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03 由臺灣之光王建民談少棒肘的面面觀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03期  醫學院專題 == '''由臺灣之光王建民談少棒肘的面面觀''' == 運動醫學系 陳勝凱 主任 棒球是國人最喜好的...)
當前修訂版本 (2008年6月2日 (一) 17:15) (編輯) (撤銷)
 
第9行: 第9行:
運動醫學系 陳勝凱 主任
運動醫學系 陳勝凱 主任
-
+
[[Image:enews103專題.jpg]]
 +
 
棒球是國人最喜好的運動之一,從早期三更半夜瘋狂地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比賽到今日全國上下緊盯著紐約洋基隊王建民的伸卡球威風八面.許多人期待他的小球員能夠有這樣的傑出表現在國際舞台上!
棒球是國人最喜好的運動之一,從早期三更半夜瘋狂地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比賽到今日全國上下緊盯著紐約洋基隊王建民的伸卡球威風八面.許多人期待他的小球員能夠有這樣的傑出表現在國際舞台上!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03期  醫學院專題


由臺灣之光王建民談少棒肘的面面觀

運動醫學系 陳勝凱 主任

Image:enews103專題.jpg

棒球是國人最喜好的運動之一,從早期三更半夜瘋狂地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比賽到今日全國上下緊盯著紐約洋基隊王建民的伸卡球威風八面.許多人期待他的小球員能夠有這樣的傑出表現在國際舞台上!

台灣的少棒從金龍開始橫掃天下的時候,身為台灣運動醫學之父的台大醫院骨科韓毅雄教授作研究,發現因為台灣少棒選手的手肘因為訓練份量重,軟骨病變來得快,因此與國外選手比較,出生年齡相同但骨頭年齡卻平均高了兩歲。這表示,台灣的少棒,是用平均十四歲的骨頭去和別國十二歲的骨頭比賽,所以贏了世界冠軍只是一時假象,到了成年之後,身高與體能反而比不上別人。

兩年前,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韓毅雄及新光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韓偉合作,再做一次研究, 針對343名少棒球員,進行問卷、問診、X光檢查。結果發現,這群平均年齡11歲半、球齡兩年半的小朋友,52%的人慣用於投球的手肘常有痠痛現象;每12個人就有1人手肘無法伸直,顯示關節處可能長了骨刺;而6%的人有手肘外翻情形,這應是手肘過度使用、韌帶變鬆所致。此外,X光檢查顯示,小球員的慣用手,94%明顯變肥大,57%手肘處的軟骨與硬骨有裂開跡象,另有五分之一的人手肘關節處的骨骼有碎裂情形。

筆者在高雄地區常發現前來就診的青少年棒球選手,大部份抱怨肘關節活動受限,不能完全伸直也不能完全彎曲.當然不是每位少棒肘的球員都必需接受手術,除非他的關節內有發現游離的軟骨碎片,導至投球時的疼痛甚至卡住其關節。

台灣少棒球員的痠痛比率偏高,可能是國內小朋友球投太多所致。在國內對投手在球季中、非球季的每週投球局數,沒有嚴格限制,以致於小球員的手肘過度使用,導致少棒肘的發生。而國外許多地方一到冬天冰雪嚴寒,勢必得休兵,而寒暑假球隊也普遍休息,或讓小朋友從事其他非投擲的運動項目比如足球等;反觀台灣,四季如春,都適合打球,「球季」觀念較淡,即使不在比賽季節,小球員也得應教練要求而繼續練習,可能因此而過度勞累其關節。

要避免少棒肘傷害的發生,應限制球員投球的次數和投球的局數,且一開始應只練快速球,不宜學習變化球,而投球的速度也不應求快,球速最好逐步增加,讓手肘慢慢習慣壓力;此外,加強重量訓練,練得愈大,抗壓力愈大,而打球前應充分暖身,伸展肌肉,即可減少傷害。一旦發現投球產生疼痛異狀,應立即就醫,尋求有經驗醫師的診療,而不應讓小傷害累積成大傷害,可治癒的傷害變成終生的遺憾! 一般只要多休息、冰敷,再配合超音波、電療、肌耐力及柔軟度鍛練等復健,多可康復,可惜國人缺乏防護觀念,很多球員受傷後仍繼續打球,這是教育球員、教練及家長的嚴肅課題。



enews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