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因應極端氣候超前部署 高醫大跨國合作研究成果再獲《Nature》刊登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84期 焦點回顧 == '''因應極端氣候超前部署 高醫大跨國合作研究成果再獲《Nature》刊登''' == ■秘書處整理 時序進入秋天,天氣逐漸轉涼,但氣象專家反倒提醒民眾要注意秋老虎發威帶來的高溫,尤其是長者和幼童要小心防曬和熱傷害。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氣溫愈來愈高,今年8月日本東京都更有195人因中暑死亡,創下歷年8月中暑死亡人數新高紀錄。國家災防中心也預估,未來20到40年間,台北平均每5年,就會出現一次40度高溫。當熱浪襲擊變成全球重要議題,大家都在探討人類是否有辦法因應這些改變所帶來的影響。長久以來科學家研究恆溫動物對體溫調控的機制,期望未來人類能透過主動控制此機制的方式調節體溫,適應環境高溫所帶來的不適。 本校譚俊祥助理教授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彼得麥克諾頓(Peter McNaughton)教授於2016年就在世界頂尖期刊《Nature》發表了一篇關於找到「溫覺感知」機制的論文,探討了TRPM2在溫覺感知中所扮演的角色,儘管人類就解剖學的角度知道溫度變化是由皮膚末梢的神經所感受並傳導,卻不知道負責的機制為何?譚俊祥助理教授解開此一謎團,發現是TRPM2(瞬時受體電位M2)陽離子通道負責接收並引發感覺神經元的興奮;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分獲得國際期刊《Nature》刊載,這個研究結果有望對未來全球暖化的問題產生重大啟發。 譚俊祥助理教授近日再度以相關研究登上《Nature》,促成這篇新論文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比利時團隊2018年發表於《Nature》之研究發現TRPA1在感覺神經元中參與熱覺之感應,但該團隊之實驗並未發現TRPM2於感覺神經元之熱感應功能,此結果與譚俊祥與彼得麥克諾頓教授於2016年發表於《Nature》之研究結果有極大之差異。為了找出兩團隊研究結果差異之原因,彼得麥克諾頓教授團隊與譚俊祥經過了數種可能性的探索與排除,重新確認了TRPM2於感覺神經元之熱感受性,且找出比利時團隊之實驗未能察覺TRPM2於感覺神經元之熱感應特性的原因,乃起因於該團隊溫度刺激之不足而導致,這樣正向的科學良性驗證,可說是科學研究的典範。而該研究成果不但再度榮獲《Nature》刊登,使科學的正確性得以延續,並再次確立TRPM2於溫覺感受所扮演之重要角色。因為全球暖化勢必讓人類未來要嚴肅面對「抗熱」相關議題,譚俊祥的研究找到了調控體溫相關溫度的關鍵機制,未來將進一步深究改變體溫的機制,也許有一天可結合日新月異之生醫技術來改變人類對溫度的感受,進而讓現在所謂的酷熱高溫,可以變成像是溫泉般讓人舒適的溫暖感受。 {|border="0" |- |[[Image:Enews384焦點回顧-7.jpg|410px]] |[[Image:Enews384焦點回顧-8.jpg|400px]] |- |<small>▲譚俊祥助理教授研究成果再度榮獲《Nature》刊登</small> |<small>▲透過鈣離子影像系統觀察小鼠感覺神經細胞對於溫度的變化</small> |} [[enews384]] [[Category: 焦點回顧]]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