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70 【好想認識你】新進教師:通識教育中心 林慧如助理教授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 第70期 分享園地 =='''【好想認識你】新進教師:通識教育中心 林慧如助理教授''' == [[Image:【好想認識你】新進教師:通識教育中心 林慧如助理教授.jpg]] 大家好,我是本學年度通識中心新進的哲學教師林慧如。很高興能在本期的e-快報上為各位作簡單的心得分享。 在國內,哲學大概是校園中最令人感到陌生的一個領域。前幾天賴其萬教授在回應一個哲學性的演說時開了一個玩笑:「以前我只聽說精神科的病患不太容易溝通…」臺下所有原本聽得霧煞煞的聽眾都會心地哄堂大笑——透過這個笑話,大家「聽不懂」的窘況頓時被解消了:大家都是正常人,哲學家本來就怪怪的! 雖然我也在底下笑得很開心,但是我還是願意稍微解釋一下哲學家是做什麼的。 我們從柏拉圖對話錄的〈美諾篇〉著手,因為這和哲學教育的特性有關:〈美諾篇〉的主角美諾(Menon)和蘇格拉底討論「德行是什麼」及「德行是否可以傳授」這兩個主要的問題。而後一問題的解答又依賴於對前一問題的說明。美諾對德行提出許多定義,但被蘇格拉底一一駁倒:蘇格拉底強調他所要求的是關於德行的一般的,即完整、普遍的定義,但美諾始終達不到這個要求,因為他提出的解答都是片面性的:例如男子、女人、老人及小孩各自應有的德行。 道德倫理或哲學知識可以傳授嗎?我們遇到的問題與美諾的處境是相當類似的:如果我們不知道倫理是怎樣的一個東西,亦即,不知道倫理的一般的,即完整、普遍的定義為何,只能片面地提出它的各個組成部分(例如知識性的、技術性的、情感層面的…),那麼我們怎能知道我們掌握了倫理最核心的本質呢?我們怎麼知道這些片段拼湊出來的會是一門完備的學問、具備一個值得追求的理念呢?這個困惑一直隱藏在德行教育中,而美諾這位鑽研德性的專家卻一直不自知,直到蘇格拉底點醒了他,他才恍然大悟,自己也不曉得自己到處宣揚的德行到底是什麼? 這個故事其實提醒我們倫理教育的一個陷阱:我們不可能把倫理的目標簡單的定義好,然後就開始演譯各種原則,好像有了這些操作程序就可以一勞永逸的把握行事準則。現行醫學倫理的主流學派會教授我們各種原則步驟和操作程序,例如七步法、四主題法…,而四主題底下又各自可以含括許多小主題,讓醫學生或醫療專業人士可以照表操課。這是一種訓練解決倫理爭議情境的方式,但是,令我感到不安的是,這種訓練強調的是去熟悉一套處理模式(反射),而不是讓醫學生作批判思考(反思),熟悉了這套程序或許可以讓人少犯大錯,但倫理的思考氛圍,卻在其中揮發殆盡。換言之,這是一種反哲學的倫理教育。 那麼,倫理學應當如何教授呢?或許蘇格拉底提供我們更好的一個典範。他說「目前,什麼是德行,我不知道…。儘管如此,我還是願意同你一起考察它, 以求發現它到底是什麼。」 哲學教育的處境亦是如此。哲學的精隨就在於反思。蘇格拉底被神諭宣告為最聰明的智者,到頭來,他發現神喻的意思,只是說明人必須認清自己的無知,才能夠傾心愛智,之死彌他。因為我們還保有天真的眼光,不視一切為理所當然,所以我們能批判性地思考。 作為一個哲學老師,我最大的願望,就是丟一些亂七八糟的問題讓同學去想破頭,而且,越早越好——等到人的想法定型了,一切就太晚了。 編按: 為了讓高醫大家庭更認識新進教師,自63期e快報「分享園地」開始刊出【好想認識你】單元,於每期介紹本校新進客座、講座教授、新進教師及在職進修取得博士的教師。 主辦單位: e快報編輯室 協辦單位:人事室、各學院委員 [[enews70]] [[Category:enews分享園地]]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