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83 歲暮期新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83期 董事長的話 =='''歲暮期新'''== 陳田植 董事長 在這歲暮期新的時節,往往是我們回顧與前瞻、反省與企劃的時刻。回顧2006年,我們看到本校歷經許多重大變化,也看到本校許多新契機的出現,更可以看到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為求高醫進步的理想討論規劃與執行實踐。 回顧2006年這個本校歷史變化的一年,首先是持續前一年進行之校長遴選工作,此一全校關注之遴選工作依據許多相關法規之規定進行,有多位醫界巨擘之參與遴選,歷經四個多月之遴選過程,終於在4月30日順利選出本校改名大學後第四任校長(自本校創校以來第七位校長)-余幸司校長。王前校長之榮退與新任余校長之就職,翻開高醫歷史之新扉頁。本校舊行政團隊的交接與新行政團隊的組成,形成鉅大變化與嶄新氣象。王前校長以「在?有堅實的基礎上融新匯舊,重新形塑成一所著有名聲、領袖群倫的國際性一流大學」的精神努力。新任余校長則以「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優質人文、社會關懷」為治校理念,重視高醫歷史的傳承、全校師生之團結、及與其他學術機構之合作。 在2006年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是94學年度教學卓越計畫執行不力的問題,其重要性不只在於經費之縮減,更顯示在教學體系方面有值得深入檢討之必要。本校新團隊甫一就任便著手規劃申請多項教學與研究計畫,以彌補此項困境。這半年來我們已經看到在余校長領導之下,三項重大計畫「高醫大社區健康照顧網資訊系統計畫(獲得經濟部補助1,600萬)」、「提升教學品質暨發展特色教學專案計畫(獲得教育部補助2,000萬)」、「高齡社會健康照護人才培育改進計畫(獲得教育部補助1,114萬)」的通過。並參與三大私立醫學大學之策略聯盟與合作、與南部各醫事專門學校之合作、與國立中山大學之積極合作交流等等,推展教學與研究工作。我們也感謝葛應欽副校長與鐘育志副校長及學校團隊的努力。 組織結構的調整與人員調動的活化也是促成進步的重大基礎。具有悠久歷史的學校也往往有所謂的歷史包袱;人員的固著化與歷年來面臨新議題而不斷成立之新單位容易造成疊床架屋的組織問題。本校已著手進行組織結構的調整,並已持續進行人員之調整與工作規劃。凡此皆可看到成效的展現。 為求行政效率的改善與自主負責精神的提昇,附設醫院領導體系明確化。在余校長的領導下,附設醫院得以充分發揮自主負責之精神並協調帶領小港醫院,使醫療服務體系一貫化;並強化醫學中心的宗旨與使命,持續發展臨床醫學研究與臨床教學。附設醫院與小港醫院之新團隊也在許勝雄院長的帶領之下展現積極活潑的革新精神。 於此歲末聯歡的時節,各個單位紛紛舉辦忘年會,聯誼之餘,更有內部溝通及對外聯繫之功效。改變大型晚會的方式之後,我們看到各單位基層工作人員得以充分地參與,歡樂自由、無拘無束地展現各自的才藝並表達對單位之認同感,匯聚成高醫積極進取的細胞與組織。董事會將繼續秉持財團法人學校奉獻教育與服務社會之宗旨,支持學校與附設醫院之發展,期望高醫能快速邁向卓越進步。 [[enews83]] [[Category:enews董事長的話]]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