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22 宜蘭縣長一年換三位 沒有違背對縣民的承諾嗎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22期 分享園地 =='''宜蘭縣長一年換三位 沒有違背對縣民的承諾嗎'''==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br/><br/> 行政院已發布人事命令,宜蘭縣原代理縣長吳澤成入閣擔任政務委員兼台灣省政府主席,代理縣長一職由前中油董事長陳金德接任,十一月六日交接上任,紛擾近月的代理縣長人事傳聞塵埃落定,代理不到一年的代理縣長被調往中央任職,再指派一位新的代理縣長,創下台灣地方自治史上,一年換三位縣長的記錄。 明朝劉基寫過一篇《賈人渡河》的寓言性文章,描述濟水南岸有一位商人,渡河時船被水沖翻了,他抓著漂流在水面的浮木,大聲呼救,有個漁夫划著船去救他,船還沒划到他身旁,商人就急忙喊叫說:我是濟水一帶的大富翁,能救我一命,我送給你百金,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邊,登上陸地後卻只給十金,漁夫說:剛才你答應給一百金,而現在卻給十金,恐怕不可以這樣吧?(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商人變了臉色生氣的說:你是個漁夫,一天能有多少收入呢?現在一下子得到十金,難道還不夠嗎?(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夫神色沮喪的離開了。 後來有一天,這個商人沿著魚梁乘船向下游行駛,不幸,船撞到河中的礁石,又翻了船,而當初救他的漁夫正好也在那裡,旁邊有人說:為何不去救他呢?(盍救諸?)漁夫回答說:這傢伙就是那個答應給酬金卻不兌現的人(是許金而不酬者也),於是只好袖手旁觀,商人就這樣被淹死了。 表面上看,劉伯溫的寓言文章好像在批評那個重財輕信,出爾反爾的富商,但其實故事是在隱喻當時的統治者,言而無信,必將失信於民。失信於民,就會失掉民心,失民心就會失天下,所謂「得民者昌,失民者亡」,古有明訓,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民主政治縣長的選舉,其實就是候選人與選民的契約關係,縣長的法定任期是4年,每位候選人在競選期間都是信誓旦旦提出各種政見,並保證在當選後在其任期內完成競選期間的政見與承諾,有那一位候選人敢在選舉期間表示他只要做二年就離開呢?把法定任期做滿不是基本的誠信原則嗎?否則在競選期間的承諾不都是謊話連篇嗎?《賈人渡河》一文中的商人,醜惡言行值得撻伐,他最後的結局也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縣長是多數選民支持而當選的,調動縣長職務,當然要問問選民的意見才合理吧! 葉公是春秋時代的諸侯,歷史上有名故事「葉公好龍」,就是有關他的典故。葉公「好龍」成癖,他家中所有的器物上刻著龍,牆上、樑上、柱上到處畫的,雕的都是龍,天上的真龍聽聞了這件事,就來到葉公家裡,把頭伸進窗戶裡探看,把尾巴垂放在外,葉公一看,嚇得臉色發青,拔腿迅速逃跑(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由此看來,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他只是喜歡似龍非龍的東西(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這個故事常用於比喻人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有些政治人物(政黨)成天喊改革,實際上真要他們提出改革建議時,卻又裹足不前,噤若寒蟬,甚至為了個人(政黨)利益,做出的主張與之前侈言改革時相互矛盾,令人真的感到錯愕,這和「葉公好龍」又有什麼差別呢? 論語《子路篇》記錄了葉公請教孔子為政的道理,孔子說:為政者應當順應民意,才會贏得人民的擁戴,使遠近之人,都能心悅誠服(近者悅,遠者來)。在實行民主政治的今天,就是原來支持你的人,仍然死忠的支持你,原來沒有支持你的人,都想回頭過來支持你,這樣執政就成功了,相反的,原來跟隨支持你的人,都紛紛想離開你,投奔另一政黨,原來沒有支持你的人,也沒有考慮回來支持你,這時執政就有問題了。 孟子也談到得到天下的方法,他說:夏桀和商紂失去天下是因為失去了他們的人民,失去了他們的人民,是因為失去了民心。能得到天下的人民,就能得到天下,要得到天下的人民,要先能得到民心,要如何得到民心呢?這是要有方法的。孟子說:人民所需要的,執政者要能夠給他們,人民所討厭的,就不要實施(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民主時代,政黨想要贏得選舉,取得政權,首先就是要取得選民的支持,但百姓的支持,並不是甜言蜜語所能長久欺騙,也不是權勢、地位所能脅迫(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要之,就是不要違背民意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得民心,才能鞏固政權。所謂天下的得失,在於民心的向背就是這個道理。 孟子也說:將魚驅趕到深水池中的就是那吃魚的水獺,將麻雀趕到叢林中的,就是喜歡食麻雀的鸇鳥,把老百姓趕到商湯、周武王地方去的,就是夏桀與商紂(為淵敺魚者,獺也;為叢敺爵者,鸇也;為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換句話說,替自己增加勢力的,正是敵人這方面,假定你的對手和敵人都不是好東西,老百姓就自然都站到你這邊來了,執政者只要以民意為施政依歸,具體提出興利除弊的政策,老百姓就會支持你,就如同水往低處流,獸往曠野跑一樣(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也,獸之走壙也)。 蘇洵在《張益州畫像記》談到「民無常性,唯上所待」,意思是說老百姓沒有恆常不變的性情,端看地方父母官對待他們的態度,被選民選任的地方父母官沒有做完任期,無論理由為何,執政者都要體認物極必反、民意如流水的道理而引以為殷鑑;執政者如果力求民隱,傾聽人民的聲音,不懼批評,使人民的言論可以得到宣洩,還會沒有群眾嗎? *編按:轉載自蘋果日報,原文出處: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108/1237042/ [[enews322]] [[Category:分享園地]] [[Category:楊俊毓]]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