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37 當信任崩盤時——周伯仁的故事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37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 '''當信任崩盤時——周伯仁的故事''' ==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玲珠副教授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個耳熟能詳的句子,典故出自《世說新語‧尤悔篇》第六條,是東晉名相王導與好友周顗(顗,音「倚」,字伯仁)間的生死故事。 王導與周顗同朝為官,也都是東晉得以偏安江南的重要股肱大臣。朝堂下,兩人也私交甚篤:《世說新語‧排調篇》十八條曾記載王導頭倚著周顗的膝蓋、指著周顗的大肚子問:「裡頭有什麼?」周顗回答:「裡頭空洞無物(也是「空洞無物」的典故來源)」,卻可以裝下好幾百個像你這樣的人!」這樣的親密情感卻因為王敦(王導堂兄)的叛亂而產生變化。 王敦起兵造反,直攻到首都建康,丞相王導為了劃清與謀反的關連,只能領著王家子弟跪在宮門前謝罪自清,希望消弭皇帝可能的疑心。作為同僚與好友的周顗自然替王氏家族憂心忡忡,緊急進宮面聖、想替王導家族的活命盡力。兩人在皇宮門口相遇時,王導拉住周顗囑託:「我王家上百口人的性命都託你了。」周顗卻沒有答話、直接進宮。 經過周顗的百般釋疑、力保後,終於取得皇帝的信任,王導家族得到赦免。解救了好友家族、穩住朝廷情勢的周顗如釋重負、愉悅地喝了點酒;出宮時又遇見跪地待罪的王導,周顗便對尚不知已被赦免、依舊惶恐的王導說:「等我殺了賊兵,就可以得到你的金印、掛在我的胳膊上了。」然後開心離開。 後來王敦攻進了建康,抓到周顗,便問王導:「可以讓周顗當三公嗎?」王導默不作聲。再問:「可以讓周顗當尚書令嗎?」王導還是不說話。最後問:「既然如此,就殺了周顗吧。」王導沈默依舊。就在王導連三問的默不吭聲下,周顗被殺了。王敦亂事平定後,王導終於得悉當初周顗在皇帝面前力保,王氏家族才得到赦免,但因自己的疑心,卻導致好友命喪黃泉,只能痛心抱憾:「我不殺周侯,周侯由我而死。」 每次讀本則故事,總是感慨萬千!生死是大事,在這種緊要關頭,周顗實在不該開玩笑,這個玩笑卻讓多年的情感與信任瞬間崩盤。原來「相信」是件如此不易的事! 年輕時讀《論語》,對孔子的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總不明白孔子為什麼將「朋友信之」夾雜在其間?誠信不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嗎?!但當年歲漸長,經歷一些人事、理解人性的幽微後,才逐漸深刻理解,相信人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難怪「疑」被佛教列為五毒之一(貪、嗔、癡、慢、疑)。但當公民不相信法律、家長不相信學校、學生不相信老師,父母不相信孩子時……,社會整體得為了防弊耗費多少空轉的資源?!台灣社會不也一直在經歷嗎? 當深刻理解懷疑的徒然耗費後,我依舊選擇「相信」,願意相信人確實是種幸福的能力。但「相信」必須伴隨智慧,並非愚昧地掩耳盜鈴,也不至於被害到身敗名裂、損失慘重;若因相信人而產生如此嚴重後果,關鍵恐不在「相信」,而是自身其他的幽微。「輕諾必寡信」是人性的自然,可以作為判斷的參考;但「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語皆出自《老子》),則是宇宙流轉的慈悲正信!我願朝此努力。 [[enews337]] [[Category:一方清靜 人文e館]] [[Category:李玲珠]]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