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422 美國醫學院的解剖學教育:在 COVID-19 之前、期間和之後(1)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22期 分享園地 =='''美國醫學院的解剖學教育:在 COVID-19 之前、期間和之後(1)'''== ■本校醫學院 劉克明名譽教授<br/><br/> ;前言 (Introduction):<br/> Dr. Shin 等人提出在過去十年中,隨著醫學教育界呼籲採用創新的、能力導向的課程,以培養醫師更好地管理複雜的醫療照護系統,美國醫學教育的格局不斷地發生變化。顯著的變化包括採用新科技、更加強團隊導向的學習、加強跨專業教育、以及壓縮臨床前課程。特別的是,美國的許多醫學院最近將其基礎科學或基礎臨床前課程從傳統的 24 個月壓縮到 12 或 18 個月。此外,COVID-19 大流行對醫學教育的各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導致要求醫師教育工作者重新設計課程以符合保持社交距離之命令。類似的,Dr. Ten Cate 等人也提出如何避免 COVID-19 的危機影響醫學教育之目標。 對於許多臨床前課程,上述變化可能只是減少了形式化的教學、更多基於案例的模組、以及朝在線上的錄影講課之轉型。然而,對於具有親臨實驗室動手操作的學習主題,例如大體解剖學,這種改變會更加困難,因為自 15 世紀以來,大體解剖學通常依賴於現場大體解剖操作作為主要教育工具。與其他課程相反,解剖學需要了解複雜的三維關係,並且通常是第一個臨床前課程之一,在此期間可以開始說明與臨床醫學相關的內容。因此,一些人認為直接進行 “動手操作” 解剖學教育是掌握醫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先前的研究已報告了過去二十年來美國醫學院解剖學教育穩定的改變率,這些變化包括減少總課程時間、減少解剖時間、以及將解剖學教育整合到其他課程中。然而,之前的研究沒有包括來自美國超過 50% 的醫學院的反應。此外,還沒有關於 COVID-19 大流行,對美國解剖學教育的影響,也缺乏面對長期的保持社交距離之命令,該學科教學法的未來方向之報告。因此,Dr. Shin 等人對美國醫學院進行了調查,以了解解剖學教育的最新趨勢、COVID-19 大流行對解剖學教學的影響、以及未來解剖學教育的預期方向。<br/><br/> ;方法 (Methods):<br/> 1. 調查分佈 (Survey distribution):<br/> Dr. Shin 等人首先確定了所有參與 “美國醫學院協會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簡稱 AAMC)” 的學校。其次透過搜尋教師網站、Google 搜尋、或直接聯繫學校的醫學教育辦公室,確定了每所醫學院解剖學課程主任的電子郵件地址。然後透過電子郵件向所有收集到的地址發送一份 29 項調查問題的問卷(如附件一),詢問有關他們學校的大體解剖課程的問題。也提供了開放式題目,作為討論其學校解剖課程的最新變化以及任何預期的未來變化的機會。如果對方一週內沒有回覆,該醫學院的解剖學教授都會被單獨透過電子郵件進行追蹤。此追蹤重複了 3 次,總共進行了 4 次的後續追蹤。 2. 調查內容 (Survey components):<br/> 透過電子郵件寄發的問卷(如附件一)包括關於每所學校的大體解剖學課程的客觀和主觀問題。調查的第一部分以多項選擇題詢問了針對每所學校在 COVID-19 之前和期間的大體解剖課程。這些問題包括有關課程結構、教學方式、實踐或 “動手操作” 學習(例如大體解剖/解剖、三維/虛擬實境 (3D/VR) 軟體、小組學習等)、補充教材的使用、和評分模式的問題。受訪者還被問及他們對 COVID-19 對學生解剖學教育品質影響的看法,採用 Likert 5 點量表回答。調查的最後一部分提出開放式問題詢問有關課程弱點、近期主要課程改變、以及任何預期的未來之變化。 3. 統計方法 (Statistical methods):<br/> 使用 Student’s T-Test 評估 COVID-19 之前和 COVID-19 時期之間參數連續變量的差異。使用 Wilcoxon Rank-Sum Test 評估非參數差異。 卡方分析和費雪精確檢驗 (Chi-square analysis and Fisher’s Exact Test ) 用於評估分類變量之間的關聯。使用 Two-sided Type I error rate of 0.05 來表示統計顯著性。所有計算皆使用 STATA 14.2 (STATA Corp, College Station TX, USA) 進行。<br/><br/> ;結果 (Results):<br/> 問卷被寄發給美國醫學院協會 (AAMC ) 145 所醫學院中的 143 所 (143/145 = 98.6%) 的一位或多位解剖學課程主任或教授,其餘兩所學校沒有聯繫到訊息。最後共收到 143 所醫學院中的 117 所 (81.8%) 回覆。在回覆的醫學院中,60 所(51.3%)醫學院在器官系統模組 (Organ-systems blocks) 教授大體解剖學,而 54 所(46%)醫學院將解剖學作為自己的課程或在前器官系統模組內教授(Within a pre-organ system block,參見表 1)。 1. COVID-19 之前對解剖學課程的改變 (Changes to anatomy curricula prior to COVID‑19):<br/> 在 COVID -19 之前,大多數的學校(n = 94;80.3%)透過現場和預先錄製的演講進行教學。19 所學校(16.2%)實施了 “翻轉教室 (Flipped-classroom)” 的教學學習方法。大體解剖學是最受歡迎的 “動手操作互動學習形式 (“hands-on” interactive learning )” (n = 106; 90.6%),平均每具大體老師由 5.1 ± 1.41 位學生操作。13 所學校 (11.1%) 報告使用 “新型虛擬軟體 (Novel virtual software)(例如全像透鏡、三維 (Holo-Lens、3D) 虛擬實境軟體等)” 作為互動學習的主要模式。同時,有 75 所學校 (64.1%) 對學生提供解剖學的應用教材作為補充資源。大多數學校(n = 65;57%)報告說,在 COVID-19 之前的過去五年內,他們的解剖學課程發生了重大變化(參見表 2):減少總課程時間 (19.7%)、融入其他課程 (18.8%)、 以及實施翻轉教室代替以前的教學法 (14.5%) 是最常報告的變化。在那些報告課程存在缺陷的課程主任中,以解剖時間不足(23.1%)和總課程時間不足(15.4%)為中心的答案最為常見。 2. COVID-19 對解剖學課程的影響 (Effect of COVID‑19 on anatomy curricula):<br/> 在 COVID-19 期間,線上大體解剖圖像教學(向學生提供之前由經驗豐富的解剖學家預先解剖的大體圖像)是最常見的互動學習方式(n = 50;42.7%),28 所學校(23.9%)報告從大體解剖變換到 “預剖的大體標本(Prosection,參見表 3”)。大多數課程主任 (n = 78; 68.4%) 表示打算在放寬與大流行相關的保持社交距離之命令後,恢復到他們在 COVID-19 之前的課程結構。 Dr. Shin 等人發現,COVID-19 導致每週小時數和致力於 “動手操作” 互動學習的課程部分顯著減少(p < 0.01)(參見表 3A)。由於 COVID-19,大多數學校(n = 62;53.5%)使用了沒有內部相對表現排名的通過/失敗標準 (Pass/Fail rubric)。 此外,解剖學課程中臨床解剖相關的教學顯著地減少(n = 100 [86%] vs n = 116 [99%];p = 0.02),影像學的教學顯著地減少(n = 97 [83%] vs n = 109 [93.2];p < 0.01)。 當課程主任被要求將 COVID-19 期間學生的評估表現與往年進行比較時(表 3B),最常見的回答是 “相同”(n = 63;53.9%)。然而,當被問及他們對 COVID-19 對解剖學教育品質影響的看法時,92 位回覆者 (78.6%) 報告了“輕微” 或 “顯著的負面影響”。在那些報告負面影響的人中,“用於互動學習的時間減少”(62.4%)、“面對面學習的時間減少”(62.4%)、”焦慮”(59.0%)、和 “缺乏解剖”(56%)是最多被引用的理由。<br/><br/> ;<small>表 1. COVID-19 流行前解剖學課程特色 (Anatomy Course Characteristics (Pre-COVID-19)):</small> [[Image:Enews422分享園地-1.jpg|550px]]<br/><br/> ;<small>表 2. 解剖學課程近期和預期的變化 (Recent and Anticipated Changes to Anatomy Curriculum)</small> [[Image:Enews422分享園地-2.jpg]] 3. 解剖學結構和課程的預期變化 (Anticipated changes to anatomy structure & curriculum): 最後,與虛擬實境軟體或新型 3D 學習平台的結合(23.1%)和減少大體解剖所花費的時間(12.8%)有關的答案,是計劃進行改變的學校中最常被報告的預期未來變化。 [[enews422]] [[Category:分享園地]] [[Category:劉克明]]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