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187 現象學與醫學應用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87期 醫學院 == '''現象學與醫學應用''' == 醫學系 王心運副教授 現象學(phenomenology)對研究自然科學的人可能比較陌生,在人文與社會思想上則較為學者所熟知。當代現象學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E. Husserl, 1859-1938)所奠基後,透過他的弟子,特別是海德格爾(M. Heidegger)、梅洛龐蒂(M. Merleau-Ponty)與舒茲(A. Schutz)等人進一步闡述,現象學於近代思想、藝術與社會領域獲得一定的影響力。 現象學之所以能在不同領域得到應用,因為它本質上是種方法論,透過現象學方法我們得以檢視現象自身的意義結構。簡單而言,「意義」(meaning)可由「認知主體」或由「被認知的客體」所賦予,它們可以彼此影響與建構對方。 首先,認知主體可主動「賦予」對象意義。例如想中樂透的人到處看到數字的啟示,受過訓練的人可在氣色中看到人的健康狀態,或於生理檢查數據中診斷某種疾病的徵兆。同樣的現象被賦予不同的意義,或者不是醫療人員即無法解讀這些現象,這通常取決於判斷者曾接受何種訓練與連結事物的方法,或取決於之前習慣的生活方式。 另外一方面,不要忘了現象本身才應該是「給予」我們意義最重要的源頭才對,它有更為豐富的多樣性。例如,身體內在現象是豐富與多樣的,整體醫學理論即使能解釋大部分現象的原因,也不可能由單一或幾位專家做到。醫療場域本身就存在著能力、知識與經驗的不足與專業的隔閡,即使最博學的人也無法對身體經驗做到全面的考量,更遑論判斷者極可能受到偏見、過去的經驗、情緒與精神狀態所影響。 所以重點來了,一般我們認為知識涵蓋不足、偏見、習性、或是精神狀態不佳是人為因素,它們不應該存在。但從現象學看來,它不僅存在,而且事實上構成醫療情境的本質因素。「不該」發生的事不代表它「不存在」。現象上看來,它不僅存在,而且是持續有效用的因素,也構成現象本身的豐富與多樣性。看來,肯定醫療有限性反而是更為理性的,但在我們的教育系統裡卻很少強調這一點:如何處理反面的合理事物。 我們的專業素養不斷論題化(Thematisierung)我們想看到的事物,事實上這是窄化我們思維的創造性,無法向另外一方流動並截取更寬廣的視野。因此在政治上無法看到對方的合理性,在社會上無法看到另一階層的生活,哲學老師愈寫愈抽象(就像我現在所做的一樣),腎臟科愈看愈像腎臟的問題,研究者看辛苦的實驗數據也愈看愈漂亮。 現象學不否認以上現象,因為這是專業化的自然現象。然專注於當下與本科的現象,固然形成意識裡研究的熱點,也相對地形成許多盲點。為了不讓這些盲點被固定下來形成習慣性的偏見,現象學要求謹慎地觀察我們意識判斷的流動過程,並針對意識的各種認知,信念與判斷的種種有效性(validity)提出審視與分析:那些命題在意識裡做為肯定而有效,那些做為否定,那些作為中性而有效;它們彼此的連結又是基於知識、價值,還是僅僅出於信念與習性而有效的。經過審慎的判別,澄清不同思想的本質差異,並將混淆的障礙排除,好讓思想能具備較大範圍內的流動性,以便尊重事實本身,讓他者與病人能如同他們自己一般地如實被呈現與考量,這也是現象學想要「回到事實本身」的初衷。 [[enews187]] [[Category:醫學院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