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77 【醫學教育活動】參加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會議報告 (Part 2)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 第77期 分享園地 =='''【醫學教育活動】參加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會議報告 (Part 2)''' == 醫學院劉克明副院長 [[IMAGE:76-8.jpg]]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 簡稱AMEE) 大會 (AMEE 2006),於九月十四日至十八日在義大利熱內亞之會議中心 (Cotone Congressi, Genoa, Italy) 舉行。九月十四、十五日是會前工作坊,十六至十八日是大會。筆者謹將參加會議之重點提出報告,分為Part 1報告九月十六日之會議重點、Part 2 為九月十七日、十八日之會議重點。 九月十七日上午之全體大會演講,主題為「Med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Needs」,有三場專題演講。 第一場的專題演講由美國ECFMG主席Dr. James A. Hallock主講醫師之移民對於醫學教育與醫療照護的衝擊 (Migration of Doctors: Impact on Medial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Dr. Hallock首先以世界各洲的人口與其醫生之人數與其比例,說明醫師人數在世界各洲分布之差異性,由於全世界各洲的醫療照護工作人員與醫師之不足,導致醫師的大量移民。然而醫師的移民引起了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對於培育這些醫師的國家,以及接受這些醫師的國家。 隨後Dr. Hallock提到不少亞洲與中東國家新增設許多醫學院,訓練不少醫師移民到美國,相對的減少了自己國家的醫師人數,也影響了該國人民之醫療照護的品質,這樣的結果是違反了醫學院的理念與辦學目的。 對於接受醫師移民的國家而言,Dr. Hallock看法是這些外國醫學院訓練的醫師,他們的臨床知識與技能可以勝任醫療照護的工作,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醫療團隊的溝通方面與醫病關係造成的影響與衝擊也不能忽視。 隨後Dr. Hallock提到過去醫師的移民,大都是開發中國家的醫師移民到己開發的國家,但現在的醫師移民,則擴大到己開發國家間的醫師之互相移民,以及己開發國家的醫師移民到開發中國家的情形,但祗有很少數的醫師移民到未開發國家。在未來醫師移民的情況會更擴大,對未開發國家之影響更顯著,世界衛生組織也在思考對策。 結論時,Dr. Hallock認為醫師的移民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將來的目標應該是全世界的醫學院接要接受國際組織的評鑑,必需達到一定的標準後,才能訓練出具備高水準臨床照護能力的醫療人才,以維持全球各洲一致的醫療品質。 第二場的專題演講是歐洲醫學學會主席 (President of European Medical Association, EMA),Dr. Vincenjo Costigliola主講 "訓練明日之醫師" (Training Tomorrow's Doctors)。 Dr. Costigliola本身是家醫科醫師,在醫療照護方面有多年的經驗。他首先提到醫學教育的目的在預備明日之醫師,讓他能夠在多種族、多元文化的社會,以及生物科技越來越發達的環境中,執行醫療業務,增進民眾之健康福祉。 因此,Dr. Costigliola認為未來的醫療照護工作人員,需要有紮實的臨床科技訓練,以及使用各種資訊技術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的能力,而且也要能夠考慮到倫理及醫病關係,因為它們仍然是醫療照護的重要的基礎。 隨後Dr. Costigliola提出未來的醫師需要的能力,還包括醫療資源的管理與應用、建立研究的架構與處理政治上的糾纏等。因此Dr. Costigliola的結論為 "醫學院之挑戰是要如何規畫並實施理想的課程,才能在短短的四年期間,訓練出這些能終身學習,能面對未來的發展之衝擊,解決困難的明日醫師"。 九月十七日最後一場大會專題演講是安排Dr. Max Price主講「醫學教育與醫療照護需求」(Med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Needs)。Dr. Price是南非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Faculty of Health Sciences的教授兼院長。他是最先將新的醫學課程 (innovative curriculum) 導入南非醫學院之領導人物,也是南非醫學院評鑑委員會的主席。 Dr. Price首先提到醫療專業有一個主要的訴求 (great appeal) 為,當一個人要被尊稱為醫師 ( Medical Doctor) 時,那是意味著 "不管他來自哪一個國家,畢業自哪一個醫學院校,他一定要具備相同的知識、技能與專業素養"。然而,Dr. Price強調不同的國家,甚至在同一個國家不同區域與族群,醫療的需求是有顯著的差異,所以醫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產生能配合他們的地域性需求的醫師。 Dr. Price接著談到由於世界各地的醫療需求不同、所實施醫療制度之差別、加上醫療工作團隊之能力及醫師的功能之要求、資源 -- 特別是各地能夠提供醫療照護的科技資源 -- 之供應情形等,會導致醫學教育制度與課程顯著的差異。這種差異造成了各國醫學教育的成果之多樣性,再加上了全球化的趨勢,使得醫師之移動性增高,連帶的使得醫療技術更快速的傳播到不同的地區,也因此造成各地區的醫師,需要熟悉並且能應用這些新醫療技術,最後是導至全球性整體的提昇醫療品質。 隨後Dr. Price提到醫學教育訓練出來的醫師,往往會執行醫療工作超過40年,他們的基礎醫學教育,需要提供他們具備科學的基礎,以期能夠適應無法預料到的未來之發展。因此有一個看法認為醫學教育,應該對目前狹窄受限的醫療需求,不必耗費太多資源去教學,而需要付出更多的關心於全球的趨勢,共同的基礎科學及更重要的一致性與標準化。而且在任何一個國家,醫學教育產生的畢業生,需要能夠適任在他們的社會中,醫師應該扮演的每一個角色,包括從醫師科學家從事發展並測試新的實驗技術、?任基層醫療照護提供者、專科醫師、至醫療政策分析專家等。 最後Dr. Price提出一個問題:一個國家的醫學教育系統,要如何才能夠反應這些挑戰,去產生能處理這些醫療系統中,各種不同的活動範圍的畢業生?他建議與會者將此作為 "Take home message and homework"。 九月十七日的AMEE 2006會議,還有一場重要的工作坊,與如何招收理想的醫學生的面談有關。該工作坊主題「Using the Multiple Mini-Interview to Select Applicants to Medical School」,由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的Dr. Kevin W. Eva與University of Calgary的Dr. Jean - Francois Lemay共同主持的。 主持人之一 Dr. Eva首先提到醫學院校之申請入學者,在成績方面的優先考慮外,尚需要有可靠的,而且信賴度高的測驗方法去評量申請者,以挑選出最適合進入醫學院、未來能勝任醫師行業的學生。這些測驗方法包括要測知學生的認知能力 (cognitive ability) 及個人的品質 (personal qualities),前者的測驗方法較容易進行,後者則較不容易進行,但對於要選擇到適合當醫師的學生而言,後者是更重要的! Dr. Eva 和 Dr. Lemay接著分享他們過去多年來,應用類似客觀結構式的臨床測驗方式多重迷你面談 (OSCE - style Multiple Mini - Interview, 簡稱MMI) 的經驗,他們認為 MMI是一種能夠可靠的、能被應用於選擇適宜當醫師的學生之測驗工具,而且信度、效度都可達到。 他們在結束 workshop時,建譏實施MMI入學系統時,需要配合學校的辦學理念與畢業生之特質需求去設計測驗站,獲得教師們的共識後,再訓練考官 (examiners training),規劃查核表 (checklist designing),設計測驗之實境 (scenario) 及考題,考完後,尚須收集參加考試的學生及考官之回饋意見,以求精進改善。 此工作坊在經驗分享外,並提供練習草擬測驗站的機會,不同小組討論出的測驗站在分組報告後,進行團體討論,並由兩位主持人評論,對於參與者,從本工作坊的理論基礎至實際演練,獲得初步的經驗,可帶回去與同儕討論,進一步規劃自己學校之招生測驗。 九月十八日是AMEE 2006大會的最後一天,安排的節目為全體會員大會演講、工作坊、壁報展示及閉幕典禮。在九月十八日還有十一個工作坊,筆者參加其中兩個。 第一個工作坊主題是"Using Team 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s to Promote Multipl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主持人是美國Albany Medical College的Dr. Dan Mayer. 一開始,Dr. Mayer先說明"Team Based Learning (TBL)"是一種教導大班學生的創新教學方法,目的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研究、課前準備及團體溝通,與問題導向學習 (Problem - Based Learning, PBL) 的小組討論學習是不一樣的。在工作坊開始時,Dr. Mayer預期參與者將學到TBL的原理與技巧。 Dr. Mayer接著提到TBL己經在職業學校實行用20多年了,最近才被運用到醫學教育,目的己有許多臨床前課程與臨床課程之教師採用。TBL可以增強學習者在教育過程的興趣,主要是它能夠使學生應用所學到的知識,去促進有意義的溝通、臨床推理以及團隊合作。 經過Dr. Mayer的示範與實際練習,在工作坊結束時,與會者瞭解且有能力說明TBL的核心原理與進行的方式,並希望在未來的課程中,能夠規劃運用TBL去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 第二個工作坊的主題是"Educating for Professionalism Across the Generations: Bridging Differences, Building on Common Ground."主持人共四位:Dr. Yvonne Steinert , Dr. Sharon Johnston, Dr. Sylvia Cruess and Dr. Richard Cruess,皆是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 Center for Medical Education的教授。四位主持人有兩位超過65歲,一位年約50歲,一位35歲左右,正好代表了這個工作坊的主題的焦點,橫跨不同的世代的專業教師,談各個世代對專業素養的看法。 主持人之一 Dr. Steinert首先發言,她說明要發展在教師、醫學生及住院醫師之間的專業素養,建立共同的核心價值,才能夠維持一個堅強的醫療專業。對年輕的醫師及在職的醫師進行專業素養的教育,將有助於他們的社會化,對於新一世代的醫師而言,也是一項挑戰與報酬。 接著Dr. Johnston認為這個工作坊的目的,將提供參與者一個討論下列問題的機會:1.不同世代的差異對於專業價值與行為之教授與學習的衝擊; 2.那些特質可作為專業素養基礎,而且是橫跨各個世代之共通的特質 (commonalities); 3.可應用於教導專業素養、加強共同的價值、及銜接不同世代間顯著的差異之教育策略與教育方法。 工作坊是以小組分組討論方式進行,首先討論不同的世代之醫師對專業素養的內容之看法,哪些是必要具備的素養?哪些素養是會隨著世代之差異而改變的。其次再討論如何針對各種專業素養的項目,要如何規劃教育策略與進行教學、如何進行評量。最後再由參與者提出自己在機構中,可能遇到的世代不同,而引起的專業素養的問題及如何去解決的方法。 在分成小組討論後,主持人要求各組分別提出重點報告,並且鼓勵與會者依照各組的共同問題與個別的問題提出廣泛的討論。如還有問題,則由資深的主持人提出他們的看法與建議。 這個工作坊提供參與者思考在不同世代的醫師之專業素養的教育,非常具啟發性,也讓?與者体會到專業素養的教育,是醫學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九月十八日閉幕典禮前的大會專題演講主題是 "An Update On Assessment"。分別由兩位專家Dr. Lee van der Vleuten與Dr. Ronald A. Berk主講。 第一場專題演講是由荷蘭Maastricht, University& Maastricht, Deportment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的Dr. Lee van der Vleuten 演講 "Where Are We With Assessment and Where Are We Going ?" Dr. van der Vleuten 首先提到目前除了利用評量於選擇新生與各種認證外,尚有許多教育方面應用到評量,包括利用評量藉以獲得理想的教學與學習成果等,因此在醫學教育過程中,評量已成為其不可或缺的一環。 多年來Dr. van der Vleuten 曾分析各種評量醫學教育中知識、技能與態度的教學成果之評量工具,認為迄今為止並無一種評量工具或評量方法是十全十美的。為了要確實的評量醫學教育的成果,Dr. van der Vleuten建議在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及臨床表現時,最好要應用兩種以上的評量方法,而且是要能夠客觀的評量學生的表現,例如Progress testing, OSCES, Portfolio等都是很可靠的評量工具。 第二場專題演講是由Dr. Ronald A. Berk 主講「A New Spin on 360 Multi-source Assessment of Teaching /Clinical Effectiveness」。 Dr. Berk 是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的生物統計與評量的資深教授 (Professor of Bio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最近才退休,是位世界級教學評量的專家。他首先提出360 multi-source assessment 在軍方、管理及工業界己經被運用將近60年了,它主要提供職員工等被聘僱者的自我改進以及升級與加薪的依據。 接著Dr. Berk提到過去十年來,360 multi-source assessment 廣被運用於醫療專業,特別是醫院方面,作為品質控制,醫療服務業務的改進,以及去辨識表現不佳的醫師之重要評量工具。 Dr. Berk 之演講焦點在 "與醫療照護工作相關的行為及其後果方面的教學與臨床效果的評量",其範圍包括認知的知識、技能、能力 (cognitive knowledge, skills, abilities, KSAS )、人際間的技能 (interpersonal skills)及專業素養 (professionalism)等。 最後Dr. Berk 建議360 multi-source assessment 是一種很重要的評量工具,特別是醫學生的臨床行為與態度方面,因此在進行評量時,評量的項目必需明確,評量的標準也要清楚的訂定。 閉幕典禮: 閉幕典禮時,首先由AMEE 主席Dr. Ronald Harden致感謝詞,對Genoa 市政府、 Genoa University 與Cotone Congressi的全力支持與熱心協助,使得AMEE 2006能順利圓滿完成,表達謝意。然後Dr. Harden 將大會會旗轉交下一任 AMEE 2007會長,並歡迎所有與會者明年到Norway 的Trondheim參加AMEE 2007大會。 接著 Dr. Harden頒發最佳論文獎、最佳海報論文獎、最佳服務獎 (特別給Genoa University的學生代表) 等。這時會場燈光慢慢轉暗,開始播放 Norway的風景介紹與配樂。最後在優美的Norway音樂裡,大家依依不捨的互道珍重與再見,結束了AMEE 2006。 本次會議,台灣與會者有六位,高醫大是顏正芳醫師與筆者,中國醫藥大學陳偉德院長等三位,以及成功大學蔡醫師,共發表論文五篇。 誌謝:筆者參加AMEE 2006 會議,並且發表論文,承蒙國科會輔助部分經費 (NSC 95-2516 - S - 037-001),謹此致謝。 [[enews77]] [[Category:enews分享園地]]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