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10 致高醫大校友的一封信
出自KMU e-News
(新頁面: 致高醫大校友的一封信 各位高醫人雅鑒: 時光匆匆,又是孟夏時節,敬維 公私迪吉,為祝為頌。 大學的任務在於培育人才、創造新知以...) |
|||
第1行: | 第1行: | ||
- | 致高醫大校友的一封信 | + |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
+ | 第108期 | ||
+ | 校長的話 | ||
+ | |||
+ | |||
+ | [[Image:enews106校長的話.jpg]] | ||
+ | |||
+ | |||
+ | |||
+ | == '''致高醫大校友的一封信''' == | ||
+ | |||
各位高醫人雅鑒: | 各位高醫人雅鑒: | ||
- | + | ||
+ | 時光匆匆,又是孟夏時節,敬維 公私迪吉,為祝為頌。 | ||
+ | |||
大學的任務在於培育人才、創造新知以及提供教研成果為社會之用。高雄醫學大學於一九五四年創校,為全台第一所私立醫學院;一九九九年改名成醫學大學以來,其定位為維護及促進人類健康福祉之專業大學,所培育的健康專業人才須具備利他主義、科學實證素養及自我學習能力。五十四年來培養了無數在醫療、學術與產業等各界表現優異的校友。本人於二○○六年參與校長遴選時,提出「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優質人文、社會關懷」之治校理念,期使校務朝著:一、培育兼具優質人文、社會關懷、宏觀視野、自主學習、專業知能之人才;二、整合學校研究優勢,發展特色領域;三、結合教研成果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等方向邁進。就任兩年來在董事會的指導、高醫校友的扶持協助以及同仁們的戮力以赴之下,始能於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及人才培育等計畫案上獲得教育部多項的肯定與實質的補助。 | 大學的任務在於培育人才、創造新知以及提供教研成果為社會之用。高雄醫學大學於一九五四年創校,為全台第一所私立醫學院;一九九九年改名成醫學大學以來,其定位為維護及促進人類健康福祉之專業大學,所培育的健康專業人才須具備利他主義、科學實證素養及自我學習能力。五十四年來培養了無數在醫療、學術與產業等各界表現優異的校友。本人於二○○六年參與校長遴選時,提出「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優質人文、社會關懷」之治校理念,期使校務朝著:一、培育兼具優質人文、社會關懷、宏觀視野、自主學習、專業知能之人才;二、整合學校研究優勢,發展特色領域;三、結合教研成果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等方向邁進。就任兩年來在董事會的指導、高醫校友的扶持協助以及同仁們的戮力以赴之下,始能於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及人才培育等計畫案上獲得教育部多項的肯定與實質的補助。 | ||
為了能整合學校各單位的資源、提升研究能量與促進行政效率,因而在整體制度和組織運作上整合成立四大資源整合中心(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研究資源整合發展中心、推廣教育暨社會資源中心、國際事務中心),並且將原有的15個研究所碩、博士班,整併為9個系所合一研究所,保留6個獨立研究所。 | 為了能整合學校各單位的資源、提升研究能量與促進行政效率,因而在整體制度和組織運作上整合成立四大資源整合中心(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研究資源整合發展中心、推廣教育暨社會資源中心、國際事務中心),並且將原有的15個研究所碩、博士班,整併為9個系所合一研究所,保留6個獨立研究所。 | ||
- | + | ||
- | + | 高醫創校以來即以照顧服務弱勢族群為醫學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經過多年來的努力與經營,有多達14位的校友榮獲全國醫療奉獻獎。在此優良的傳統下,高醫領導團隊與學院系所同仁於二○○七年提出教學卓越計畫—「深耕與永續」以培養健康專業人才之五大核心素養(專業、人文、關懷、宏觀、自學)為目標,而獲得教育部的肯定與59,100,000元的補助。今年,二○○八年的醫療奉獻獎得獎名單上又有三位博施濟眾的高醫人獲得此項殊榮—通識教育中心客座教授陳瑩霖醫師、麻醉科余廣亮醫師以及服務於綠島的陳照隆醫師。由此可見,母校創校的教育理念對高醫人影響之深遠,而高醫人也相繼在實踐母校的傳統精神。 | |
+ | |||
+ | 在研究與創新方面,母校自一九八○年起即致力於環境醫學相關之研究,多年來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署密切合作並奠下穩固的基礎,再加上在專業領域如藥理/毒理/藥學、藥物化學及環境職業醫學等學門/學科之優異國際競爭力,今年提出「環境醫學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以爭取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的經費補助。在眾多申提計畫的學校中,高醫大與台大、清華、交大、成大並列角逐,且獲選為教育部的重點領域補助學校,給予90,000,000元的補助。在此經費的挹注下,師生同仁們目前正積極展開新實驗室的開設與進行研究,期望能將母校之研究進一步的提升。 | ||
+ | |||
未來,為增進教學及研究的國際競爭力,除落實教學卓越計畫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之執行管考事宜外,更需要提升教學及研究能量,發展更多的頂尖研究中心。為此,母校規劃於第三棟校舍原址及圖書館前廣場地下,興建地下2層、地上13層,總樓地板面積約12,000坪之「第二教學研究大樓」。 | 未來,為增進教學及研究的國際競爭力,除落實教學卓越計畫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之執行管考事宜外,更需要提升教學及研究能量,發展更多的頂尖研究中心。為此,母校規劃於第三棟校舍原址及圖書館前廣場地下,興建地下2層、地上13層,總樓地板面積約12,000坪之「第二教學研究大樓」。 | ||
+ | |||
有關第二教學研究大樓的興建計畫:新建築設計係保存高醫大最古老的建築第一棟校舍(高醫創校之始)、第二棟校舍(附設醫院進行醫療服務之始),並將第一棟與第二棟做整體歷史建築與創校醫學及人文之景觀做整體規劃。將拆除第三棟校舍來興建教學研究大樓,保存周邊曾經伴著高醫人成長楓仔樹等特色景觀與植栽,結合現有高醫建築物的特色與景觀,規劃整體的校園景觀,形塑一處延續高醫大創校精神及融合人文懷舊的綠建築造景。另在研究空間的規劃上,將規劃設置不同功能之共同研究室、尖端研究室及教學空間,以因應未來學校及臨床之教學與研究的發展。為達空間使用與設置上的妥適,各相關部門陸續參訪國內外諸多機構,學習其建築與空間配置等之特色與優點,並多次召開空間規劃會議以商討定案。目前,也已完成建築師評選及議價程序。 | 有關第二教學研究大樓的興建計畫:新建築設計係保存高醫大最古老的建築第一棟校舍(高醫創校之始)、第二棟校舍(附設醫院進行醫療服務之始),並將第一棟與第二棟做整體歷史建築與創校醫學及人文之景觀做整體規劃。將拆除第三棟校舍來興建教學研究大樓,保存周邊曾經伴著高醫人成長楓仔樹等特色景觀與植栽,結合現有高醫建築物的特色與景觀,規劃整體的校園景觀,形塑一處延續高醫大創校精神及融合人文懷舊的綠建築造景。另在研究空間的規劃上,將規劃設置不同功能之共同研究室、尖端研究室及教學空間,以因應未來學校及臨床之教學與研究的發展。為達空間使用與設置上的妥適,各相關部門陸續參訪國內外諸多機構,學習其建築與空間配置等之特色與優點,並多次召開空間規劃會議以商討定案。目前,也已完成建築師評選及議價程序。 | ||
+ | |||
高醫大在卓越的教學與既有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學校的傳統特色,繼之開創領先國內大學校院之學術領域,與國外知名大學並駕齊驅的理想是可以實現的—只要凝聚高醫人的共識、發揮團隊研發能量,高醫大的教研水準必能同步提升,進而成為一所辦學實在、教學卓越與研究前衛的世界級大學—與大家共勉之﹗ | 高醫大在卓越的教學與既有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學校的傳統特色,繼之開創領先國內大學校院之學術領域,與國外知名大學並駕齊驅的理想是可以實現的—只要凝聚高醫人的共識、發揮團隊研發能量,高醫大的教研水準必能同步提升,進而成為一所辦學實在、教學卓越與研究前衛的世界級大學—與大家共勉之﹗ | ||
+ | |||
校友們的肯定與支持,一向是高醫大所有教職員生向前挺進的重要助力,母校竭誠歡迎大家隨時返校敘舊和參與策進母校的發展。 | 校友們的肯定與支持,一向是高醫大所有教職員生向前挺進的重要助力,母校竭誠歡迎大家隨時返校敘舊和參與策進母校的發展。 | ||
- | 祝福各位平安康健,研究精進,事業有成 | ||
- | + | 祝福各位平安康健,研究精進,事業有成 | |
+ | |||
+ | |||
+ | |||
+ | [[enews110]] | ||
+ | |||
+ | |||
+ | [[Category:enews校長的話]] |
在2008年5月7日 (三) 16:12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08期 校長的話
致高醫大校友的一封信
各位高醫人雅鑒:
時光匆匆,又是孟夏時節,敬維 公私迪吉,為祝為頌。
大學的任務在於培育人才、創造新知以及提供教研成果為社會之用。高雄醫學大學於一九五四年創校,為全台第一所私立醫學院;一九九九年改名成醫學大學以來,其定位為維護及促進人類健康福祉之專業大學,所培育的健康專業人才須具備利他主義、科學實證素養及自我學習能力。五十四年來培養了無數在醫療、學術與產業等各界表現優異的校友。本人於二○○六年參與校長遴選時,提出「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優質人文、社會關懷」之治校理念,期使校務朝著:一、培育兼具優質人文、社會關懷、宏觀視野、自主學習、專業知能之人才;二、整合學校研究優勢,發展特色領域;三、結合教研成果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等方向邁進。就任兩年來在董事會的指導、高醫校友的扶持協助以及同仁們的戮力以赴之下,始能於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及人才培育等計畫案上獲得教育部多項的肯定與實質的補助。 為了能整合學校各單位的資源、提升研究能量與促進行政效率,因而在整體制度和組織運作上整合成立四大資源整合中心(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研究資源整合發展中心、推廣教育暨社會資源中心、國際事務中心),並且將原有的15個研究所碩、博士班,整併為9個系所合一研究所,保留6個獨立研究所。
高醫創校以來即以照顧服務弱勢族群為醫學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經過多年來的努力與經營,有多達14位的校友榮獲全國醫療奉獻獎。在此優良的傳統下,高醫領導團隊與學院系所同仁於二○○七年提出教學卓越計畫—「深耕與永續」以培養健康專業人才之五大核心素養(專業、人文、關懷、宏觀、自學)為目標,而獲得教育部的肯定與59,100,000元的補助。今年,二○○八年的醫療奉獻獎得獎名單上又有三位博施濟眾的高醫人獲得此項殊榮—通識教育中心客座教授陳瑩霖醫師、麻醉科余廣亮醫師以及服務於綠島的陳照隆醫師。由此可見,母校創校的教育理念對高醫人影響之深遠,而高醫人也相繼在實踐母校的傳統精神。
在研究與創新方面,母校自一九八○年起即致力於環境醫學相關之研究,多年來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署密切合作並奠下穩固的基礎,再加上在專業領域如藥理/毒理/藥學、藥物化學及環境職業醫學等學門/學科之優異國際競爭力,今年提出「環境醫學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以爭取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的經費補助。在眾多申提計畫的學校中,高醫大與台大、清華、交大、成大並列角逐,且獲選為教育部的重點領域補助學校,給予90,000,000元的補助。在此經費的挹注下,師生同仁們目前正積極展開新實驗室的開設與進行研究,期望能將母校之研究進一步的提升。
未來,為增進教學及研究的國際競爭力,除落實教學卓越計畫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之執行管考事宜外,更需要提升教學及研究能量,發展更多的頂尖研究中心。為此,母校規劃於第三棟校舍原址及圖書館前廣場地下,興建地下2層、地上13層,總樓地板面積約12,000坪之「第二教學研究大樓」。
有關第二教學研究大樓的興建計畫:新建築設計係保存高醫大最古老的建築第一棟校舍(高醫創校之始)、第二棟校舍(附設醫院進行醫療服務之始),並將第一棟與第二棟做整體歷史建築與創校醫學及人文之景觀做整體規劃。將拆除第三棟校舍來興建教學研究大樓,保存周邊曾經伴著高醫人成長楓仔樹等特色景觀與植栽,結合現有高醫建築物的特色與景觀,規劃整體的校園景觀,形塑一處延續高醫大創校精神及融合人文懷舊的綠建築造景。另在研究空間的規劃上,將規劃設置不同功能之共同研究室、尖端研究室及教學空間,以因應未來學校及臨床之教學與研究的發展。為達空間使用與設置上的妥適,各相關部門陸續參訪國內外諸多機構,學習其建築與空間配置等之特色與優點,並多次召開空間規劃會議以商討定案。目前,也已完成建築師評選及議價程序。
高醫大在卓越的教學與既有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學校的傳統特色,繼之開創領先國內大學校院之學術領域,與國外知名大學並駕齊驅的理想是可以實現的—只要凝聚高醫人的共識、發揮團隊研發能量,高醫大的教研水準必能同步提升,進而成為一所辦學實在、教學卓越與研究前衛的世界級大學—與大家共勉之﹗
校友們的肯定與支持,一向是高醫大所有教職員生向前挺進的重要助力,母校竭誠歡迎大家隨時返校敘舊和參與策進母校的發展。
祝福各位平安康健,研究精進,事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