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37【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杜聰明院長的教育志業--創辦一流大學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7期 分享園地 == '''【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 == '''杜聰明院長的教育志業--創辦一流大學''' [[Image:憶高醫37.jpg]] ‧ 高雄醫學院首任院長 ‧ 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 ‧ 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 ‧ 1986年去世,享年93歲 ‧ 「樂學至上,研究第一」是杜聰明博士一生的座右銘,也成了高醫的精神標語 撰文者:蓋綺紓助理教授 本校創院院長,台灣第一位博士杜聰明先生(1893-1986),終身奉獻醫學教育,民國四十三年,他在南台灣實現他的夢想,創辦了最高學府-高雄醫學院,並立下宏願:「必將此學校建設為理想、有特長的世界一流大學」,正如他所設計的校徽:中央的紅色山形上頭,有一層白色稜線,象徵台灣最高峰玉山,也暗示了要把高醫辦成台灣第一的高等學府。 杜院長曾說:「私立大學若辦得好,是比任何大學都好,假使辦不好,就一個銅板的價值都沒有。」私立大學的好處就是在法令所準許的範圍內,可以自由發揮其大學特色,擺脫公立大學某些限制,落實辦學的理念。大學的好壞並不在於校舍大小,而是取決於其內容及作風。於是杜院長揭櫫了「樂學至上、研究第一」作為高醫的座右銘,儘管高醫是從零開始創辦,沒有宏偉的校舍,及眾多的師生人數,但他深信只要學生用樂學的態度來讀書,教師及畢業生以「研究第一」做為工作信念,一定可以逐漸發展成為一所有規模的大學。杜院長的理念的確為高醫奠立了恢弘的格局,及優良的學風。 杜院長是一位深思熟慮,具有遠見的教育家,他截取歐美之長,為高醫規劃幾項良好制度:一崇尚榮譽制度,杜院長非常注重學生的品德操守,尤其是誠實,他仿照美國西點軍校的榮譽制度,再三對學生強調考試絕對不能作弊,重則退學,輕則留級。雖然如此,杜院長也常對教授們說對大學之管理如單單採取嚴格管理,無愛護學生,則無異於警察署乃至監獄;尚須在嚴格管理與愛的教育之間取得平衡。其次,注重生活教育,杜院長認為英國的劍橋及牛津兩大學的導師制度很好,於是他按照其方式,以各科專門教授擔當學生的導師,師生密切接觸,藉教授的人格精神、治學態度感化薰陶學生。三重視外語教學,除英語外,杜院長還要大家修習德語、法語、日語、拉丁語等科目,除了加強看原書能力,查閱各國學術文獻外,也為畢業後出國深造打下基礎。四加強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杜院長認為醫生不能只是一個科學家,只用單純的科學眼光來看人,醫生必須懂得人,要把行醫當成一門藝術。他曾經在高醫第五屆迎新會告訴大家:「本人希望你們利用此心境,養成一個趣味。例如音樂、油繪、寫真、書道、文學、作詩、登山、游泳都好的。在人生久長之途徑,對自己專門職之外,可能養成一個副業,到內行人的境域,經過此趣味,一定能陶冶自己的教養及品格。」期待養成一個學生,將來到任何地方,都能自動的向個人興趣方面去發展,成為專家。當年杜博士採取了一星期排課五天的美式制度,在台灣當時視為創舉,週休兩日是要讓大家休息時充分休息,從事旅行、運動、讀課外書、思考等自由活動機會,人不是工作的機器,尚須擁有自由的心靈。此外,為了開拓學生在知識上的視野,還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到高醫來演講,當年杜院長這些想法、作為和現代通識教育的理念可謂不謀而合。 對中國醫學具有深厚素養的杜院長還設立中醫學講座,他認為中醫學及中藥 不過是整個醫學的一部門而已,因此在學術上中西醫學實不應加以劃分。一個現代國家決不能用一部門的醫學知識,而行醫師職務;以中醫學與中藥治療病人者,也應多吸收現代醫藥學的整個學問,才能左右逢源。真理只有一條,中西醫藥也應走一元的路徑,不應有二元的存在。以西醫為主體,兼容中醫學,也成為高醫的特色。此外,杜院長主張以教授會決定大學的經營,實行民主化、自由化,這是他擔任台大醫學院院長時所提倡的良好制度,認為院長不能獨斷,一切經營均應委之於教授會,而形成高醫自由民主的學風。 如今,高醫已走過半世紀,當年杜院長所揭櫫「樂學至上、研究第一」仍是高醫的重要精神,喚起學生對學問發生興趣,對學問發生愛,以學問為趣味、為享受,而充滿研究精神;以師生為一家的民主的、溫和的、自由的學園,是杜博士理想中的一流學校。今日,高醫新舊交匯,不斷向上提昇,以一流大學自期,將開創更燦爛光耀的未來。(撰文者蓋綺紓老師為本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參考書籍: 南天的十字星-杜聰明博士、葉炳輝、許成章(新民書局 1960年) 一代醫人杜聰明、楊玉齡(天下文化書坊 2002年) 編按:e快報自卅六期開始連載「高醫薪傳-半世紀的回顧」之『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這個單元匯聚與高醫相關的眾多因緣,共同編織高醫歷史;希冀在緣起不滅的網絡中,每位高醫人都能尋得與自己生命相對應的歷史,在每一分對應中感受歷史恆存的靜定力量,進而願意將小我納進大我中,凝練出歷史的向心力。 ※資料修正日期:2016年11月23日 [[enews37]] [[Category:分享園地]]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