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校長講座 與大師對談-張懋中院士「為能發明未來而教育」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68期 焦點回顧 == '''校長講座 與大師對談-張懋中院士「為能發明未來而教育」''' == ■秘書處整理 「求學問就是需要學怎麼發問,但是我們把動詞降為名詞,說這個人有沒有學問,把它當成名詞,它不是一個名詞啊!」張懋中院士在台上激動解釋“求學問”是要學習怎麼去發問,但台灣教育卻花很多時間教學生學“答”、不學“問”,這樣的人只能解決現有問題,台灣目前大多是這類的腦力代工,但偉大大學其實是要教育出能發明未來的人才。張懋中院士憂心忡忡地說,不能定義未來,就不能發明未來,勉勵大家要更有效率的學習;尤其是在未來,AI結合5G將全面顛覆人類的生活,以後的「醫」食住行育樂,將可能透過手機或MOD一機搞定! 手機是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通訊設備,手機收訊好壞所需要的關鍵技術-「砷化鎵功率放大器」。或許有些人不知道,這項影響全球人類生活的重大技術,研發者其實是台灣人,就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交通大學前校長張懋中。本校於108年12月17日邀請張懋中院士蒞校參加「校長講座-與大師對談」,張院士以「為能發明未來而教育」為題發表演說,分享AI/5G在醫療上的應用及對教育的看法。他認為台灣的教育往往只學習如何回答問題,卻沒教如何問問題。他期許同學培養定義問題的能力,成為未來開創者而不是跟隨者。張懋中院士本身從大學到博士班都是MIT(Made in Taiwan)學歷的台清交校友,他不但獲聘到美國洛克威爾科學中心高速電子實驗室擔任助理主任,後來更在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電子工程系任教,甚至當到系主任,在美國產業界和學術界闖蕩36年後,他在民國104年帶著回饋的心情,回到台灣接任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從事教育多年,他認為因應未來,不同領域的人要一起走,才能走得長遠,所以他目前積極推動高雄醫學大學和交通大學的跨域合作。 張懋中院士也進一步說明高醫大和交大在Medical AI的合作計畫,兩校從今(108)年起推動合作計畫,結合兩校在醫療及資訊的專業強項,共同發展智慧醫療的創新技術。目前兩校已有多項合作計畫進行中,其中由高醫大陳嘉炘教授及交大柯立偉副教授團隊合作,研發出整合擴增實境(AR)於腦機介面復健系統,不但能有效提升中風病患復健成效,還獲得2019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雜誌最佳論文獎、國家新創獎、新發明專利。他期許兩校一南一北的跨域合作,為台灣的AI醫療注入創新的能量。張懋中院士也指出,目前台灣的電信業者在MOD的使用上,只達到「樂」的功能,他期許和電信業者合作,建構出「醫」食住行育樂.一「機」搞定的模式,讓民眾在家就能透過MOD平台享受到健康和醫療結合的全人照護。 {|border="0" |- |[[Image:Enews368焦點回顧-4.jpg|290px]] |[[Image:Enews368焦點回顧-5.jpg|420px]] |[[Image:Enews368焦點回顧-6.jpg|350px]] |- |<small>▲張懋中院士以「為能發明未來而教育」為題演講</small> |<small>▲與會貴賓合影</small> |<small>▲鐘育志校長致贈紀念品給張懋中院士</small> |- |} [[enews368]] [[Category: 焦點回顧]]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