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高醫大陪伴那瑪夏族人走過傷痛 助策展回顧莫拉克重建路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67期 焦點回顧 == '''高醫大陪伴那瑪夏族人走過傷痛 助策展回顧莫拉克重建路''' == ■ 今年是莫拉克風災第十年,走過傷痛的回憶,看到的是堅毅的生命力量。自八八風災後,高雄醫學大學陪伴那瑪夏族人走過漫長的文化與醫療重建之路,並於105年以那瑪夏作為「大學社會責任計劃」的實踐場域。在陪伴災後重建過程中,體會到原住民族知識傳承是維繫部落永續發展的關鍵,也見證到那瑪夏部落婦女走過重建之路的堅韌生命力。為了讓災後重建的經驗被看見,本校USR計畫團隊協助部落婦女策劃展覽,輔以訪談、影像紀錄和藝術創作,共同完成「那瑪夏女人莫拉克風災十年回顧展」。 本校日前以部落健康永續發展作為主題,舉辦「原住民族知識與部落健康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並規劃了兩天一夜的走動式工作坊,邀請美國、澳洲原住民研究學者親身走訪災後受創的土地與空間地景,從高雄市進到杉林大愛村、崩塌的小林村、受創嚴重的南沙魯,這些地景提醒著我們氣候變遷與災難與我們的距離仍然不遠。部落婦女們也分享從風災的遽變與創傷過程中,如何憑藉著堅強的靭性,走向重建之路,找回文化、尋回傳統服飾、重新學習族群與傳統祭儀推動正名的道路。十年後的今天,那瑪夏部落婦女們重新種植傳統作物、同時照顧部落中的孩童與長者,並且開發出微型經濟,建立了一個原住民婦女返鄉重建的模式,重新在受創的土地上站起來。 {|border="0" |- |[[Image:Enews367焦點回顧-5.jpg|300px]] |[[Image:Enews367焦點回顧-6.jpg|310px]] |- |<small>▲族人和與會貴賓合影</small> |<small>▲開幕儀式上族人點燃狼煙與祖靈溝通</small> |- |} 狼煙裊裊升起,那瑪夏的原住民與遠道而來的外國學者跨越國界與民族,手牽著手圍成圈,在「那瑪夏女人莫拉克風災十年回顧展」開幕儀式上,透過狼煙與祖靈溝通。走進展場「部落願景屋」,那瑪夏馬雅文化健康站的耆老們獻唱迎賓,部落工作團隊分享十年來的心路歷程,並邀請太魯閣族的年輕女孩柯哲瑜獻唱為那瑪夏「女人的田地」所創作的歌謠。外國學者更興味十足地拿起木槌敲敲打打,體驗原住民的傳統技藝-植物敲拓染,留下他們走踏台灣那瑪夏的屐履印記。 {|border="0" |- |[[Image:Enews367焦點回顧-8.jpg|300px]] |[[Image:Enews367焦點回顧-7.jpg|265px]] |- |<small>▲開幕式那瑪夏馬雅文化健康站的耆老們獻唱</small> |<small>▲國際學者體驗植物敲拓染</small> |- |} 參與活動的學者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lenn Woods說,那瑪夏原住民族婦女的故事深具啟發性,她們所展現出來的活力和人與人之間深度的連結,是那瑪夏非常顯著的特色。台灣原住民族是南島民族的祖先,族人的經驗本身即具有極大的力量,足以分享給其他的南島民族作為力量的來源。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社工學院教授兼副院長Hilary Weaver表示,部落婦女展現的力量與彼此間深度連結,滋養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每個人皆因為這次的交流,在靈性上與精神上變得更強韌。 部落婦女們也透過與外賓的交流,重新回顧十年來的自我成長,感謝著一路走來彼此的相互陪伴,也懷念自己失去的族人。 那瑪夏女人莫拉克風災十年回顧展是為期一年的常設展,明年規劃進一步把原住民女性的生態知識紀錄並保留下來。本校USR計劃團隊協助原住民婦女將災後重建的故事傳遞出去,也期待這個展覽及系列活動,能因跨國交流與原住民學生等資源的投入,激發新的想像,活化原住民族傳統知識於當代社會中的運用,讓部落願景屋也能受益於多元力量的投入,成為地方創生的重要基地。 [[enews367]] [[Category: 焦點回顧]]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