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校長講座:伍焜玉院士系列講座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53期 焦點回顧 == '''校長講座:伍焜玉院士系列講座''' == 本校4月23日邀請中央研究院伍焜玉院士與全校師生進行連續兩天的精彩分享。伍院士不僅深入淺出地介紹血管與幹細胞生物學、血液學及腫瘤學上驚豔的研究成果,更暢談他憑藉自身拼搏翻轉人生的透徹體悟,讓台下師生親臨大師風采、收穫豐富。 生長於高雄的伍焜玉院士自幼時家貧,每天下課後都要幫經營雜貨店的父親送貨,求學路程戰戰兢兢,憑藉自身努力考上了高雄中學與台大醫學院。但是在前往美國申請住院醫師訓練時又再度因種族歧視被所有學校拒絕,最終取得美國耶魯大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藥理博士,成為國際亮眼的科學家。伍院士至今已有逾三百多篇有關血液學及血管生物學之研究論文發表,享譽國際,被尊稱為「血小板先生」,曾榮獲2015年總統科學獎與多項獎項殊榮。1994年更獲美國休士頓市長巴布‧藍尼爾(Bob Lanier)頒布12月9日為「伍焜玉醫師日」,其地位可見一斑。 適逢本校創校65週年,校慶期間將規劃三場校長講座與多場學術活動。鐘育志校長4月23日特別邀請伍院士擔任首場校長講座的講師,和學校教職員暢談免疫系統與人體互動關係及運作機制。90分鐘的演講精采絕倫;4月24日則和高醫書院上百位學生分享如何「循興趣追求不凡之路」。伍院士提到「只有興趣是不夠的!要找出自己內部與生俱來的才能,依照興趣和才能去培養專業,準備好了就能走入喜愛的道路上!」他更以愛因斯坦勉勵學生,多數人都只知道愛因斯坦的驚人成就,卻不知道他畢業後失業兩年才在親友推薦下拿到了無趣可餬口的工作。但是他持續研究並發表論文,最終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參與伍院士講座的醫學系大四學生邱彥鈞對會談中所提「醫師科學家跟醫師不同,醫師從知識解決,而科學家探索未知」尤其印象深刻,而伍院士「在黑暗中行走,跌倒後能前行,近乎勇者。」的人生哲學對即將參加第一階段醫事人員國考的邱同學,尤具啟發。 伍院士最後以自身求學經歷鼓勵大家勇於作夢、築夢和圓夢,並在興趣與專長間訂定目標,逐步達成。只要堅持並熱愛自己熱衷的事,那就一步都不想停下來。演講末,78歲的伍院士帶著微笑地說:「我每一刻都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怎麼還會想要退休呢?!」 {|border="0" |- |[[Image:enews353焦點回顧-2.jpg|350px]] |[[Image:enews353焦點回顧-4.jpg|350px]] |[[Image:10805-1.jpg|415px]] |- |<small>▲伍焜玉院士蒞校專題演講</small> |<small>▲伍院士分享如何循興趣追求不凡之路</small> |<small>▲伍院士和參與師生合影留念</small> |- |} [[enews353]] [[Category: 焦點回顧]]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