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強強聯手 高醫X北醫X中國醫三校共展創新醫療技術能量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26期 焦點回顧 == '''強強聯手 高醫X北醫X中國醫三校共展創新醫療技術能量''' == ■產學營運處提供 面對全球人口老化、醫護人力短缺及一波波的疫情肆虐,智慧醫療未來能為醫病雙方帶來甚麼改變?對於產業又有甚麼商機?本校與臺北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為北中南醫學重鎮,是教學與研究並重的頂尖大學,為推廣三校之優質技術研發,擴大學校新創團隊成果的商轉機會,2022年11月22日於高雄亞灣新創園共同舉辦「2022三校聯合技術發表暨新創商機媒合會」,現場展示多項技術,有針對患者缺損部位的3D客製化骨材;警示心臟狀況異常的智慧型穿戴裝置;預測尿酸結石成分,讓尿酸結石患者即早接受藥物治療免除開刀之苦的人工智慧尿酸結石預測系統;不須外接呼吸器、不須接電的便攜式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裝置…等,以智慧醫療及創新醫材為主題,展現隱身在學術單位的強勁生醫新創能量。 臺北醫學大學林俊茂事業長表示商機媒合對北醫、中國醫及高醫三所學校的意義重大,校內教師團隊們長年投入先進醫療技術研發,培養出紮實的醫學基礎,近年來北醫大著重在團隊技術商轉與新創輔導,目前累計成立 22家衍生新創公司,技術領域包含癌症新藥開發、精準檢測、生醫器材、人工智慧醫療與保健食品等。透過這次技術發表媒合會鏈結業界,將潛力團隊的創新醫材技術能量轉譯為可行且具有高價值的產品開發與商業模式。 中國醫藥大學林殿傑副產學長表示中國醫希望創造多方共贏的未來,讓學校研發技術成果從研究端經過應用評估到量產之生產端,因此藉由教授的專長組合七大特色團隊,同時還建構了六大檢測及開發平台。據此創造學校、教師、醫師及產業多贏的互惠互利模式,迄今已有超過200項技術進行移轉,並成立14家衍生新創公司,其中已有超過5家上市櫃公司。 本校吳登強副校長表示臺灣醫療的高水準有目共睹,尤其是醫學大學具有優秀的研發能量與充沛的醫療資源,本次活動特別串聯北、中、南三大醫學大學,共同展現各校多年努力的研發成果,也藉此吸引產業界鏈結創造商業價值。本校具有一校五院豐沛的醫療資源與研發能量,透過資源跨域整合扶植特色領域,包含新藥開發、智慧醫材、創新醫材與再生醫學等,迄今已成功扶植5家衍生新創公司。 本次三校聯合技術發表,展出多項跨校跨域合作的技術成果,並邀請臺灣生技產業、創投及國際加速器與新創團隊齊聚一堂,透過本次商機媒合會突破地域限制,搭起北中南的產學研交流橋樑,化潛力為商機,為臺灣生醫產業共創佳績。 {|border="0" |- |[[Image:Enews426焦點回顧-6.jpg|500px]] |[[Image:Enews426焦點回顧-5.jpg|565px]] |- |<small>▲現場展示多項三校技術成果</small> |<small>▲本校、北醫、中國醫共同舉辦三校聯合技術發表暨新創商機媒合會</small> |- |} [[enews426]] [[Category: 焦點回顧]]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