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28 生理回饋心理治療簡介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28期 學務處專題 == '''生理回饋心理治療簡介''' == 心理及諮商輔導組 張凱鈞臨床心理師、彭武德組長 <br/><br/> 學習是大腦主要的功能,回饋是學習重要的因素,生理回饋心理治療的基礎就是利用提供患者欠缺的關鍵回饋,讓原本困難的學習變成可能。臨床上,生理回饋最常使用的方式包括膚電、指溫、心律、呼吸頻率、肌肉電位、脈搏與心電圖等。其中,使用即時的腦波訊號或腦血氧量變化進行治療的方式,則被更進一步歸類為神經回饋治療。<br/> 根據近年來療效研究的結果,生理與神經回饋對於ADHD治療可達到最高的第五等級,相當於藥物治療的等級,而對於焦慮症、憂鬱症等主要的情緒疾患也有第四級療效。生理回饋技術應用於心理治療有許多方式,大多都會融入或輔助原本慣用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中。例如,壓力或焦慮情緒困擾患者的放鬆訓練。<br/> 壓力或焦慮情緒問題常合併身心症狀,包括頭痛、肩頸肌肉痠痛、失眠、腸躁症、自律神經失調、過度換氣,甚至恐慌。面對這一類型的患者,臨床心理師最常使用的介入技巧為放鬆訓練。引導患者學習如何運用心智能力,主動協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激發狀態。由心智影響生理,再由生理緩和情緒。<br/> 傳統的放鬆訓練是以口語引導,以自我覺察結果當作回饋,透過試誤學習的方式,協助患者掌握放鬆技巧。傳統放鬆訓練的限制在於沒有客觀與即時的回饋,學習過程完全只能依靠患者自我覺察的結果。但經驗上,處於情緒困擾的患者,其注意力資源與效能往往是受限的,因此也阻礙了放鬆訓練的學習成效。也就是說,臨床上常遇到的困境在於,最需要放鬆訓練效果的患者,常常是處於最不容易學習放鬆的狀態。<br/> 然而,將生理回饋技術應用於心理治療上,正好可以解決了這樣的困境。藉由生理回饋設備,臨床心理師可以在帶領患者進行放鬆訓練的當下,提供患者視覺化或聽覺化即時且客觀的生理狀態訊息當作回饋,降低患者掌握放鬆狀態和生理變化關聯的難度,以協助其放鬆訓練學習的成效。<br/> 去年本校心理及諮商輔導組透過申請教育部補助各公私立大專校院增購學生輔導工作場地設備實施計畫得到的補助經費,以及學校的支持之下,陸續完成採購與設置醫療等級的生理回饋設備。預計下個學年度開始,將此套設備應用於學生的諮商與心理治療。 [[Image:enews328專題-3.jpg|300px]]<br/> <small>生理回饋儀 </small> <br/> [[enews328]] [[Category:學務處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