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78 【高醫國際學校志工】在南印度與藏人相遇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 第78期 學務處專題 =='''【高醫國際學校志工】在南印度與藏人相遇''' == 醫學系三年級 林鈴 [[Image:78-8.jpg]] 七月份炎炎的夏天,我們三個女生背著行囊,前往炎熱的印度,試圖成為自己夢寐以求的學生志工。從台北出發,經過近十個小時的飛行,我們到了南印度的大城-邦加羅。之後,前往印度藏人屯墾區-Bylakuppe和我們的負責人會面。 1959年西藏人因為受到壓迫,跟隨達賴喇嘛尊者從西藏逃亡到印度。印度政府慷慨的借出遼闊的土地,讓西藏人暫時在當地生活。西藏人憑著自己的力量在一片蠻荒的山區,打造出自己的家園。因為過去一年在TSWB(Taiwan Student Without Borders)讀書會中學習,我們對這個族群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我們也參與了五月份由蒙臧委員會主辦,iAct (International Action and Cooperation Team,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協會)協辦的2006海外援藏志工培訓營。在一學期的準備中,我們對於學生志工的定位作了多次的探討,針對我們要前往的地區與計畫也充分的了解。而在研習營中,我們從經驗豐富的主講人口中,獲知更多從書籍、論文中看不到的真實現況。經過幾個回合的面試,我們很幸運的拿到了暑假前往南印度實踐的門票。 2006年7月24日,我們到了Bylakuppe。安頓好後,我們馬上加入台大、陽明的團隊,展開一連三天的健康篩檢。篩檢的對象是Namdroling學校的喇嘛,年齡介於3到20歲不等。隨行的有皮膚科醫生,外科醫生以及牙科醫生。主要針對學生的皮膚病與牙齒做治療。但是,如果這樣的介入與健康的照護只是短時間的,對他們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在所有活動進行的時候,我們都會向他們說明,並請他們在旁一起學習。我們把健康照護的觀念分享給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延續下去,進而改善當地的健康狀況。 在這一連串的活動中,我感受到了很大的文化衝擊。從三到二十歲的喇嘛們,身上有著大大小小的傷口。這些傷口,有剛形成的,也有經年累月因沒有照顧而不斷發炎化膿的。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我們為僅僅三歲的小喇嘛清洗傷口、敷上藥物時,他不吭一聲,也看不到淚水。他們都是勇敢的人們!當我們知道他們徒步在雪中行走三十天,翻山越嶺,到了氣候完全不同的印度,學習自己的母語、藏傳佛教時,我們都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尤其是當我們知道一個個僅僅七、八歲,甚至更小的喇嘛,曾經在冰凍的喜馬拉雅山捱過寒風刺骨的夜晚、親眼看到與自己同行的朋友因無力面對殘酷的氣候而倒下時,我們的眼眶都紅了。這個民族面對的悲慘事件不僅如此,從達賴喇嘛的自傳和他妹妹Jetsum Pema的自傳中,我們都可以略窺ㄧ二。然而,他們的臉上卻都寫著喜悅與滿足。他們以信仰的藏傳佛教為精神支柱,並將藏傳佛教的精神落實到生活中。相較之下,面對一個考試就足以精神緊繃、愁眉苦臉的我,真是個失去生活歡樂的可憐人啊!他們是以自己的信念真實的活著的人們,是生活家!他們都是我們的老師,教導我們如何面對生活,真正的活著。這二十天裡,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 心中帶著滿滿的感激,我們三個女生背上行囊,離開團隊,前往在南印度另一個藏人屯墾區-Mundgod,展開我們自己的計畫。經過多次的討論,我們把計畫的主軸放在對當地醫療資源的調查上。所以,我們參訪了當地主要的醫療服務單位,其中包括醫院和老人院。我們發現當地經過多年的努力,醫療的服務已經大大的提高了。但是,仍面對人員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健康的觀念如不能共用牙刷、碗筷,傷口要維持清潔等並不被重視。實地觀察並透過訪談了解當地狀況後,我們對當地的需求做了完整的評估。 同時,我們也藉這次的機會,到當地的女尼寺院內與他們分享健康衛生的觀念。在短短三個小時內,我們分享了基本的健康觀念,也由有物理治療執照的隊員分享簡單的舒緩運動。對於長期盤腿坐在地上修行的女尼們,這些舒緩的運動能夠讓他們不會陷入長期腰痛的痛苦中。整個過程由風趣的法喜師幫忙翻譯,透過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室裡時時洋溢著女尼們開朗的笑聲。另外,我們也跟隨西藏流亡政府醫院的社區健康工作者到老人院做物理治療。除了一起分享物理治療的經驗,我們也從交流中更深入的了解到當地的需求。 在Mundgod,我們接觸了很多不同背景的西藏人,聽了很多動人的故事。我們住在醫院的客房裡,一有時間,就找個工作人員聊天。負責接待我們的是Lobsang。他的英文非常的流利,廚藝也是一流的。在我們停留的那三個多星期,他陪同我們一起做訪問,帶著我們參加藏人學校的印度國慶慶典。他原是個商人,在印度各個旅遊景點工作。後來,因為投入印度地震的救災工作而成為醫院的職員。他擁有藏人樂天知命的個性,對藏傳佛教的信仰從舉手投足中可見。 醫院的執事喇嘛-賢道法師是從台灣到那裡學習了九年的師父。在忙碌的工作中,他抽出了寶貴的時間與我們分享很多生命的體悟。我們也把自己多年對藏傳佛教的迷思提出,與他一起討論。從為什麼佛教內還要有這麼多的分支到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賢道師侃侃而談。很多原以為艱深難懂的佛理,其實都是運用於生活的方法,只是我們都不曾察覺。 離開Mundgod時,我努力的將這群學習、付出得很快樂的人們臉上的笑臉映入腦海。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跳脫出侷限著我們的框子,忘了換個角度看事情,而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就像以前的我,總是以為學生志工就是要為當地做件什麼事、改善些什麼,但是忘了考量對方需要的是什麼、我會不會幫倒忙、我有沒有能力等。雖然學生志工的能力非常的小,但幫助人的善念可以很大。善的果子種了下去,或許需要好幾年的耕耘,才能結出善果。我們這個暑假撒下了心中的種子,相互期許,努力耕耘,期待未來在收穫滿滿的同時,也讓對方有同樣的感覺。 [[enews78]] [[Category:enews學務處專題]]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