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431 資訊能力與資訊素養之學習成效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31期 通識教育中心專題 == '''資訊能力與資訊素養之學習成效''' == ■基礎科學教育中心 黃芷翎主任<br/><br/> 近年來政府為因應數位化時代的來臨,積極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如何讓非資訊專業的學生也能「培養具備使用程式語言之能力」,並進而透過資訊科技創造更多跨域與創新的可能?因此,通識教育引入程式設計教學,儼然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亟需重視的課題。本校基礎科學教育中心發展主要目標為:厚實本校學生數學、物理與資訊素養與應用之能力,近年來更透過整合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規劃STEM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較高層次的學習素養。自108學年規劃開設本校程式基礎課程「Python程式設計」,每年約1,000名大一新生修讀,截至111-1統計本校已達81%大學生修讀程式設計相關課程(4305修讀人數/5274大學部人數)。 為探討「Python程式設計」教學後,對大學生資訊能力與資訊素養之影響,110學年本中心採用教育部「UCAN共通職能量表」之「問題解決」、「創新」與「資訊科技應用」作為資訊素養之評估標準,並以編制良好試題難易度與鑑別度之「資訊能力測驗」評估學生之資訊能力之學習成效。分析結果重要發現有三:(1)透過相依樣本t檢定,Python程式設計教學介入後,學生於資訊能力(基礎、判斷、迴圈、串列)與資訊素養(問題解決、創新與資訊科技應用)表現皆有顯著的進步。(2)藉由共變數分析可進一步瞭解,教學介入後能有效提升中低分組學生於資訊素養的表現,縮減高中低分組間的差異性。(3)採用結構方程模式檢驗中介效果,分析結果可知「問題解決」與「創新」能顯著中介其「資訊能力」和「資訊科技應用」的關係,意即當學生有較佳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新思維,更能有效將資訊能力加以應用至日常生活中。 本中心長期以來執行高教深耕計畫以提升教學品質,110學年首度運用教育部「UCAN共通職能量表」對接資訊學習成效分析,並由基礎科學教育中心與校務研究辦公室團隊合作完成上述之資訊能力與資訊素養學習成效研究,榮獲2022年臺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暨品質策進會優秀論文獎第一名<sup>[1]</sup>。且透過以上分析結果可進一步瞭解Python程式設計教學對於提升大學生資訊能力與資訊素養表現之成效,並可提供本校及其他大專校院未來程式設計教學、通識課程規劃、與相關政策擬定之參考依據。 <small><sup>[1]</sup> 魯盈讌、林建南、呂怡緯、吳振彰*、黃芷翎*(2022)。探討Python程式設計教學對於提升大學生資訊能力與資訊素養表現之成效。2022通識、教學實踐研究暨STEAM教育國際研討會,淡江大學。(優秀論文獎第一名)</small> [[enews431]] [[Category:通識教育中心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