六婆則把握時間散佈消息、或打聽新的八卦。孩童更可以自由選擇聆聽哪一圈的談話,兜一圈就大概掌握村裡的最新情資;或可以鑽到器材處,觀看修理的過程。等電影恢復正常放映,大夥兒默契地再回到虛擬畫面,自動地接續中斷的劇情。 記得有一回,播放到一半,天空突然飄雨,只見人群四下奔躲,小板凳就成了遮雨的工具;籃球場空蕩蕩的,只剩下放電影的人狼狽地收拾器材,屏幕在風雨中飄盪,更顯得冷清無助。 如果遇到廟會大型的酬神活動,就更熱鬧了。有時電影之外,還有歌仔戲、布袋戲同時演出,觀眾可以隨時「跑台」:從電影跑到歌仔戲,再轉到布袋戲;從古裝跑到時裝,從前台跑到後台;或者跑到旁邊的枝仔冰、烤香腸、彈珠台。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的同時享受,全方位的觀賞經驗,也是現在坐在冷氣房、固定座位上的電影院裡無法感受的。 童年的觀影經驗,彷彿一幕幕無聲的畫面,從腦海中迅速閃過。但從鍵盤將畫面轉到電腦螢幕時,只剩下一個個標楷體;現代化的特徵──典型、規格,整齊、乾淨,相對於遙遠的記憶,熱鬧、混亂中卻多點溫度吧。 戲院與華那威秀 童年因為個子瘦小,看了許多場免費電影。 假日跟著鄰居小孩,再跟著進戲院的大人們入場;從坐車到進戲院,完全免費,記得一直看到了小學四年級。 從前稱電影院為戲院,因為不完全只播放電影,偶爾也有其他演出,如歌舞、雜技團,但仍以電影為主。 早期戲院多是木頭椅子,硬硬的椅背、冷冷的椅面,但看電影的人潮確實比現在熱鬧多了。戲院門口賣許多小吃,最常被帶進戲院的除了飲料外,多半是瓜子、花生等零食;所以隨著電影放映,也經常聽到嗑瓜子、剝花生脆脆的聲響。散戲時行過走道時,也經常踩出喀疵、喀疵,瓜子、花生殼的碎裂聲。 偶爾還可以看到灰色的大老鼠迅速竄過走道,一邊看電影,一邊又擔心老鼠穿過腳畔;雙腳偶爾抬起、前後左右地晃動,就成了看電影時的運動。 舊式戲院沒有對號入座,也不清場,因此不必在意遲到;一場結束再接下一場的開頭,還是完整的一齣戲。接上了,同伴還會提醒「看過了,走吧。」如果意猶未盡,就接著再看一場,戲院是最可以打發時間的場所。散場時,也偶爾見到流浪漢倒臥在椅子上,戲院又成為棲身的庇護場所。 童年的家就在環繞黃埔陸軍官校的山坡腳下,翻過山丘,就到了陸官。每逢校慶,許多慶祝活動讓平日不開放的禁地,多了自由進出的機會,免費電影也是活動之一。 有一回看完電影走到門口時,一聲清亮的「副班長」。抬眼,是一位戎裝筆挺的軍人,正納悶著。旋即忽然想起,是曾經因為演習在小二教室旁休息,卻和班上男生笑鬧、也和管秩序的我作對的阿兵哥。一年多了,意外地相遇,想告訴他:我現在是班長了! 還有一種免費電影,是救國團到學校播放的;打通三間教室,圍上黑色布幕,成了就地取材的電影院。曾經流行的抗日電影,大約都在陸官與學校看完的;對國家民族的認同,也在熱血澎湃的劇情中逐漸釀成。 隨著經濟起飛,家庭視聽設備的普及,進戲院看電影的人口大量減少,一家家戲院隨之倒閉或轉型,新的連鎖電影院誕生。 華那威秀,一個摩登的新名詞,結束了我舊式的電影經驗。 第一次踏進華那威秀,是參加蔡明亮<天邊一朵雲>首映會;帶著四位年輕的學生,一路上感染著他們的亢奮情緒、看到導演和演員的興奮尖叫,自己彷彿也年輕了十歲。 劃位、換票,看著票面上複雜的數字,實在弄不懂?連門口在哪裡都不清楚?只好跟著學生走。興奮的學生其實不知道,他們領著一位新世紀的鄉巴佬進城了。 後來才清楚華那威秀有那麼多廳,同一時段,消費者有許多部電影可以選擇,不像舊式戲院,一間戲院就一個廳、演一部電影。 華那威秀不准攜帶外食,販售的是略貴的爆米花與飲料,很美式。柔軟的地毯、厚實的沙發椅,座椅旁還設計了放置飲料的杯架,確實看得出企圖為消費者打造舒適的觀影環境。 但不知為什麼?腦海縈繞的總是童年簡陋的戲院與觀影經驗。(轉載自復刊《南杏》第二期) [[enews92]] [[Category:一方清靜 人文e館]] [[Category:李玲珠]]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