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75 【好書介紹】故事的呼喚 The Call of Stories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75期 一方清淨 人文e館 =='''好書介紹】故事的呼喚 The Call of Stories'''== 本校校友 吳易澄(醫學系46屆畢業) 不久前跟大學同學守志聊到他們在帶的計畫。他們組成「臨床倫理小組工作坊」,帶領臨床工作人員進行臨床經驗裡的倫理困境討論。他們發現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臨床工作者在面對問題時,會很快進入尋求解決方式的思考,他們著重的是高效率的醫病溝通,但是以哲學研究所班底為主的計畫成員,卻比較傾向去發現問題。 最近發現一本精彩的書,書名是《故事的呼喚》(The Call of Stories),作者Robert Coles是一位畢業於哈佛醫學院的醫生,致力於兒童精神醫學,他也同時在大學教授文學。這讓我想起大學國文課時,簡光明老師帶了一系列的醫護文學討論。主要,就是從小說裡面去討論醫學志業或醫病關係。但Robert Coles的教授範圍更廣,包括社會科學、教育學院、政治管理學院或醫學院的學生。 在序文裡頭知道Robert Coles這個人,就大為驚嘆。他曾經在一九六○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熱烈展開時,志願去協助一個以黑人組起來的人權團體(在他的期待裡,也許是以學者身份來協助他們吧)。作為白人,他不受歡迎,就問有什麼別的方式可以協助他們?領袖表示他們需要一個清潔工,於是Robert Coles就真的做起打掃廁所的工作了。而這個經驗讓他知道,他想協助的那群人,以他們的父母,其過去究竟過的是什麼生活。 這樣的一位誠懇面對自己與他人的故事的人,帶給我樂意展讀書本的愉悅心情。作者大致在書裡所傳達的,也就是「不要把問題公式化」的想法。我們過去學醫學倫理,總是會去強調什麼自主(Autonomy)、利人(Beneficence)、無害(No-malfeasance)及正義(Justice)原則,這種理論原則的宣達,放到任何一個獨特的倫理情境裡,其實都變得很僵化而無力。相對地,故事的意義,便在於在訴說與傾聽之間,能夠發展出一種更積極的關懷,不但幫助病患瞭解自己所經驗的事物,同時也讓他們的故事轉變成「我們」的故事。這時問題就不在於如何解決而已,並且還存在著對於經驗的認同,以及面對下一個問題的能量。 書不及讀完,就忍不住想推薦給大家。《故事的呼喚》書背上的介紹寫得好,「小說與故事最重要的,不在於『解決』或『矯正』問題,而是放大、甚至強調我們生而為人的種種掙扎」。這種精神,和那群哲學幫朋友做的計畫不謀而合。有關這個計畫,可以參考這個網頁:臨床倫理的倫理技術http://ethicist.kmu.edu.tw/index.php。 相關文章,可以參考舊文:說出沉默 http://www.fhl.net/main/doctor/doctor8.html 編按:吳易澄校友就學期間e快報曾刊登他的精彩文章如:《從「文化語言」的學習到「語言文化」的創造》(35期)、《說出沈默~Dr. Zaner 來台演講迴響》(21期)等,歡迎讀者參考。 [[enews75]] [[Category:一方清淨 人文e館]]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