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52 在人工智慧時代重新構思醫學教育(3)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52期 分享園地 =='''在人工智慧時代重新構思醫學教育(3)'''== 本校醫學院 劉克明名譽教授<br/><br/> ;未來執業的必要技能 (Necessary Skills for Future Practice): 當我們進入人工智慧時代時,將需要新的技能和專業知識,包括更好地利用認知心理學的發現,人與機器在教育中更緊密的合作,以及更多地使用擬真。重點是在醫療服務中,機器的整合以及它們成為照顧患者的積極合作者。 認知心理學已經證明,事實和概念在它們將被利用的背景下被教授,實踐和評估時,是最好的回憶並被利用於服務。幾十年的臨床專業研究,已經闡明了醫師在評估症狀、選擇和解釋診斷測試檢驗結果、綜合各項數據,以決定臨床評估和醫療照護計劃時的思維。正如一位觀察者所說:“教育的標準,需要隨著科技的變化和數據資料的增厚,更創新、精緻化和改善“。 對於生物醫學科學的基本理解,及其與臨床技能和臨床醫療專業知識的相互關聯,應該仍然是未來醫學教育的核心,這一點將沒有任何異議。然而,21世紀的課程,還應該包括加強醫師在人工智慧支持的數據資料豐富環境中,更精確地執業的能力的內容。例如,學習者必須學會在接觸大數據的背景下決策。他們必須深刻理解大數據的四個V:數量(volume)-- 今天的數據量與過去的數量相比是巨大的; 差異 (variety) -- 數據來自許多不同來源,信效度不同; 速度(velocity) -- 數據生成的速度非常快,產出的動量迅速增加; 和準確性 (veracity) -- 需要評估產生的數據的品質。 學習者還需要透過人工智慧的應用,對於如何在醫療照護服務中匯集、分析和最後客制化數據進行基本的了解。 他們需要能夠廣泛地思考如何管理各種應用程序,無論是體驗決策支持軟體、機器人、還是更複雜的社交媒體的應用。 正如Dr. Yang和Dr. Veltri所說,“最關鍵的挑戰是,我們如何將醫療照護數據,轉化為精準醫學、預防醫學和建立預測模型的附加值。” ;結論 (Conclusion): 如何教育醫學生在應用人工智慧轉化的醫療環境中成功地執業,應成為當今課程改革的核心焦點。它需要認證人員全心全意的支持,他們願意更加開放於創新和實驗,並且能夠遠遠超越舊模式 -- 那些強調基於事實的記憶和臨床學習,然而這些記憶往往與學生未來的執業無關。 未來的醫學院畢業生,如果要在其專業執照生涯的尖峰有所表現,並適應基於價值的融資體系,則將需要參與新的終身教育模式。他們需要在整個醫療照護過程中,充分了解醫療照護專業人員的能力、加強他們在專業執業中的團隊合作、掌握資訊平台和智能工具的豐富知識、增強他們患者的服務技能、並加強資訊與智慧的有效利用,以提高績效和成果。這些專業屬性的基礎,必須嵌入醫學院教育課程中。 在整個課程中,必須強調並傳授額外的兩項技能:一項新技能,一項舊技能。首先是掌握統計學的專業知識,增強醫師在面對人類獨特的複雜性時,具備將數據平台產生的或然率的意義,與患者溝通的能力。第二個方面是不斷培訓和評估,以成為一位真正的同情心提供者,特別是當醫學變得越來越高科技化時,這一點絕對不容忽視。 換句話說,醫學教育將需要超越基礎生物醫學和臨床科學,以及不斷跟隨新興的診斷和治療趨勢而更新。它將需要進一步發展,包括將系統的課程注意力集中在各種專業人員的專業努力的組織、訊息和智慧工具例如機器學習和機器人等的運用,不斷關注改善績效和成果,以及確保掌握與患者進行富有同情心的溝通。 ;摘要: 醫療執業需要進行重大的醫學教育改革,此值得注意的改變已來臨。雖然這種改革的建議比比皆是,但它們還是不夠,因為它們沒有充分地解決最基本的變化 - 醫學執業正在迅速從資訊時代轉形到人工智慧時代。未來的醫療執業將越來越多地表現在:無論患者身處何處,都能提供醫療服務; 新成立的醫療隊提供醫療照護; 越來越多的多元數據資料庫和人工智慧的應用; 以及醫學與機器之間界面的熟練的管理。 要在這種環境中有效率,醫師必須在他們的執照生涯的尖峰上工作,擁有跨越醫療專業和照護連續體的知識,有效利用數據平台,專注於分析結果和提高績效,並與病人溝通大量產生的數據之或然率的意義,提出獨特的人類複雜性。 作者認為,需要“重新啟動”醫學教育改革,以更好的利用認知心理學,以及更注意於教育和執業中人與機器的合作。 醫學教育需要超越基礎生物醫學和臨床科學。系統課程注意力,必須把重點放在醫療方面的專業的努力之組織上。有能力運用有關大量數據資料庫的智慧工具、機器學習和機器人,但始終確保掌握富於同情心的醫療照護。 ;致謝: 筆者非常感謝Dr. Wartman (Steven A. Wartman, MD, PhD, MACP, President Emeritus Association of Academic Health Centers, Washington, DC., USA) 同意翻譯其文章。 ;參考資料: 1. 劉克明. 未來的醫學院與醫學教育發展趨勢。高醫大 E-快報348-349期. 02/20- 03/13/2019. 2. Jason H., Douglas A. Are the conditions right for a 21st-century medical school? The Lancet. 2015;385 (9969): 672-673.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4)62480-6/fulltext. 3. Wartman S.A., Combs C.D. Medical education must move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ad. Med. 2018;93:1107-1109.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October 24, 2017]. https://insights.ovid.com/pubmed?pmid=29095704. 4. Wartman SA, Combs CD. Reimagining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AI. AMA J. Ethics. 2019;21(2): E146-152. [[enews352]] [[Category:分享園地]] [[Category:劉克明]]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