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20 【人社院藝文系列講座】蘇鈞煌教授「我的平凡生活」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20期  活動回顧 == '''【人社會院藝文系列講座】蘇鈞煌教授「我的平凡生活」''' == 圖書館推廣出版組 蔣雲鳳 [[Ima...)
第43行: 第43行:
[[Category:資深教授]]
[[Category:資深教授]]
- 
[[Category:活動回顧]]
[[Category:活動回顧]]

在2013年4月19日 (五) 10:37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20期  活動回顧


【人社會院藝文系列講座】蘇鈞煌教授「我的平凡生活」

圖書館推廣出版組 蔣雲鳳



低調靦腆的蘇鈞煌教授,應本校人社院之邀,首度於4月10日(三)12時~14時在本校視聽中心主講「我的平凡生活」講座。自詡平凡的蘇鈞煌教授,他的生活可不平凡。蘇鈞煌教授曾是個愛玩、愛打架、不愛讀書的學生,很難想像這個國小成績永遠是全班墊底、讓師長頭疼的小孩,長大後居然可以拿到日本國立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是什麼樣的際遇讓蘇鈞煌教授有如此大的轉變呢?蘇鈞煌教授歸功於生命中所遇到的貴人,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就是做生意的父親。

因當時大環境封閉,做生意必須送紅包打通關係,學歷只有初中的父親不希望蘇鈞煌跟他一樣學做生意;那時老師職業的收入不好,也不希望自己的小孩當老師,父親覺得醫生是最好的職業志向,所以家裡8個小孩中就有5個是醫生。自初中開始,蘇鈞煌的父親便常常耳提面命要他當醫師。之後因緣際會遇到台南安平首位醫學博士~臺灣公共衛生先驅者:曾澤永院長,他看得出蘇鈞煌是肯吃苦耐勞的人,鼓勵蘇鈞煌到他的母校~日本國立京都大學攻讀醫學博士。蘇鈞煌參加京都大學入學口試時,三位口試老師只有一位不收紅包,蘇鈞煌也視這位這位不收紅包的口試老師為貴人,回台灣後每年必寄送烏魚子給他綿延這段師生情誼,這位貴人老師後來成為京都大學校長。

由於國小功課的挫敗,讓蘇鈞煌教授一直以為自己很笨,但為了不負父望成為醫生,蘇鈞煌教授自初中開始,不得不開始練習專注力讀書,因家裡做生意週遭常鬧哄哄的,為了更能專心,蘇鈞煌教授藉著聽音樂看書,開始買貝多芬、布拉母斯等交響樂唱片,持續的領聽各個名家交響樂引發他對古典音樂的深厚興趣,把所有音樂家傳記讀遍還不過癮,蘇鈞煌教授初中開始自修學琴一直至高中、服兵役。蘇鈞煌教授莞爾而笑地告訴大家,雖然歷經一百多次的相親,豐厚的音樂學養,也讓他後來“拐”到了當音樂老師的太太。

好不容易考上了本校醫學系,蘇鈞煌教授開始接觸存在主義的書,他很喜歡的西臘神話中薛西弗斯推巨石的故事最具代表。尤記得當時有幸能在本校修到許成章教授台語課程,台語蘊涵許多中原古語,透過台語的研究可讓古詩辭歌賦得到全新的詮釋,並從中發思古幽情的浪漫情懷;而余光中教授現代詩時的諄諄鼓勵,使他在大學時代閱讀大量的詩作。

除了婦產的專業、淵博的音樂和通識知識,蘇鈞煌教授對於宗教也有鑽研,看了不少基督教、回教、猶太教及佛教等相關書籍,尤其對佛教經典頗有心得,讓原來執迷於購置高級音響的他,最後放下機械的音響升級而回歸最初的音樂本質。如禪宗所講的「老僧參禪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參禪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參禪開悟後,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蘇鈞煌教授喜愛的茶道,也是從禪宗而來,他喜愛在每個週末,慢慢地喝茶、安靜地看書,從中悟出一些道理。除了茶,蘇鈞煌教授更是位咖啡達人,無論是熱、溫、冷,他都可以做出很好喝的咖啡。

蘇鈞煌教授求學時代父親都會帶他到廟裡拜拜,這是他原以為的佛教,後來漸漸從經典中領略佛教的美好與生命的契合,蘇鈞煌教授引用《金剛經》與大家分享他對佛教的感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蘇鈞煌教授後來師承東密《屏東青龍山不動寺》、曾至日本修習13年真言宗的「惟勵法師」,還曾一度想出家,最後因不捨家庭及心愛的太太而作罷。

蘇鈞煌教授認為佛教是相當科學的,他舉出《大破譯》這本書中,說明為什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佛理、易理有那麼多雷同。他還舉出達賴曾與量子力學專家們對談,發現宇宙之外還有空間的論點與佛教所說的虛空不謀而合。

另外如《生物決定論》這本書,將生命當作一種自然過程,生命的起源、演化和表現,同樣受到支配物質的規律所支配,包括我們人類的生命在內。本書作者反對生機論、目的論或神學論及創世論三種「論」,蘇鈞煌教授覺得本書從生物發生論,發展至進化論,到人類心靈甚至更高階的發展,論證世上沒有永恒不變的靈魂,與佛教在觀念上也否認有靈魂相呼應。佛教主張「因緣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質界、精神界也是因緣生法。因緣聚合即生,因緣分散即滅,大至一個星球乃至整個的宇宙,小至淤一小草、一粒微塵,無一不是假藉了內因與外緣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與緣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

談到了靈魂,蘇鈞煌教授還引述了關於「心」的公案:達摩祖師是中國禪宗初祖,後來傳法給二祖慧可大師,慧可大師當初去求法的時候,在雪中跪了三天三夜,達摩祖師都不理他,慧可大師就抽出戒刀砍下左手表示誠心,達摩祖師說:「你所為何來呢?」慧可大師說:「我的心不安,請師父幫我安心。」達摩祖師手一伸說:「你說你心不安!是不是?,好!你把心拿來,我就幫你安!」慧可大師說:「師父啊!我找不到心!拿不出心來啊!」達摩祖師立刻跟他說:「什麼?!找不到!?那我幫你安好了!」他一聽!「找不到就安好了!?」豁然之間!他當下就悟了。

因對宗教有相當的研究,宗教談生死,所以蘇鈞煌教授也成為安寧病房病人的心靈導師。蘇鈞煌教授認為安寧病房病人應不只是著重在肉身的治療,更要讓病人平安寧靜地接受死亡,所以要如何讓病人不畏懼死亡,才是更重要的課題。蘇鈞煌教授說,禪宗中的靜坐可以讓人寧靜快樂,他非常鼓勵病人學習靜坐;而《西藏生死學》這本書提供人們養生送死的指南,昇華了無論是生病或健康人的生命價值。

蘇鈞煌教授最後以一句話做為講座的句點~「簡單的生活」,做好本份工作,淡泊致遠,修自己的心,讓自己隨時都是一樣的。



enews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