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49 以史為鏡:「土包子」的前世今生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49期 分享園地 =='''以史為鏡:「土包子」的前世今生'''==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br/><br/>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深夜邊喝酒邊開直播,介紹高雄在地酒吧,遭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在其臉書暗喻是「喝醉的土包子」,一時之間「包子」爆紅,高雄市觀光局局長預告要辦「包子」大賽,「土包子」議題很熱,韓國瑜自嘲為土包子頭。最近立法委員補選,選戰打的激烈,也有熱情攤商送「土包子」給民眾,看來「土包子」議題尚未退燒。 先談一下「包子」的歷史。包子是一種古老的麵食,起源於三國,相傳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率兵攻打南蠻,七擒七縱蠻將孟獲,終使他臣服,當其班師回朝,大軍行至瀘水時,突然烏雲密布,狂風驟起,波濤洶湧,大軍無法渡江。 諸葛亮就找來孟獲問明原因,孟獲告訴諸葛亮,這是因為陣亡將士的冤魂出來作怪,在此興風作浪,必須要以七七四十九顆蠻軍的人頭(蠻頭)祭江,才可以風平浪靜,平安無事,諸葛亮不想再以人頭去祭江,於是命令士兵宰牛殺羊,將牛羊肉拌成肉餡,在外面包上麵糰,並塑成人頭,這種祭品被稱為「饅頭」(蠻頭)。 諸葛亮將「饅頭」拿去祭拜後,果然風平浪靜,大軍順利渡過瀘江,從此以後,人們就常用「饅頭」作供品進行祭祀,這就是「饅頭」的由來,而諸葛亮也被奉為麵點的祖師爺。 至於現在所說的「包子」這個名稱,則開始於宋朝,相傳宋仁宗生日時曾賜群臣包子,包子後面注曰:「即饅頭別名」。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別號放翁),他與唐琬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千古之下,無人可比,他在〈蔬園雜詠 巢〉的詩中曾稱讚「籠餅」:「昏昏霧雨暗衡茅,兒女隨宜治洒肴,便覺此身如在蜀,一盤籠餅是豌巢」,自註「蜀中雜彘肉(即豬)作巢(即餡)饅頭,甚佳。唐人正謂饅頭為籠餅」。 從這些歷史可以發現,最早的饅頭是有餡的,一直到了宋朝才叫做包子,經後人的發展,演變成今日各種不同的風貌(菜包、水煎包、芝蔴包……),並且口味上也有許多變化,但是諸葛亮創造發明饅頭包含著他愛民的精神,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 土包子通常是指沒有見過世面的人,如果是說別人,就有輕蔑的意思,如果說自己是土包子,那是自謙之辭。古代不叫土包子,而稱「田舍翁」。唐太宗的大臣魏徵是歷史上有名的諫臣,他的「諫太宗十思疏」是名留千古的好文,有些論點,即使到了今天也有借鑒之意義,他對唐太宗的錯誤,往往絲毫不留情面。 有一天,唐太宗得到了一隻十分漂亮的鷂鳥,他十分寵愛,愛不釋手,便放在臂上賞玩,不料魏徵從遠處走了過來,唐太宗便趕緊把鷂鳥藏在懷裡(魏徵曾諫君王不可玩物喪志),但魏徵早已看見,卻故意裝做不知道沒看見,不疾不徐的開始對唐太宗講起古代帝王追求逸樂而誤(喪)國的事情,暗諷太宗。 唐太宗不敢打斷魏徵的話,等魏徵講完離開,那鷂鳥已被悶死了,唐太宗回到宮裡見到長孫皇后,怒不可遏的說:「會須殺此田舍翁」,意思就是說總有一天我會殺了這個土包子!長孫皇后問太宗,那鄉巴佬土包子是誰?唐太宗說:魏徵常常當朝侮辱我,不給我情面,真可惡,這就是土包子的由來,古代叫「田舍翁」。 白居易是社會寫實派的詩人,他的詩深受歡迎,主要是因為貼近現實,語言淺近平易,通俗易懂,通過某些事件描寫人民的疾苦與不平,並揭露現實矛盾和政治弊端,讓當權者明白。 他有一首〈買花〉詩,前段大抵在描述長安貴族買牡丹花的場面「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朶紅,戔戔五束素」(註:五束素是花的價錢)。 中段則在描述富貴人家迷戀於觀賞牡丹花的情形:「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詩末段六句是:「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這裡的田舍翁就是指年老的莊稼漢。 白居易的意思是說:他突然發現,有一鄉下老農,也來到買花的地方,老農目睹情景,低頭長嘆,然而這個感嘆又有誰了解呢?老農嘆氣道,這一叢深色的牡丹花,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賦稅。 白居易透過「田舍翁」的感嘆,具體描述當時社會貧富差距,同時也表現白居易對貧農的同情。田舍翁雖然是鄉巴佬,土包子,他們的言談舉止,本來就樸實無華,但是他們最接地氣,他們的感嘆最能真實(誠)反應在社會底層廣大勞工人民,特別是窮苦農民的心聲,為政者對他們的心聲,不能置若罔聞,好像沒聽見一樣,或者聽見了而不加理睬啊! 路邊的小草通常不會自動絆倒人,但總是有人走路不小心被絆倒,台灣有一句俗諺「一枝草也會絆倒人」,這句有智慧的諺語重點是說不可以小看卑賤的小人物(土包子),他們有時候也會讓你摔得遍體鱗傷,搞得你灰頭土臉,也就是說做人最好要謙和寬厚一點,別看他像土包子就隨意藐視他,「土包子」有時候也會噎死人的! *編按:轉載自蘋果日報,原文出處: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90308/1529687/ [[enews349]] [[Category:分享園地]] [[Category:楊俊毓]]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