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5 高醫五十年ㄟ代誌 (詳全文)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 第35期 高醫五十年ㄟ代誌 (詳全文) =='''【高雄醫學大學創立經過】''' == 校園建設憶往(西元1993~2003年) 副校長 賴永勳 民國 54 年很幸運考進本校醫學系,雖然對聯考的成績及能考上醫學系感到滿意及高興,但到學校註冊時,才發現隔壁國中的校舍,比高醫來得壯觀醒目,而感到有點失望。印象中,當時學校臨十全一路的地方是一個小操場,在操場上偶爾還可見到有牛在吃草的景象。而校內主要的建築物就是第一棟、第二棟及第三棟,三棟二層樓的教學大樓及一棟三層樓的圖書館,還有東側的一間解剖室及西側一間簡陋的餐廳。到了民國 59 年學校又增加了一間大講堂,且在操場的位址上,蓋了一座六層樓高的附設醫院,及十全一路新校門,此時學校的景像已比隔壁的國中來的氣派多了。到民國 66 年因為醫療及研究上的需要,在學校東南角又增建了一棟六層樓高的核子醫學大樓,及附設醫院二層樓的部份,增蓋為六層樓。同時,校園內也開始大興土木,於一年間,校園東側興建完成一棟六層樓的綜合實驗大樓、二棟五層樓高的學生宿舍及一棟也是五層樓的校友會館。往後幾年,校園建設出現短暫的休息,直到民國 72 年,才又興建完成了醫護宿舍及勵學大樓。在這三十年間校園建築發展的過程,或可整理出一個規畫的輪廓,就是屬於教學行政的區域,以學校的中間向東邊延伸的位置為主,宿舍區則在學校的東北地帶,附設醫院在學校的南邊地帶,而中間到西側的區域作為運動用場地。學校的建設本應有它一個完整的規畫藍圖,但這個藍圖往往會因為學校發展方向及需求的改變,而須做調整。隨著學校系所的增加及附設醫院提升的需要,在民國 75 年,又在學校的西南地帶興建完成了附設醫院第三、第四期的擴建,也因為有了第三、第四期的擴建,才使附設醫院的規模及水準,得到明顯的提升。而學校也因為教學空間不足,在民國 80 年,完成了地上九層地下二層的濟世大樓於校園的東邊。 到了民國 82 年,蔡前校長基於,應有一個專責單位負責學校重大工程興建的理念,而成立工程興工執行委員會,並指派本人擔任召集人,從此該委員會肩負起學校 ( 含附設醫院 ) 重大工程興建的任務。工程興建的事宜,雖然責任重大,工作繁重,但委員們與監工小組的同仁,大家均能在作好本身的職務外,不計辛勞,同心協力,完成此額外的任務。所幸在這 11 年間所有的工程,均能在監造及承商的共同努力與配合下,順利完成使用。以下將這些工程的興建作一概略記述,或許可讓大家對學校近年來,校園建設的過程及曲折,多一些了解,同時也可勾起一些人共同的記憶。 '''醫學研究大樓''' [[Image:醫研.jpg]] 因著附設醫院評鑑的需求,要有設備完整的實驗動物中心、醫學系基礎學科及臨床學科在研究上的整合,及基礎學科空間的擴充等的需要,而有興建一棟大樓的計畫,此時校地可用來建築的空間因建築物的增加,而愈來愈不易規劃,由許常吉建築師提出的幾個方案,經過多次討論後,最後選定在運動場北側,也就是校園東北角的地點,為此,學校運動場四百米的跑道,縮短為三百六 十米 。此大樓為地下一層地上九層,總樓地板建築面積為 11,279 平方公尺,工程費為 291,265,191 元,由許常吉建築師設計、監造,文安營造及中華工程公司分別承包土木裝修及水電工程。該大樓於民國 84 年 12 月完工,並命名為醫學研究大樓。該大樓的建築費用,由於蔡校長的努力勸募,得到很多校友及社會人士的捐款,並且也得到教育部,對學校興建大樓的貸款,提供利息的百分之五十的補助,對學校財務負擔減輕甚大。 '''自強大樓''' [[Image:自強.jpg]] 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國民所得增加、政治民主化及保險政策的影響,附設醫院為了提升自費健康檢查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及員工與病友較完善的生活機能服務。在民國 85 年,臨十全一路原機車停車棚的位置,興建完成一棟四層樓的體檢大樓,並取「堅忍自強,勵學濟世」校訓的「自強」,而命名之。自強大樓也是由許建築師設計,文安營造公司承造,建築面積為 3067 平方公尺,建築費用為 84,995,984 元。 '''廢水處理廠''' 由於原附設醫院地下室的污水處理廠,規模不足以應付醫院五期擴建後的需要,因此有興建新的污水處理廠的規畫。該污水處理廠委由工研院能資所設計,土木工程由許常吉建築師設計。污水處理廠的地點,在考量景觀及配合附設醫院五期擴建工程的位置,而選定在校園西側臨自由一路的校地興建,為一地下化的污水處理廠。該污水處理場整個工程造價110,000,000元,由長家營造及茌原開立公司承攬,於民國86年9月完工啟用。 '''啟川大樓''' [[Image:啓川.jpg]] 附設醫院雖然有第三、第四擴建而達到相當的規模,但與一流的公立醫學中心比較,不論是設備或空間仍有明顯不如的地方,於是有了第五期擴建的規畫。在民國 81 年經董事會同意的第五期擴建,原先選擇的位置,是在大講堂及周邊的空地,該大樓為地下二層地上十七層樓,總建築面積為 9152 坪 ,與附設醫院南棟 及西棟相連通。到民國 82 年,該案以醫院的門面及動線的考量,經董事會同意後,改到面臨自由一路的方向,原學校汽車停車場及手球場的位置。而建築物的規模也大幅增加,且曾經有建一棟全台灣最高醫院的構想,樓高 25 層,每個樓層配置一個單位的病房。但後來考慮到垂直動線過長,而改為每個樓層配置兩個單位的病房的二十層樓高的規畫。該案的進行,在民國 83 、 84 年間,因全民健保的即將實施,對醫院經營的影響無法掌握而暫緩,到民國 84 年 9 月,再得到董事會的同意後,繼續進行規畫。該大樓又因為樓高 八十一米 ,須通過政府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由於審查程序冗長,使得該大樓到民國 89 年才動工興建。該大樓由許常吉建築師設計,聯鋼營造工程公司承包,工程造價為 2,165,000,000 元,大樓為地下四層地上二十層,總樓地板面積為 91,844 平方公尺 ,採逆打施工法建築,因此工程期較短,兩年六個月就興建完工。該大樓為紀念本校首任董事長 陳啟川 先生,捐校地興學之風範,而命名為啟川大樓,並於 民國 92 年 6 月 6 日 落成啟用。該大樓的興建完成,是本校附設醫院一個新的里程碑。也因為環境影響評估的要求,須增加汽車停車位,以改善停車困難及交通流暢的問題,而在民國 89 年,於學校運動場底下,興建完成了地下三層的汽車及機車停車場。 '''地下停車場''' 由於附設醫院的停車位嚴重不足,民眾就醫停車不便又浪費時間,這個問題長期以來,一直為病患及家屬所埋怨,而在附設醫院五期擴建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時,審查委員也以親身停車不便的經驗,指出附設醫院停車位嚴重不足,及其對附近交通造成的不良影響,而要求在五期擴建工程符合法定停車位的設計外,應該再增闢停車場。興建停車場所需的面積較大,因此在有限的校地內,要興建停車場,只得向地下發展,因此幾經討論後,選定在學校的運動場,興建一座地下停車場。停車場的規模,原先提出的方案,是涵蓋整個運動場,但因工程費耗大而作罷。後來再重新研擬及評估後,改以運動場北半部的面積,作為停車場興建的折中方案,而獲得董事會的同意。待地下停車場的位置確定後,又面臨到停車場出入口位置的問題。由於自由一路的車流量大,且附設醫院五期擴建後大樓的地下停車場,也是經自由一路進出,會使交通流量更大。若此運動場地下停車場的出入口,也設在自由一路上,勢必造成嚴重的交通瓶頸。因此,地下停車場的出入口只得選在校園北面的同盟一路上,同時考慮將校門也遷移到臨同盟一路的方向。為此,學校不得不積極進行,長期懸而未決,介於同盟一路及學校之間,土地銀行所管 ( 有 ) 土地的購置案。最後在民國 89 年,學校以二億多元購得此塊土地,也使得地下停車場出入口的問題有了解決。地下停車場總共有三層,由許建築師設計,德寶營造公司承包,總建築面積為 24,670 平方公尺 ,工程費用為 274,500,000 元。可停汽車 560 台、機車 1276 部。該工程的進行,因有造成學生無法使用運動場的影響,因此工程期定為九個月,而且要求承包商必須如期完成。但天不順人意,工程進行期間,台灣發生了 921 大地震的災難。在餘震期間,依政府要求結構工程必須停工,因此工程期只得延長。由原訂的九個月,延長至一年。該工程在民國 89 年 2 月完工,而於民國 89 年 3 月落成啟用。該停車場啟用後,所有教職員工生的停車位均安排在此地下停車場,而原附設醫院員工使用的地下停車場及五期擴建工程所新增的地下停車場,全部改為來賓停車場,使來賓停車位增加了五倍之多,至此,病患就醫停車困難的問題,也隨之得到解決。 '''綜合球場暨集會場''' [[Image:球場.jpg]] 該球場的興建源起於民國89年,學校向土地銀行購買了介於校園北邊與同盟一路之間,一塊一千二百多坪長條不規則土地。經由此塊土地的取得,使學校的校園周圍得以更完整,而且可供運動場底下的地下停車場,作為同盟一路方向的主要出入口用。而在此塊增加的校地利用上,透過學生意見調查,以增設球場的意見最多。但為使土地的利用得到最大的效益,乃請許常吉建築師提供相關的資料,供規畫參考。最後經董事會同意,興建一座以特殊合成薄膜作為屋頂的永久性(可使用40年以上)半室內綜合球場,並經公開徵圖選出設計圖。該綜合球場由鄭洲楠建築師設計,達茂營造工程公司承包,工程費為31,000,000元。工程於民國90年6月完成。該綜合球場除了提供籃、排球運動外,也可作為大型活動的場所。該綜合球場由於造形特殊,再加上燈光效果,使整個球場極具視覺美感,它已成為高醫校園的一個特色及地標。 '''第一教學大樓及學生宿舍新館''' [[Image:新館.jpg]] 學校在民國八十八年獲得教育部審查通過改名為大學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要在屏東縣新埤鄉成立大學分部及設立附設醫院屏東分院。計畫中要將兩個學院移到屏東分部,而留四個學院於高雄校本部,且經由分部興建的行政教學大樓及學生宿舍,大幅增加校舍面積,以符合改名大學後,發展的需要。但該分部計畫,後來因為校地購置經費過於龐大,超過學校所能承擔,及地理位置上的考量,經董事會及教育部同意後,而作罷。因此,現任的王校長提出以在現有的校園內,興建教學大樓及學生宿舍的配套方案,來替代原計畫。該計畫在得到董事會的同意及指示下,以校園整體規畫為藍圖,作為決定此兩棟大樓的建築位置。本案經公開徵圖作業,而選定鄭洲楠建築師的規畫及設計案。第一教學大樓為地上十二層地下二層的大樓,規畫有共用教室、演藝廳、實驗室、研究中心及育成中心。學生宿舍新館則為地上十三層地下兩層的大樓,設有 1012 個床位、藝文展覽中心、視聽室、交誼廳及自修室等。該兩棟大樓的總建築面積為 40,386 平方公尺,總工程費為 590,000,000 元,由德寶營造工程公司承包。該兩棟美輪美奐的大樓在民國 92 年 2 月完工啟用後,學校在整個校園景觀上有了很大的改變,再加上對整個校園的用心美化,使得學校呈現了一個嶄新的風貌與氣象,也因而獲得大家的好評與肯定。 '''展望''' [[Image:展望.jpg]] 今年是本校創校滿五十週年,雖有著光榮的歷史與成就,但學校的發展與進步,是不能停頓的。展望未來,校園內早期興建的學生宿舍南北館、醫護宿舍及校友會館等,在土地利用效益上,已不符學校發展的需求,將來應該將這些建築物打掉,重新興建較高的大樓。而目前,在硬體方面,學校最迫切的課題,就是改善共同教室、醫學院及口腔醫學院教師研究等,空間的不足。因此,在王校長的指示下,已積極規劃第二教學大樓的興建。至於已有43年歷史的老舊圖書館,空間也是明顯不符合需求。今年已在其北邊的空地上,動工興建一棟四層樓的圖書二館,該圖書二館與舊圖書館每層樓均有相通,因此,可方便讀者的利用及行政管理。該館是由金光裕建築師設計,聯鋼營造工程公司承包,工程費為48,000,000元。該圖書二館的設計特殊,年底興建完成後,必可使校園景觀更美。 今年,由醫科第一屆校友李鈺錫醫師捐款,金光裕建築師義務設計的同盟一路新校門,也將於十月十六日校慶當天,舉行落成揭牌典禮。新校門的設計圖案,是代表DNA的雙螺旋,象徵高醫的建校精神與辦學理念,屆時高醫校園所呈現的,已具國際一流大學的氛圍。 ---------------------------------------------------------------------------------------------------------------------------- 編按:為廣大服務海內外的高醫人讀者,特於卅二期e快報開始連載「高醫薪傳-半世紀的回顧」之「歲月足跡─高醫五十年ㄟ代誌」。內容共編輯成「高雄醫學大學創立經過」、「歷任董事長、校長簡介」、「高醫昔與今」、「高醫的其他第一次」、「大事紀」等部份,歡迎讀者不吝指正。 [[enews35]] [[Category:enews高醫五十年ㄟ代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