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94 跨域對談—2020「專業素養與醫學人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數位醫療世界中找回「人」— 健康照護、科技及教育的反思】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94期 人文社會科學院專題 == '''跨域對談—2020「專業素養與醫學人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數位醫療世界中找回「人」— 健康照護、科技及教育的反思】''' == 人文社會科學院 呂佩穎院長 <br/><br/> 二十世紀以來,醫學的進步超越人類過往幾千年歷史,醫療科技的介入及近年人工智慧的急速發展,幾乎等速地翻轉照護模式及醫病互動關係。2020年在疫情蔓延時,人們開始反思,病痛所承載的心理,社會文化及人際等多面向,已超乎科技與醫學,關乎「人」、「社會」與「疾病」相互的牽動。科技到底是幫我們身心得到更好的照護,讓照護者提供更好治療?還是疏離照護者及被照護者間的關懷與尊重?如果醫療科技與AI發展是為必然,那麼是否仍可在這不可逆的趨勢重新找回「人」?而教育者如何在大數據及醫療高科技化下,重造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文教育的利基? 2020年12月5日,人社院結合醫學院、護理學院、人本化健康專業教育中心舉辦「專業素養與醫學人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數位醫療世界中找回「人」— 健康照護、科技及教育的反思】(Rediscovering the Human in a Digital world – Reflections on Healthcare , Technology & Education),邀請多位國內外知名醫療人類學,醫學人文、醫療與科技及醫學教育學者,從歷史綜觀,人本微觀、教育實務等面向切入,探討數位醫療時代對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及病患帶來哪些影響,身為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又該如何因應及反思,方能在運用醫療科技的同時,提供更完善的人本化健康照護。其中三位國際講者在不同時區提出不同面向的人文社會與醫學科技的觀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歷史學教授 Jeremey Greene 將其近年在即時通訊技術,如何影響醫療知識的變遷的研究作一深入淺出的講演,包含近半世紀以來通訊快速發展除了讓醫學更普及外,也同時如何微妙的影響醫病的關係與互動。日本大阪大學的山崎竜二教授則在其團隊研發的陪伴失智長者機器人,探討未來高齡科技照護及倫理的議題。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 Annmarie Mol 教授則引用期著名的照護的邏輯(The Logics of Care)一書探討醫療數據下,病人疾病生活的現實。大會並邀請到時任衛福部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教授及陽明大學郭文華教授,就國內一醫學教育及AI與醫療與現場觀眾一起探討這些重要的課題。這些演講場場精彩,並由不同場次主持人包含三院院長及賴春生教授等分別與談與回應,其中賴其萬教授更針對台灣醫學人文教育作一深刻反思。大會最後分別邀請人社院胡郁盈老師、醫學院林彥克老師及護理學院及成大的盧豐華老師就其大會主題分享其研究與教學相關實務。 此場國際研討會,克服疫情,成功無間斷的帶給與會者一場豐富的知識及心靈饗宴。其中的交流與討論,除帶來新視野,所激盪出來的浪花也必會持續開展漣漪,影響更多人文與醫療及科技的對話。 [[enews394]] [[Category:人文社會科學院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