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Enews99 用web2.0改良大學教育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99期 分享園地 == '''【本校教學卓越系列演講內容】用web2.0改良大學教育''' == 輔仁大學新聞系陳順孝講師 時代,人們不僅可以閱讀網站,還可以用部落格等工具來發佈訊息、分享知識。今天,全球有超過七千萬個部落格,其中不乏學者專家經營的個人網站和線上社群,他們即時分享專業情報和新知,也與網友相互論辯和學習,開創大學課堂外更大更快的知識交流平台。 如何善用web2.0工具,吸收群體智慧,參與網路交流,創新教育方法,來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是本次演講想要探討的主題。 我曾在2004年10月寫過一篇題為〈部落格在教育上的運用〉的文章,探討部落格如何作為教學輔助媒體;三年過去了,以部落格為代表的web2.0科技不斷推陳出新,使用者也以等比級數的速度在增加,在人與科技相互激盪下,今天的web2.0不再只是教學輔助媒體,而已成為改變教育和學習形態的重要力量。 web2.0,根據歐萊禮(Tim O’Reily)的定義,是指「匯集群體智慧的網路運用」;用詹宏志的話說,web2.0的核心在於使用者不再止於被動的「下載和閱讀」,而可以主動的「上傳和分享」。換言之,web2.0是一個集體參與、相互分享、打破成規、共同受惠的時代。社會如此,教育亦然。師生關係將從上對下的單向教導,轉為平等互惠的多向對話,教室與實體世界的界線也將模糊化,教育可以在更真實的情境中多樣展現,不再只是封閉式的課堂聽講。 這一切是人、工具和社會互動的結果。web2.0提供的教育工具包括:部落格、wiki(如pbwiki)、社會書籤(如HEMiDEMi)、網路相簿(如flickr、Picasa)、podcast、影音部落格(如YouTube)、互動論壇(如Google網上論壇)、RSS瀏覽器(如Bloglines、Google Reader)、速記本(如Twitter)。這些工具個個易學易用,各有專攻,又容易相互組裝,相輔相成,老師和學生個人都可以用這些工具吸收多方資訊、與各方對話,當師生共同使用時,更讓師生關係、教與學的模式產生重大變化。 對老師而言,web2.0可以作為知識管理的工具、多方對話的媒介;對學生而言,web2.0可以作為垂直學習的便捷管道、水平學習的開放平台;對師生互動而言,web2.0可以促進師生的協同合作,既可作為知識創新的實驗室,也可以作為社會行動的根據地。以下逐一討論: 一、教師的知識管理中心 教師可以用twitter來記錄生活點滴,用pbwiki來存放教學大綱和教學研究文獻,用網路相簿來儲存和分享教學演講的圖例,用HEMiDEMi來彙整讀過的好文,然後用部落格整合這些工具,建構成個人媒體和知識管理中心,在上面記錄、儲存、更新教學、研究、閱讀、思考所得。 在記錄、儲存、更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自然會和部落格族群高度互動,逐漸跳出學術陳規,用更年輕、更又創意的語言和形式來進行知識傳播,如台大孫瑞穗教授將課程目的寫成:「讓我的舌頭將你那已枯竭殆盡的靈魂勾引出來,並希望修課同學能通過課程教材從這從小懲罰你有如屠宰場般的教室裡將你的身體贖回去!」 二、教師的多方對話媒介 當一個老師將自己的學思筆記和教案送上網路時,對話就會發生。教師不僅跟學生對話、也跟教師同儕對話、跟同領域的專家對話、跟社會大眾對話。在對話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教室裡至高無上的知識天皇,而僅是知識天地裡的一個學習者,他/她和各方平等交流訊息、觀點、教材和教法,也接受各方對他/她的讚譽、批評、補充和建議。 這讓教師的知識來源,從讀書、研究、思考,擴及到學習群體智慧、分享群體資源。例如,我從網友的回饋中得到許多知識新線索,也藉由將大約兩百個優格加入Google Reader而隨時掌控新聞傳播領域的業界動態、研究線索和公眾觀點。 三、學生的垂直學習捷徑 教師的部落格,既是教師個人的知識管理中心,也是學生課前課後學習的便捷管道。教師可以在此儲存授課綱要和補充教材,方便學生預習和複習;也可以匯集課程相關網站,編繪知識地圖,讓學生按圖索驥、自行學習;還可以超越課程範 圍,列出自己讀過的好文、看過的好站,公布自己的RSS瀏覽清單,幫助學生更廣泛地學習。 部落格的回應功能,還可以讓學生隨時在此提問或回應,讓教室裡的討論得以延伸、深化,讓沒時間或不敢問問題的學生有機會在網路上具名或匿名發言;若不希望所有討論公開,也可以設立Google網上論壇,進行師生間的閉門對談。 四、學生的水平學習平台 網路除了提供學生和老師學習的管道外,更重要的是打破教室界線,讓學生能夠跟同學、跟在校和畢業的學長姊、跟別校修同樣課程的學生,甚至跟社會大眾進行互動學習。 要營造這樣的水平學習平台,教師可以在教學部落格上儲存歷屆學生的優秀作業、重要活動的企劃書,以及學習歷程和心得(如實習週記),讓學生能夠觀摩前人的經驗,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前進。輔大新傳系我是聰明的大一新傳寶寶、生命力知識管理系統、生命力編採論壇都有助於新一代學生的學習。 此外,建構系友部落格群組,也有助於在校生和畢業生的互動學習;向學生說明學門發展現況,讓學生知道哪些學校、那些系所開設類似課程,也能鼓勵學生前去觀摩。 五、師生的知識創新實驗室 web2.0漸漸消弭師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尊卑關係、以及教室內外界線。更重要的,web2.0提供取之不盡的工具,讓師生可以設計一個個實驗來實踐和修正知識。 例如,我授課的主題之一是「記實避禍」,也就是如何在報導事實的同時避免得罪權貴而惹禍上身,這是職業記者在面對黑道、廣告主、報老闆時常碰到的難題,但學生缺乏社會歷練,很難體會;直到有一組學生在系上製作仿效《壹週刊》的網站,要罵老師怕被當、要罵學會幹部怕傷同學感情、要公布班對怕見光死,他們才體會新聞報導的現實困境,以及下筆分寸拿捏的重要。 此外,web2.0也讓我們可以實驗許多以前做不到的事。例如,傳統的新聞教育主要在培養學生寫好一篇新聞、編好一個版,現在則可以帶著學生用免費而強大的web2.0技術做出超越大眾媒體的新網站;也可以進行報導題材運作形態(如用pbwiki開線上會議)的種種實驗,並從實驗中不斷深化、反省、改良、修正既有作法。 換言之,藉助web2.0工具,人文社會科學教師也可以像自然科學教師一樣,擁有自己的實驗室,進行各種理論和實務的測試、檢驗和創新。 六、師生的社會行動根據地 師生不僅可以用web2.0工具來營造知識創新實驗室,還可以進一步攜手推展社會行動。例如,傳播科系師生參與的媒體改造學社,用網站和網上論壇來交換觀點和協調行動;又如宜蘭的教師用部落格來記錄行動歷史、建構鄉土史地實踐社群。 不僅如此,師生也可以用web2.0來創業。例如,歐洲的LanguageLine公司,利用Skype多方通話功能,提供一五○種語言的同步口譯,廣受歡迎,台灣翻譯研究所師生可以發展類似模式創業。其他系所師生,也可以善用web2.0工具提供的機緣,開創兼顧專業、創意、市場的新事業。(經濟部技術處「Web 2.0創新服務推動計畫」正在舉辦大學生創業選秀活動,希望帶動web2.0創業風潮) 以上所談,僅是我個人的經驗和觀察。這幾年,台灣的教育部落格風起雲湧,前年就有人整理出教育百大部落格;去年,第二屆華文部落格大獎揭曉,獲得大獎和獲得推薦的「教育應用」類部落格,個個讓人驚豔。這些部落格,展現台灣教師活用web2.0的能力,以及學習的熱情、教學的熱忱、教法的創意。他們所展現的教師群體智慧,比我這篇講綱,更值得參考和學習。 編按:以上為輔仁大學新聞系陳順孝講師於10月22日下午5點至6點半在第一教學大樓演藝廳舉辦教學卓越系列的演講內容,全文轉載自: http://www.ashaw.org/files/Web20edu.pd [[enews99]] [[Category:分享園地]]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18.223.172.110
該IP的對話頁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