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23 應用Narrative Medicine工作坊培育醫學教育種子教師(2)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23期  分享園地【醫學教育】 == '''應用Narrative Medicine工作坊培育醫學教育種子教師(2)''' == 醫學院 劉克明教授 ...)
當前修訂版本 (2013年6月11日 (二) 11:13) (編輯) (撤銷)
('''應用Narrative Medicine工作坊培育醫學教育種子教師(2)''')
 
(7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14行: 第14行:
3. 說故事演練:
3. 說故事演練:
-
在進行說故事演練時,每位學員都拿到四張相同的相片 (附件一),接著讓每位學員自己思考、創造其與醫學倫理相關的故事,每位學員再將四張相片貼在白板上 (附件二),敘述其創造出來的故事,並進行全組學員的回饋與討論。
 
-
在此工作坊,金城教授建議學員們:
 
-
3.1. 在此項演練的思考重點:
+
在進行說故事演練時,每位學員都拿到4張相同的相片(附圖一),接著讓每位學員自己思考、創造其與醫學倫理相關的故事,每位學員再將4張相片貼在白板上(附圖二),敘述其創造出來的故事,並進行全組學員的回饋與討論。
-
a. 想要用相片去表達那些狀況? 要達到那些目的?
+
-
b. 仔細觀察相片中,人物的表情為何?
+
-
c. 從此人物的表情聯想到病人的感受為何?
+
-
d. 思考相片人物的性格與角色,溫厚、易怒?
+
-
e. 思考相片人物的角色,學生、父親、朋友、醫療工作者?
+
-
f. 先決定誰是主角,再考慮其他人物的關係為何?
+
-
g. 以主角為中心,將四張相片排列,依 “啟承轉結” 去編排故事,
+
-
h. 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將想到的整理的故事寫出來,並練習講故事,
+
-
i. 撰寫故事時,要加上情境及連接詞,使故事內容更豐富、更生動。
+
-
3.2. 在撰寫故事完成後,需依下列的檢核點去複查故事內容:
+
[[Image:enews223分享園地-1.jpg|400px]]
-
a. 四張相片是否連接很順利?
+
-
b. 故事的啟始、中段至終結的啟承轉結之流程是否很順暢?
+
-
c. 故事的內容是否有明顯地或突然地偏離主題?
+
-
d. 故事的情節是否有互相矛盾之處?
+
-
e. 是屬於那一類型的故事? 例如: 喜劇、悲劇、冒險劇等。
+
-
+
-
3.3. 在其他學員描述的故事後,需提問及討論重點:
+
-
a. 您覺得此故事有何意義?
+
-
b. 在編撰此故事時,有什麼事情讓您覺得很困難?
+
-
c. 在編撰此故事時,您有注意到什麼事情?
+
-
d. 有否看或聽過好像很類似的故事?
+
-
e. 對其他人的故事有何感想?
+
-
第一個半天工作坊最後的一堂課為 “敘事案例檢討工作坊”,包括兩個活動:
+
附圖一:4張相片
-
1. 四分割法的原則及概論:
+
-
第一個活動是金城教授先主講四分割法的原則及概論,再以臨床個案為例進行運用四分割法的檢討。亦即一個病例個案可以分為 a. 臨床醫學專家的判斷、b. 病人的想法、c. 病人生活的品質與 d. 周圍環境的狀況等四個範疇去檢討。
+
-
1.1. 個案範例:
 
-
病人: 60歲女性,主訴 (Chief complaint): 全身浮腫。
 
-
現病歷 (Present illness):
 
-
病人於五年前發生右腦梗塞,後遺症為左半身麻痺,但仍可自行上廁所。因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已開始惡化,主治醫師再三提醒需要接受透析,但病人拒絕接受透析治療,因此全身浮腫、步行困難、在自家的生活起居自理有困難。在門診時,生命狀況 (vital signs) 正常、胸部 X-光顯示心臟正常、心電圖也正常。血液檢驗: serum creatinine 6.5, BUN 55, urine protein 5 g/day 顯示腎臟功能惡化,被診斷為糖尿病性腎病而住院。
 
-
 
-
既往歷 (Past illness):
 
-
病人患第二型糖尿病。於35歲健康檢查時,發現有高血糖,但未接受治療。到10年前才開始定期看診,此時已出現糖尿病性神經症狀、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視力還好。
 
-
社會史 (Social history):
 
-
腦梗塞前甚愛喝酒,發生腦梗塞後就沒喝了。
 
-
抽煙量一天抽30支香煙,抽了25年,發生腦梗塞後就沒抽了。
 
-
先生原先經營麻將館,五年前,病人腦梗塞後,先生就關店了。無業。
 
-
先生於兩年前因腦梗塞而去世。
 
-
病人是長女,有一個妹妹。
 
-
有一個兒子,23歲,與病人住在一起。
 
-
家族史 (Family history):
 
-
母親有糖尿病。
 
-
治療過程 (Progress note):
+
[[Image:enews223分享園地-2.jpg|400px]]
-
原先病人拒受透析治療,但病房主治醫師說: 我們先試著治療,如果不是你期望的治療效果,可以立即中斷; 這只是暫時的治療數回,症狀有可能就會改善。在醫師說明之後,病人同意接受透析治療。在經過第一次透析結束後,病人表示再繼續治療也不錯。
+
-
但第二天一大早,病人的妹妹就跟病房主治醫師說,她沒辦法再繼續照顧病人,所以強烈要求終止透析治療。在病人與其家人之間討論之後,病人再次表示拒絕透析治療。由於此病人只有進行一次透析治療,門診主治醫師建議,要不要將治療方針改變為到門診進行透析,因為透析治療要以持續維持透析為原則,尤其是一旦開始進行透析治療,又讓病人有終止的選擇,會有倫理問題。
+
附圖二:敘述4張相片的故事
-
雖然醫療人員每天跟病人一再地說明,但病人拒絕透析的意願非常堅定。隨後病情漸漸惡化,出現尿毒症的症狀,嘔吐、全身倦怠,病人於住院後約兩個月過世。
 
-
倫理的問題 (Ethic problem):
+
在此工作坊,金城教授建議學員們:
-
以如果不是病人期望的治療效果,即可以中斷,來說服病人,並開始透析治療,是否有倫理問題?
+
-
1.2. 利用四分割法檢討個案範例:
+
*在此項演練的思考重點:
-
a. 臨床醫學專家的判斷 -- 醫療的適應情形:
+
#想要用相片去表達那些狀況? 要達到那些目的?
-
1) 診斷與豫後:
+
#仔細觀察相片中,人物的表情為何?
-
醫療的問題: 急性或慢性的疾病?
+
#從此人物的表情聯想到病人的感受為何?
-
豫後: 可完全或部分的痊癒?
+
#思考相片人物的性格與角色,溫厚、易怒?
 +
#思考相片人物的角色,學生、父親、朋友、醫療工作者?
 +
#先決定誰是主角,再考慮其他人物的關係為何?
 +
#以主角為中心,將四張相片排列,依 “啟承轉結” 去編排故事,
 +
#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將想到的整理的故事寫出來,並練習講故事,
 +
#撰寫故事時,要加上情境及連接詞,使故事內容更豐富、更生動。
-
2) 治療目標的確認 (行善原則):
+
*在撰寫故事完成後,需依下列的檢核點去複查故事內容:
-
健康的促進、疾病的預防,
+
#4張相片是否連接很順利?
-
症狀、疼痛、苦難等的緩和,
+
#故事的啟始、中段至終結的啟承轉結之流程是否很順暢?
-
疾病的治療,
+
#故事的內容是否有明顯地或突然地偏離主題?
-
意外死亡的預防,
+
#故事的情節是否有互相矛盾之處?
-
器官功能的改善,及身體安定狀態的維持,
+
#是屬於那一類型的故事? 例如: 喜劇、悲劇、冒險劇等。
-
症狀豫後的衛教的面談,
+
-
不要對病人造成傷害 (不傷害原則)。
+
*在其他學員描述的故事後,需提問及討論重點:
-
+
#您覺得此故事有何意義?
-
3) 風險的比較與考量:
+
#在編撰此故事時,有什麼事情讓您覺得很困難?
-
治療/檢查後果的好處,治療/檢查時的痛苦及缺點及更進一步的風險。
+
#在編撰此故事時,您有注意到什麼事情?
 +
#有否看或聽過好像很類似的故事?
 +
#對其他人的故事有何感想?
-
4) 醫療無效性 (Futility) 的檢討。
+
第一個半天工作坊最後的一堂課為 “敘事案例檢討工作坊”,包括兩個活動:
-
+
-
b. 病人的想法 – 病人的意向:
+
-
1) 病人的判斷能力:
+
-
有法定的資格依據?
+
-
無判斷能力?
+
-
2) 對目前的治療最關心的事:
+
1.四分割法的原則及概論:
-
是否瞭解治療的狀況?
+
-
與治療的決定相關的價值觀為何?
+
-
不切實際的過份醫療要求與拒絕醫療的原因為何?
+
-
3) 告知同意 (IC):
+
第一個活動是金城教授先主講四分割法的原則及概論,再以臨床個案為例進行運用四分割法的檢討。亦即一個病例個案可以分為 a. 臨床醫學專家的判斷、b. 病人的想法、c. 病人生活的品質與 d. 周圍環境的狀況等四個範疇去檢討。
-
醫師是否有機會好好跟病人解釋,讓病人知道自己的風險與利益為何?
+
-
4) 事前的意願表示 (AD, DNR):
+
*個案範例:病人:60歲女性,主訴 (Chief complaint): 全身浮腫。
-
有無事前指示 (Advance directive)?
+
#現病歷 (Present illness):病人於五年前發生右腦梗塞,後遺症為左半身麻痺,但仍可自行上廁所。因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已開始惡化,主治醫師再三提醒需要接受透析,但病人拒絕接受透析治療,因此全身浮腫、步行困難、在自家的生活起居自理有困難。在門診時,生命狀況 (vital signs) 正常、胸部 X-光顯示心臟正常、心電圖也正常。血液檢驗: serum creatinine 6.5, BUN 55, urine protein 5 g/day 顯示腎臟功能惡化,被診斷為糖尿病性腎病而住院。
 +
#既往歷 (Past illness):病人患第二型糖尿病。於35歲健康檢查時,發現有高血糖,但未接受治療。到10年前才開始定期看診,此時已出現糖尿病性神經症狀、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視力還好。
 +
#社會史(Social history):腦梗塞前甚愛喝酒,發生腦梗塞後就沒喝了。抽煙量一天抽30支香煙,抽了25年,發生腦梗塞後就沒抽了。先生原先經營麻將館,5年前,病人腦梗塞後,先生就關店了。無業。先生於兩年前因腦梗塞而去世。病人是長女,有一個妹妹。有一個兒子,23歲,與病人住在一起。
 +
#家族史(Family history):母親有糖尿病。
 +
#治療過程 (Progress note):原先病人拒受透析治療,但病房主治醫師說: 我們先試著治療,如果不是你期望的治療效果,可以立即中斷; 這只是暫時的,治療數回,症狀有可能就會改善。在醫師說明之後,病人同意接受透析治療。在經過第一次透析結束後,病人表示再繼續治療也不錯。但第二天一大早,病人的妹妹就跟病房主治醫師說,她沒辦法再繼續照顧病人,所以強烈要求終止透析治療。在病人與其家人之間討論之後,病人再次表示拒絕透析治療。由於此病人只有進行一次透析治療,門診主治醫師建議,要不要將治療方針改變為到門診進行透析,因為透析治療要以持續維持透析為原則,尤其是一旦開始進行透析治療,又讓病人有終止的選擇,會有倫理問題。雖然醫療人員每天跟病人一再地說明,但病人拒絕透析的意願非常堅定。隨後病情漸漸惡化,出現尿毒症的症狀,嘔吐、全身倦怠,病人於住院後約兩個月過世。
 +
#倫理的問題 (Ethic problem): 以如果不是病人期望的治療效果,即可以中斷,來說服病人,並開始透析治療,是否有倫理問題?
-
5) 代理決定:
+
*利用四分割法檢討個案範例:
-
誰能代理? 優先順序為何?
+
#臨床醫學專家的判斷 -- 醫療的適應情形:
 +
##診斷與癒後:
 +
###醫療的問題: 急性或慢性的疾病?
 +
###癒後: 可完全或部分的痊癒?
 +
#治療目標的確認 (行善原則):
 +
##健康的促進、疾病的預防,症狀、疼痛、苦難等的緩和,疾病的治療,意外死亡的預防,器官功能的改善,及身體安定狀態的維持,症狀豫後的衛教的面談,不要對病人造成傷害(不傷害原則)。
 +
##風險的比較與考量:
 +
##治療/檢查後果的好處,治療/檢查時的痛苦及缺點及更進一步的風險。
 +
##醫療無效性 (Futility) 的檢討。
 +
#病人的想法~病人的意向:
 +
##病人的判斷能力:有法定的資格依據?無判斷能力?
 +
##對目前的治療最關心的事:是否瞭解治療的狀況?與治療的決定相關的價值觀為何?不切實際的過份醫療要求與拒絕醫療的原因為何?
 +
##告知同意 (IC):醫師是否有機會好好跟病人解釋,讓病人知道自己的風險與利益為何?
 +
##事前的意願表示 (AD, DNR):有無事前指示 (Advance directive)?
 +
##代理決定:誰能代理? 優先順序為何?
 +
#病人生活的品質 – 生活的滿足感與充實度:
 +
##生活品質的定義與評價:身體、精神、社會、靈性?有無偏見?是誰、應如何決定?
 +
##影響因素的檢討:檢討繼續治療對病人的身體的、精神的、社會的、靈性的是否有不利?利與不利的比較與考量。 如果要繼續治療,有無判斷病人的現況及是否能承擔未來的治療?
 +
#周圍環境的狀況~故事的重點:
 +
##有無家族關係的問題?
 +
##有無醫療者之間的問題?
 +
##有無財務上的問題?
 +
##有無兼顧到法律上的慣例?
 +
##有無破壞守秘義務的正當性?
 +
##有無利害關係?
 +
##有無臨床研究及教育的問題?
 +
##有無資源不足的問題?
 +
##其他: 病人的宗教信仰、言語、文化、生活狀況、生活樣式等的問題。
-
c. 病人生活的品質 – 生活的滿足感與充實度:
+
2.第二個活動是分組練習撰寫與講故事。
-
1) 生活品質的定義與評價:
+
-
身體、精神、社會、靈性
+
-
有無偏見?
+
-
是誰、應如何決定?
+
-
+
-
2) 影響因素的檢討:
+
-
檢討繼續治療,對病人的身體的、精神的、社會的、靈性的是否有不利?
+
-
利與不利的比較與考量。
+
-
如果要繼續治療,有無判斷病人的現況及是否能承擔未來的治療?
+
-
+
-
d. 周圍環境的狀況 – 故事的重點:
+
-
1) 有無家族關係的問題?
+
-
2) 有無醫療者之間的問題?
+
-
3) 有無財務上的問題?
+
-
4) 有無兼顧到法律上的慣例?
+
-
5) 有無破壞守秘義務的正當性?
+
-
6) 有無利害關係?
+
-
7) 有無臨床研究及教育的問題?
+
-
8) 有無資源不足的問題?
+
-
9) 其他: 病人的宗教信仰、言語、文化、生活狀況、生活樣式等的問題。
+
-
2. 第二個活動是分組練習撰寫與講故事。
+
活動一開始,每一大組發給50小張的事件、新聞、病情等書面資料,讓各大組學員以不同的觀點,去排列組合這些資料,全組學員經過分析、討論及達成共識後,編成自己大組的故事。各大組分組提出報告,並於接到其他大組學員的回饋後,進行故事的修正。最後由親身經驗該病人個案、撰寫此故事的講師,說明故事的背景、病人狀況、病人家屬的感受、治療過程及相關的醫療人員等整個細節,讓學員們進一步瞭解如何撰寫故事及何謂敘事醫學,效果甚佳。
-
活動一開始,每一大組發給五十小張的事件、新聞、病情等書面資料,講各大組學員以不同的觀點,去排列組合這些資料 (附件三),全組學員經過分析、討論及達成共識後,編成自己大組的故事。各大組分組提出報告,並於接到其他大組學員的回饋後,進行故事的修正。最後由親身經驗該病人個案、撰寫此故事的講師,說明故事的背景、病人狀況、病人家屬的感受、治療過程及相關的醫療人員等整個細節,讓學員們進一步瞭解如何撰寫故事及何謂敘事醫學,效果甚佳。
+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23期  分享園地【醫學教育】



應用Narrative Medicine工作坊培育醫學教育種子教師(2)

醫學院 劉克明教授


3. 說故事演練:

在進行說故事演練時,每位學員都拿到4張相同的相片(附圖一),接著讓每位學員自己思考、創造其與醫學倫理相關的故事,每位學員再將4張相片貼在白板上(附圖二),敘述其創造出來的故事,並進行全組學員的回饋與討論。

附圖一:4張相片



附圖二:敘述4張相片的故事


在此工作坊,金城教授建議學員們:

  • 在此項演練的思考重點:
  1. 想要用相片去表達那些狀況? 要達到那些目的?
  2. 仔細觀察相片中,人物的表情為何?
  3. 從此人物的表情聯想到病人的感受為何?
  4. 思考相片人物的性格與角色,溫厚、易怒?
  5. 思考相片人物的角色,學生、父親、朋友、醫療工作者?
  6. 先決定誰是主角,再考慮其他人物的關係為何?
  7. 以主角為中心,將四張相片排列,依 “啟承轉結” 去編排故事,
  8. 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將想到的整理的故事寫出來,並練習講故事,
  9. 撰寫故事時,要加上情境及連接詞,使故事內容更豐富、更生動。
  • 在撰寫故事完成後,需依下列的檢核點去複查故事內容:
  1. 4張相片是否連接很順利?
  2. 故事的啟始、中段至終結的啟承轉結之流程是否很順暢?
  3. 故事的內容是否有明顯地或突然地偏離主題?
  4. 故事的情節是否有互相矛盾之處?
  5. 是屬於那一類型的故事? 例如: 喜劇、悲劇、冒險劇等。
  • 在其他學員描述的故事後,需提問及討論重點:
  1. 您覺得此故事有何意義?
  2. 在編撰此故事時,有什麼事情讓您覺得很困難?
  3. 在編撰此故事時,您有注意到什麼事情?
  4. 有否看或聽過好像很類似的故事?
  5. 對其他人的故事有何感想?

第一個半天工作坊最後的一堂課為 “敘事案例檢討工作坊”,包括兩個活動:

1.四分割法的原則及概論:

第一個活動是金城教授先主講四分割法的原則及概論,再以臨床個案為例進行運用四分割法的檢討。亦即一個病例個案可以分為 a. 臨床醫學專家的判斷、b. 病人的想法、c. 病人生活的品質與 d. 周圍環境的狀況等四個範疇去檢討。

  • 個案範例:病人:60歲女性,主訴 (Chief complaint): 全身浮腫。
  1. 現病歷 (Present illness):病人於五年前發生右腦梗塞,後遺症為左半身麻痺,但仍可自行上廁所。因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已開始惡化,主治醫師再三提醒需要接受透析,但病人拒絕接受透析治療,因此全身浮腫、步行困難、在自家的生活起居自理有困難。在門診時,生命狀況 (vital signs) 正常、胸部 X-光顯示心臟正常、心電圖也正常。血液檢驗: serum creatinine 6.5, BUN 55, urine protein 5 g/day 顯示腎臟功能惡化,被診斷為糖尿病性腎病而住院。
  2. 既往歷 (Past illness):病人患第二型糖尿病。於35歲健康檢查時,發現有高血糖,但未接受治療。到10年前才開始定期看診,此時已出現糖尿病性神經症狀、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視力還好。
  3. 社會史(Social history):腦梗塞前甚愛喝酒,發生腦梗塞後就沒喝了。抽煙量一天抽30支香煙,抽了25年,發生腦梗塞後就沒抽了。先生原先經營麻將館,5年前,病人腦梗塞後,先生就關店了。無業。先生於兩年前因腦梗塞而去世。病人是長女,有一個妹妹。有一個兒子,23歲,與病人住在一起。
  4. 家族史(Family history):母親有糖尿病。
  5. 治療過程 (Progress note):原先病人拒受透析治療,但病房主治醫師說: 我們先試著治療,如果不是你期望的治療效果,可以立即中斷; 這只是暫時的,治療數回,症狀有可能就會改善。在醫師說明之後,病人同意接受透析治療。在經過第一次透析結束後,病人表示再繼續治療也不錯。但第二天一大早,病人的妹妹就跟病房主治醫師說,她沒辦法再繼續照顧病人,所以強烈要求終止透析治療。在病人與其家人之間討論之後,病人再次表示拒絕透析治療。由於此病人只有進行一次透析治療,門診主治醫師建議,要不要將治療方針改變為到門診進行透析,因為透析治療要以持續維持透析為原則,尤其是一旦開始進行透析治療,又讓病人有終止的選擇,會有倫理問題。雖然醫療人員每天跟病人一再地說明,但病人拒絕透析的意願非常堅定。隨後病情漸漸惡化,出現尿毒症的症狀,嘔吐、全身倦怠,病人於住院後約兩個月過世。
  6. 倫理的問題 (Ethic problem): 以如果不是病人期望的治療效果,即可以中斷,來說服病人,並開始透析治療,是否有倫理問題?
  • 利用四分割法檢討個案範例:
  1. 臨床醫學專家的判斷 -- 醫療的適應情形:
    1. 診斷與癒後:
      1. 醫療的問題: 急性或慢性的疾病?
      2. 癒後: 可完全或部分的痊癒?
  2. 治療目標的確認 (行善原則):
    1. 健康的促進、疾病的預防,症狀、疼痛、苦難等的緩和,疾病的治療,意外死亡的預防,器官功能的改善,及身體安定狀態的維持,症狀豫後的衛教的面談,不要對病人造成傷害(不傷害原則)。
    2. 風險的比較與考量:
    3. 治療/檢查後果的好處,治療/檢查時的痛苦及缺點及更進一步的風險。
    4. 醫療無效性 (Futility) 的檢討。
  3. 病人的想法~病人的意向:
    1. 病人的判斷能力:有法定的資格依據?無判斷能力?
    2. 對目前的治療最關心的事:是否瞭解治療的狀況?與治療的決定相關的價值觀為何?不切實際的過份醫療要求與拒絕醫療的原因為何?
    3. 告知同意 (IC):醫師是否有機會好好跟病人解釋,讓病人知道自己的風險與利益為何?
    4. 事前的意願表示 (AD, DNR):有無事前指示 (Advance directive)?
    5. 代理決定:誰能代理? 優先順序為何?
  4. 病人生活的品質 – 生活的滿足感與充實度:
    1. 生活品質的定義與評價:身體、精神、社會、靈性?有無偏見?是誰、應如何決定?
    2. 影響因素的檢討:檢討繼續治療對病人的身體的、精神的、社會的、靈性的是否有不利?利與不利的比較與考量。 如果要繼續治療,有無判斷病人的現況及是否能承擔未來的治療?
  5. 周圍環境的狀況~故事的重點:
    1. 有無家族關係的問題?
    2. 有無醫療者之間的問題?
    3. 有無財務上的問題?
    4. 有無兼顧到法律上的慣例?
    5. 有無破壞守秘義務的正當性?
    6. 有無利害關係?
    7. 有無臨床研究及教育的問題?
    8. 有無資源不足的問題?
    9. 其他: 病人的宗教信仰、言語、文化、生活狀況、生活樣式等的問題。

2.第二個活動是分組練習撰寫與講故事。

活動一開始,每一大組發給50小張的事件、新聞、病情等書面資料,讓各大組學員以不同的觀點,去排列組合這些資料,全組學員經過分析、討論及達成共識後,編成自己大組的故事。各大組分組提出報告,並於接到其他大組學員的回饋後,進行故事的修正。最後由親身經驗該病人個案、撰寫此故事的講師,說明故事的背景、病人狀況、病人家屬的感受、治療過程及相關的醫療人員等整個細節,讓學員們進一步瞭解如何撰寫故事及何謂敘事醫學,效果甚佳。



enews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