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424 高醫學士後醫學系40週年講座感言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24期 醫學院專題 == '''高醫學士後醫學系40週年講座感言''' == ■學士後醫學系 楊志仁主任<br/><br/> 10月16日是「高醫學士後醫學系40週年專題講座-四十不惑」的日子, 很感恩校內長官董事長和校長都蒞臨指導全程參與,第一個講者是張上淳教授提到台灣醫學教育的前瞻與挑戰,讓與會同仁知道整個臺灣醫學學制的改變醫學系從七年級變成六年級,最後再加上PGY的兩年,這是經過無數的會議討論才定下的制度,第二個講者是賴春生教授闡述整個高醫學士後醫學系的歷史沿革,老師準備這個演講就如同他世界級的眼瞼手術一樣,令人驚艷,準備了非常多的資料,清楚說明整個學系多年來遇到的困難和教育變革,對於後醫學系不遺餘力的支持,田英俊前院長也是相同的理念,如果沒有這兩位尊敬的長輩力挺,恐怕後醫學系將進入歷史了;由長期從事國際醫療的關皚麗教授介紹第三個講者- 醫療奉獻獎得主的BM85郭成興醫師來講述偏鄉醫療的美麗與哀愁,郭醫師在新光醫院完成婦產科訓練後,因為父親鼓勵他「哪裡最需要你,你就去」,他在2009 年毅然遠離繁華故鄉台北市遠赴台東服務,臺東有3分之一的嬰兒是他接生的,在一個沒有醫療資源醫院人力不足的地方也要做多產、難產和植入性胎盤這些困難手術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將緊急醫療說的雲淡風輕但照片中滿是鮮血的紗布5000cc輸血,沒有血管攝影室的奧援,一步就是地獄,這是多麼艱苦的戰爭,在演說的過程中也提到台東基督教醫院艱苦重建的血淚過程,他的最後一張投影片是「在喜歡的地方,做被需要的事,是一件幸福的事」,我的眼淚都在眼眶打轉了。 我是第四個講者,以現任系主任的身份講述整個高醫學士後醫學系的教學進展,這幾年不斷更新的各種翻轉教育PBL/TBL/OSCE/Clinical Skill/Clinical learning/CBL/CLEIMS,因應疫情而改成ePBL/eTBL,開設EMI課程,日趨完善的醫學人文素養,新設AI資訊組以及醫師科學家學程等,我們的學生在社團表現上這兩年連續兩次都是全國評比的特優獎,系學生會重視傳承,主動發起偏鄉醫療、長期耕耘華山基金會、陪伴孩子們的黑熊醫院等,一年級學生也撰寫對大體老師家屬的訪談心得和實驗心得、甚至後醫營、白袍典禮、迎新晚會、新生家長座談會等琳瑯滿目,重點是這一些活動,包括今天的40週年講座活動,幾乎都是後醫學生一路傳承下來自發的行為,我們這些主管只負責蓋章和提供一些修正的意見,他們的課程非常的繁重,四年拼六年是很辛苦但仍然願意投身公眾事務, 我常常講說,我們系的學生不是1%的高中天才,而是深思熟慮後下定決心從醫,幾乎每個都很努力,經過筆試和嚴謹的口試篩選才進來的。學生個性成熟、熱情、貼心、努力學習、也重視經驗傳承,關注偏鄉醫療、社會責任、老幼議題,而在論文研究、國家考試也都得到不錯的成績。 這次的活動,除了全心投入的系學會同學們及系友會支持外, 最應該感謝的是盧院長的全力相挺,一個有肩膀的長官是多麼令人慶幸的事情,而我們超強的主管群包括主辦的柯副、思嘉、董副、哲維、剛剛得師鐸獎的宛怡老師和很照顧學生的含貞老師、職涯老師鵬為,系辦同仁叡賢庭誼,以及這一次醫學院支援的院辦涵硯,真的很感謝你們,晚上的慶功宴實在忍不住說,「你們是主任的驕傲啊」,何其有幸能在這裡跟大家並肩作戰,主任謝謝大家。 [[enews424]] [[Category:醫學院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