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222 應用Narrative Medicine工作坊培育醫學教育種子教師(1)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22期 分享園地【醫學教育】 == '''應用Narrative Medicine工作坊培育醫學教育種子教師(1)''' == 醫學院 劉克明教授 澳洲醫學雜誌 (MJA) 於2013年元月21日第198期刊登 Dr. Mackeel 的一篇文章 “醫學教育師資人才庫變小 (Medical educator pool shrinks)”。Dr. Mackeel 提到澳洲沒有正式的認定醫學教育是一門專科,新醫學院數目的快速增加,以及許多大學強調研究,導致缺乏資深醫學教育師資,且無法提供需求日增的醫學教育相關的專門知識。在該文章中,澳洲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ofessor Thistlethwaite 提出須要思考如何培育下一代的醫學教育者; 而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Professor Hu認為醫學教育研究計晝補助有限、醫學教育學科不多,而且沒有明確的專業目標,不足以勸導年經的臨床醫師將醫學教育當作一個職業。為了鼓勵醫師們成為醫學教育者,兩位教授皆同意這些醫學教育者必需維持臨床的醫療業務; 同時,Professor Hu 更強調醫學教育是所有醫師們的一個專業責任。 為了解決醫學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儘早開始推行種子教師的培育是一個必行的策略,最常採用的師資培育方式之一是安排醫學教育專業相關的工作坊,提供在職的醫療專業人員進修,謹以敘事醫學工作坊為範例敘述如下。 敘事醫學 (Narrative Medicine) 是 Dr. Sharon 首創的一門培育醫師及醫療學業人員醫學專業素養的課程,己廣為全球醫學教育界所採用,例如: 加拿大 McGil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dicine 的課程,有一門 “醫師學 (Physicianship)”,其內容包括 Physicianship 1-5 與 Physician Apprenticeship (醫師師徒學),分別於醫學系一至四年級上課。此課程中有為培育醫學生個性的轉變 (personal transformation) 成為具同理心及自我反省能力的醫師特質,稱為 “敘事能力 (Narrative competence)”,即屬敘事醫學的範疇。 在傳統的北美洲醫療,一般的敘述記錄 (narrative record) 並不被承認是病史。它往往是簡潔的、警示句的、以及用字頭簡寫的,摘述一個診斷或鑑別診斷加上下一個處理步驟及治療的建議的結論。記錄的模式是很清楚地確認一種疾病,而且通常確定是屬於某一位病歷上特定的病人。 McGill University醫學院不但開設敘事能力課程,而且指定醫學生撰寫敘述性及敘事能力的文章為作業。McGill University 的Dr. Boudreau等人認為,敘事能力課程的未來展望是不一樣的,醫學生先需要理解病人的病史,才能去洞察病人對他自己情況的瞭解情形,特別要強調的是理解疾病對該病人的義意,因此學生耍學會基本的工具包括: 聆聽、集中注意力、描述、追溯來源、瞭解講話的聲音及音調之真相或暗示等,才能真正瞭解病人,培育出同理心等良醫特質。 敘事醫學目前己成為國內、外大多醫學院必修的課程,但這方面的師資仍明顯不足。 在培育醫學教育師資方面,近十幾年來,日本岐阜大學醫學教育開發研究中心 (MEDC),每年四次在日本各地辦理醫學教育演講及工作坊,每次為期兩天,活動目的在介紹全求醫學教育的新發展、培育醫學教育師資,並提高醫學教育水準,甚獲日本醫學教育界與醫界的肯定。 日本岐阜大學醫學教育開發研究中心第47次活動之一,是 2013年元月26-27日在琉球大學醫學部舉辦敘事醫學的工作坊,主持人金城紀與史教授。學員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醫學教育者、醫療照護工作者及社會工作者共20多位,幾乎全部參與者皆是第一次接觸敘事醫學,且負有將所學帶回工作單位傳授給同僚的種子教師之角色與重任。筆者榮獲 MEDC主任鈴木教授邀請參與此次活動,謹將參加此敘事醫學工作坊之心得,重點敘述於下,以供有興趣培育醫學教育師資之學者專家參考。 此敘事醫學工作坊為期兩個半天,元月26日下午與27日上午。第一個半天的四個活動項目為課程介紹、自我介紹、敘事演練工作坊、敘事案例檢討工作坊。第二個半天的活動為個人敘事醫學經驗工作坊、小組討論、全體討論及總結。學員己事先分為四大組,每一大組皆以琉球的特色命名,例如赤桐花、風獅爺、太陽、榕樹。 第一個半天的四個活動: 課程介紹由金城教授致歡迎詞、介紹全體講師及各組的輔導老師 (本村醫師、屋良主任、金城醫師等)、並說明工作坊的進行方式及工作坊的特徵 – 參加、體驗、情緒、創造、學習,提供學員們一個完整的工作坊活動的概念。 破冰階段 (Ice-breaking stage): 要開始進行自我介紹時,金城教授說此工作坊最重要的概念是,要瞭解對方,才能充分溝通,因此自我介紹非常重要,特別是來自不同地方與單位的學員們,需要短時間內互相熟悉,因此他說自我介紹是破冰階段。他要求兩位學員成一小組,有五分鐘互相介紹、彼此認識,五分鐘後,每一小組的每一位學員都要起立介紹另一位學員,發言時間至少要兩分鐘。介紹內容須包括: 我是誰、工作的單位、職稱、工作內容、喜歡的故事與理由、及對此工作坊的期待等。學員們都很認真互相討論,收集對方的資料,在介紹對方時,皆能將對方的生平、嗜好及參加此工作坊的目的,非常詳實的以第一人稱作介紹,因此學員們皆能於極短時間內彼此認識。如此,藉著學員們詳實說出同小組學員的故事,確實達到破冰階段工作的目的。 敘事演練工作坊: 隨後之課程為 “敘事演練工作坊”,活動內容為 1. 敘事的基本概念; 2. 探尋可能敘述之故事; 3. 說故事演練。分別說明如下。 1. 敘事的基本概念: 金城教授首先指出 “敘事” 要敘述的是 “故事”,而故事的定義有三個: 定義一. 故事是從諸多發生的事情與經驗,挑選部分資訊為材料,再依照時 間的順序,從頭到尾排列,首尾一致的將這些事情整合起來,並能呈現出其互相關聯性。故事內容須提供關於背景、性格、問題、衝突等資訊,並且能夠傳達意圖、動機、價值觀、情緒等的言語描述。 定義二. 故事是人類的經驗,經由一定的方法與步驟,變成語言化與重點化。 定義三. 故事是從己經發生的事情,選出互相關聯的事情構成的。 因此故事的角色為,將很難定義的人的經驗與現實情況,用語言來描述,並且建立組織架構,使之易於瞭解與傳承,且賦以意義,使其成為共同的經驗。 接著,金城教授提出 “故事的材料與條件”,包括 a. 主體: 至少要有一位主角或演出者; b. 事件: 最少要有二件以上的事件; c. 因果關係: 各事件間的前因後果關係; d. 整合性: 啟始~中間~終結,要有啟承轉結; e. 心得: 警示、意義或意味,須指出敘述此故事的理由。 2. 探尋可能敘述之故事: 要如何找到可供敘述之故事? 金城教授以報章雜誌與電視報導等幻燈片,逐件討論何者是故事,何者不是,理由為何? 讓學員們學會從個人日常生活接觸到的資訊,去思考、判斷與發現可供敘述的故事。 [[enews222]] [[Category:分享園地]] [[Category:醫學教育]] [[Category:劉克明]]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