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39 君子不器--談人文教育與學用合一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39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 '''君子不器--談人文教育與學用合一''' ==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玲珠副教授 '''「生,燦如春花;死,美如秋葉。」(泰戈爾《飛鳥集》)''' 「生命」是在「生」、「死」之間所建構,然而,所建構出的內涵卻是人人各異,可以天差地別。高等教育究竟要培育出什麼樣的生命?生命的色彩可以是燦美,也可以是蒼白;但要在什麼樣的生命沃土上,接受什麼樣的學習歷程灌溉,春花與秋葉才能綻放出燦美、才能生死無憾?若僅靠學用合一的專業教育,生命終究會是什麼樣貌? 學、用是否合一?已成為檢視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標。但究竟什麼是「用」?職場上,「致用」的內涵又包括什麼?如果,能在職場上成為高度「學用合一」的專業人士,這樣的人生是否就沒有缺憾?如果,生命的漫漫長途只剩下工作,這樣的人生滿意度還剩多少?「學用合一」能帶來的終極幸福感又有多少?換言之,若僅談「學用合一」的專業教育,能解決人生所有難題嗎?如:親密關係的經營?人際和諧的維繫?身心健康的維護?生老病死的勘透?存在價值的尋覓?高等教育若不希望淪為職業訓練所,則仍應堅守的理想又是什麼? 文化傳統中,對培育所謂的社會菁英,絕不僅以「學用合一」作為終極目標,所以儒家的孔子認為:「君子不器」(《論語‧為政》),道家的莊子也認為:「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人間世〉),轉換為現代思維,都是在專業的基礎上,強調人的潛能是可以在專業的框限下、力求超越,「學用合一」是基礎,超越是無限,二者兼具,可能才是人文教育關注的「合一」。面對雲端時代的高度變動,今日以為的「有用」,明日就有可能被取代而「無用」;面對跨領域的整合需求,學生「學」的範圍已無法侷限在單一專業,其「用」是否也可能超乎體制內教育的想像?面對如此高變動與高整合,但養成過程相對穩定、單一專業的教師們又該如何教導學生新世紀的「學用合一」? 因此,以「學用合一」作為教育目標之一是毋庸置疑的,或許更值得關切的焦點應在於:學校與教師們如何給學生「學」的整體內涵?如何引領學生產生「用」的連結?通識教育、人文教養若應作為專業教育的基礎,如何才能不成為「廢課」、而是終生受益的「用課」?學用合一應具什麼內涵?何以不能將通識課程、人文教養全由中等以下學校承擔,高等教育不能僅教授專業課程?又,何謂素養?知識能否等同素養?如果「學」僅發生在教室、學校裡,課堂學習必然受限於時間、空間、形式……等因素,「用」的真實檢核卻多在學習的未來式、在高度競爭的職場裡,教師的教學準備又該是什麼?一連串問題的解答或許正是緩解當前學用落差的關鍵,也才能落實完整、縝密的學用合一理想。 ;後記: 本文乃應本校人社院論壇之邀所撰寫。近日聽聞又一樁自殺事 件,令人喟嘆!逝者已矣,若無法承擔她一絲一毫痛苦,只能祝禱;妄加揣測,也可能是對生命的不夠尊重,對人生、人性的無知。 然而,生命存在實猶如「劇場」,在不同場域中,我們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子女、夫妻、主管、部屬……,好演員該盡責演出,把角色演好,但不能入戲太深、對「角色」過度認同;因為再好的戲碼、角色都有「謝幕」時刻,離開「舞台」,別忘了「自有我在」!舞台之外,該有安頓生命的另一方天地,這是重要的自我平衡力量。覺察「人生劇碼」的高度變動,不執取單一角色,才能在各種角色、各個場域、「上台」「下台」中任運自在。這就是人文教養的「學用合一」,何其重要?! [[enews339]] [[Category:一方清靜 人文e館]] [[Category:李玲珠]]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