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234 高醫大體系主管教育訓練「看見台灣 看見責任」活動紀實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34期 活動回顧 == '''高醫大體系主管教育訓練「看見台灣 看見責任」活動紀實''' == 秘書室黃國忠 [[Image:enews234首頁.jpg|500px]] 環境的破壞,不僅造成水土流失、空氣水源污染,同時也直接影響與危害居民的健康。台灣土地的開發與建設,為台灣帶來了經濟奇蹟,豐富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與之同時,空氣與水源污染、各種危害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因子,卻已瀰漫在生活周遭。 由齊柏林導演拍攝的「看見台灣」影片,引起國人對於台灣土地環境的共鳴,上映1個月票房已經破億元,我們看到的不是票房成績,而是台灣人環境保護的意識正在發酵與普獲重視。齊柏林導演透過空拍,走訪台灣山、海、都市、鄉村,呈現寶島台灣的美麗與憂愁,經由齊導的鏡頭,我們看見大自然在台灣的鬼斧神工,也看見了經濟掛帥之下,人定勝天的迷思與破壞。「看見台灣」以空拍紀錄台灣土地的變遷,逐漸凝聚保護台灣土地的想法。 本校在12月7日特別在夢時代包場安排高醫大體系主管及教職員前往欣賞「看見台灣」這部令人省思的紀錄片,本校劉景寬校長表示,學醫之人是要立志成良醫,懸壺濟世,救人於急難,而環境危害健康不亞於造成疾病的細菌病毒,甚至是直接造成傷亡的兇手之一。所以,醫治疾病、維護民眾的健康,也必須兼顧考量危害健康的環境因素。從921震災到88風災,高醫師生、附設醫院與小港醫院醫療人員,都曾到達第一線參與救災,深刻體會自然環境遭受破壞的嚴重性。 劉校長認為要醫治病人,也要懂得醫治環境、保護環境,高醫大在醫學養成教育中,不僅要教導學生學習醫療技術,同時加入人文社會涵養教育,讓每位學生瞭解醫學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指出:現今30歲以降之年輕世代,因教育改革都已接受較先進的環保與鄉土教育,而今日的主管在求學時代,環境與鄉土教育相對貧乏。希望藉此影片欣賞,提供我們反省與促進自覺的機會。 「看見台灣」的上映,引動位處於南台灣重工業都市之中的高雄醫學大學的環境與職業醫學敏感神經,環境對健康無形的侵蝕危害,是預防醫學教育極力在推動改善的,對於環境保護與促進健康因素,高醫大有必要善盡社會責任,教育全校師生,提升重視環境保護意識,為國人與國家土地健康盡最大的心力。 [[enews234]] [[Category:活動回顧]]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18.118.140.78
該IP的對話頁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