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63【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上山下海,天然藥物研究先驅—吳永昌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63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上山下海,天然藥物研究先驅—吳永昌''' == [[Image:363月印萬川.jpg|280px]] *本校藥學系第十五屆畢業 *曾任:本校藥學系教授、天然藥物研究所教授暨所長、中華天然藥物學會理事長、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 獲得科技部(原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王民寧獎與李天德獎等國內多項學術榮譽,及本校學術類傑出校友獎肯定的吳永昌教授,秉持對天然藥物研究理念,以嚴謹態度發表在國際期刊的論文已逾四百三十篇,對國內、外中草藥之相關研究貢獻良多。更致力於中醫藥的轉譯研究,除了基礎研究外,更將其整合提升投入臨床試驗,部份成果已獲得國內、外三十多件專利,並有六項技術移轉案,為醫藥學界的發展提供更進一步的有利選擇。 早在高中,吳教授就已經堅定其對醫藥領域的願景。大學時期,由於家庭經濟拮据,必須努力兼任家教賺取學費及生活費,雖然如此,他對學業仍然持「嚴格以待」的自我要求。而正因為有著獨立、刻苦的求學經驗,養成吳教授做事一絲不苟的原則及明確「起而行」的人生態度。他認為持續學習最重要的是態度與堅持,若能堅定這兩點,定能做到將不可能轉為可能。 從高醫求學至今為人師表,吳教授仍然相當景仰及推崇當時生藥學科的盧盛德教授。盧教授的處事理念,及為人謙沖的身教言教,無形中薰陶吳教授求真的學術生涯。除了盧教授的指導與鼓勵,吳教授也很感念謝獻臣院長與蔡瑞熊校長兩位師長的提攜與栽培。 吳教授赴日、美進行博士後研究,1988年回高醫後,隔年開始擔任註冊組、研教組與進修推廣部主任及研發長等二十餘年之行政工作。並於1992年在校內首創全國第一、也是唯一的天然藥物研究所,擔任所長十五年,成為臺灣天然藥物研究先驅。不但提供了一個研究的良好平台,也培育百餘位天然藥物方面碩、博士的後學,貢獻良多。 談到在學校時所參與最有印象的活動,吳教授笑著說:從事天然藥物相關研究,總是免不了會採集一些研究用的天然動植物,以前都把採集工作笑稱為「上山下海」。他從大三開始接觸爬山採集植物的活動,有次上北大武山的經驗更是難以忘懷。他說那次在登頂下山的過程中,有同學在出現類似高山症的症狀之後,整隊前進的速度因而變得緩慢,未能在預定時間抵達紮營目的地,眼看天黑山路難行,他便自告奮勇先行下山,打算回營地拿手電筒再折返恊助隊友,不料獨自一人竟在山裡迷路,直至找到正確的路再回到營地時,同學們已焦急地等待了多時。雖然那次的登山化險為夷,但不能保證下次也能那麼幸運,如今回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因此吳教授再三叮嚀,有機會上山要注意不能脫隊,並且要做好防備措施,避免發生意外。 目前吳教授的目標是推動其基礎研究、健康食品或藥物的研發,將成果技術轉給產業界,希望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讓民眾都能享受到研究帶給社會的實質利益。 吳教授一直以身為高醫人為榮,雖然校園改變許多,但老師及學生們仍然保有樸實、認真、腳踏實地的優良傳統。吳教授期待未來學校在藥學分流教育上能有更周全的思考,提供後學更多不同領域發展的機會。相信高醫藥學的精神會一直保持,更加發揚光大。 (本校藥學系翁翊禎 撰稿) *編按:自284期起,「人文e館」單元轉載【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enews363]] [[Category:一方清靜 人文e館]] [[Category: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