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75 【醫學教育活動】參加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會前工作坊報告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教育活動】參加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會前工作坊報告''')
當前修訂版本 (2014年9月2日 (二) 15:19) (編輯) (撤銷)
('''【醫學教育活動】參加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會前工作坊報告''')
 
(2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7行: 第7行:
[[Image:【醫學教育活動】參加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會前工作坊報告.jpg]]
[[Image:【醫學教育活動】參加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會前工作坊報告.jpg]]
 +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 簡稱AMEE) 大會 (AMEE 2006),於九月十四日至十八日在義大利熱內亞之會議中心 (Cotone Congressi, Genoa, Italy) 舉行。九月十四日至九月十五日是會議前工作坊 (Preconference Worshops)。九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是醫學互動網路學習2006年研討會 (Symposium on Medical Interactive eLearning, 2006,簡稱SMILE 2006) ,在義大利熱內亞附近之小城 Sestri Levante之會議中心 (Mediaterraneo Conference Center) 召開,九月十三日是會議前工作坊。筆者謹將參加會議會議前工作坊重點與心得提出報告。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 簡稱AMEE) 大會 (AMEE 2006),於九月十四日至十八日在義大利熱內亞之會議中心 (Cotone Congressi, Genoa, Italy) 舉行。九月十四日至九月十五日是會議前工作坊 (Preconference Worshops)。九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是醫學互動網路學習2006年研討會 (Symposium on Medical Interactive eLearning, 2006,簡稱SMILE 2006) ,在義大利熱內亞附近之小城 Sestri Levante之會議中心 (Mediaterraneo Conference Center) 召開,九月十三日是會議前工作坊。筆者謹將參加會議會議前工作坊重點與心得提出報告。
-
*筆者於九月十二日下午抵達義大利熱內亞,十三日搭火車前往 Sestri Levante,參加醫學互動網路學習研討會會前工作坊 (Bridging Oases Pre-symposium Workshop) ,是由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的Open Knowledge Initiative (OKI) 研究中心,Giunti Labs,SMILE Co-organizer,及歐洲領導網路學習管理技術提供者 (Europe's leading e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technology provider) 聯合舉辦的。工作坊之內容包括由世界領導級的研究單位說明e-Learning的理論基礎, 醫學教育專家報告當今醫學教育之改革與創新,以及如何與網路教學結既合, 並且在現場實際示範如何應用新開發的教學硬體、軟體去進行網路學習與管理。
+
筆者於九月十二日下午抵達義大利熱內亞,十三日搭火車前往 Sestri Levante,參加醫學互動網路學習研討會會前工作坊 (Bridging Oases Pre-symposium Workshop) ,是由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的Open Knowledge Initiative (OKI) 研究中心,Giunti Labs,SMILE Co-organizer,及歐洲領導網路學習管理技術提供者 (Europe's leading e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technology provider) 聯合舉辦的。
 +
 
 +
 
 +
工作坊之內容包括由世界領導級的研究單位說明e-Learning的理論基礎, 醫學教育專家報告當今醫學教育之改革與創新,以及如何與網路教學結既合, 並且在現場實際示範如何應用新開發的教學硬體、軟體去進行網路學習與管理。
 +
 
 +
 
參加此會前工作坊之學員共約150人,來自40多個國家,與會者對於網路學習皆同意為新一代學生的重要學習工具,也樂於採用於課程中,但皆認為它是一種輔助 (auxiliary) 之學習工具, 而且對於醫學人員培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人性 "Humanity" 與人際溝通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並無實際幫助,要如何發展這方面之網路學習,以免造成培育出只會運用高科技,而不懂得全人醫療照顧的醫學科技人才,是未來發展重點。
參加此會前工作坊之學員共約150人,來自40多個國家,與會者對於網路學習皆同意為新一代學生的重要學習工具,也樂於採用於課程中,但皆認為它是一種輔助 (auxiliary) 之學習工具, 而且對於醫學人員培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人性 "Humanity" 與人際溝通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並無實際幫助,要如何發展這方面之網路學習,以免造成培育出只會運用高科技,而不懂得全人醫療照顧的醫學科技人才,是未來發展重點。
-
*九月十四日及十五日是AMEE 2006大會會議前之工作坊。工作坊共有十九個,每一個工作坊安排半天。筆者參加其中三個,分別是 1. PCW1-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 PCW9 - Setting defensi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OSCE, 3. PCW13 - Using global rating scales in assessment。摘述要點如下:
 
-
#九月十四日PCW1 -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是由英國Cardiff University 的 Dr. Iain J Robb與Dr. Debra Nestel主持。在工作坊中, 他們兩位運用其多年在 "個人與專業發展"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D) 之教學經驗, 引導參與者練習如何發展與實施 "個人與專業發展" 課程 (PPD curriculum)。工作坊內容包括背景介紹、需求評量、目的與結果、課程設計與實施、綜合意見、結論、反省與評估等項目。
 
-
參與此工作坊後,讓與會者了解 "個人與專業發展" 課程之目的首先要建立醫學生的醫療專業素養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之的基本因素包括:1. 內在因子 (internal factors):廉潔 (integrity)、同情心 (compassion)、利他主義 (altruism);2.外來因素 (external factors):終身學習 (life long learning)、團隊工作 (team working)、責任 (responsibility)。評量「個人與專業發展 "PPD"」課程之學習成果的最理想之評量工具為檔案評量法 (Assessment by portfolio),加上個人的自我反省(self-reflection)。成果:與會者學習如何依據建立醫療專業素養的基本因素為目標,去規劃PPD之課程,並設計檔案評量法,以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
#九月十五日上午之PCW9:Setting defensi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OSCE是由美國ECFMG 哄 NBME 之Dr. Andre F. De Champlain, Dr. John R. Boulet, 與Ms. Marta Van Zantene共同主持。工作坊分兩部份 -- Part I 及 Part II; Part I又分為a. 什麼是標準設定 (Standard setting) ? b. 標準設定相關的議題與問題有哪些? c. OSCE常用的標準設定方法是什麼? 與Part Ⅱ:實際的標準測定練習。
 
-
在Part I部份與會者了解到標準設定是用來達到通過各種測驗的成績的過程 (process),在醫學教育的醫療專業認證過程,即執照考試時,必須設定標準,以確保通過考試者的醫學知識、臨床照護技能、態度、倫理、溝通技巧等能夠執行安全與有效的醫療照護。
 
-
在進行客觀結構的臨床測驗 (OSCE)時,常被應用於評量醫學生臨床表現的標準設定方法有:"Angoff Method"、"Borderline group Method"及"Contrasting group method"等。隨之Part Ⅱ部分,工作坊之主持人播放兩部錄影,主題為 "痴呆 (Dementia)"與 "疲勞(Fatigue)",提供參與者觀察影片中實習醫生對病人的問診過程中,其面談技巧、態度、表情等之表現,再分別給分,然後分組討論如何設定通過的標準。
+
 
-
PCW9 工作坊之時間雖短,但對於如何建立標準設定之基本概念及臨床應用非常有用,可供應未來台灣醫學教育成果評量之重要參考工具。
+
九月十四日及十五日是AMEE 2006大會會議前之工作坊。工作坊共有十九個,每一個工作坊安排半天。筆者參加其中三個,分別是 1. PCW1-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 PCW9 - Setting defensi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OSCE, 3. PCW13 - Using global rating scales in assessment。摘述要點如下:
-
#九月十五日下午之PCW9 工作坊之主題為 "Using Global Rating Scales in Assessment:how to train examiners",目的在訓練教師如何去利用全面評分法 (Global rating scales) 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由德國柏林大學之Dr. Isable Muehlinghaus 與 Dr. Simone Scheffer 主持。他們以德國柏林大學醫學院所開「溝通技巧」 (communication skills) 的課程之經驗為例,提供訓練教師成為稱職的考官的方法。
+
 
-
他們的「溝通技巧」課程兩週授課一次,每次三小時,為期共十週,為必修課程。上課時採取小組方式,每小組有七個學生與一位教師,主要是利用角色扮演(role-plays) 與標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s, SP ) 練習溝通技巧,再由教師應用多項選擇題(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MCQ)、考評表(Checklist)與全面評分法去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 此工作坊的目的在確保所有教師對評量項目的敘述能夠有一致的解釋,並且對學生的表現有一致性的評分標準,亦即是改善 "interrater reliability "。主持人要求參與者依照他們過去的評量經驗分成A、B兩組,A組為有經驗者,擔任輔導B組之角色。在看完實習醫師與標準病人之面談錄影帶後,主持人要求A組參與者就錄影帶中實習醫生之表現依照Global Rating Scales 之評量標準評分,分數採1─5分,以1分為對表現最不認同,5分為最認同,評分後,主持人逐一的詢問A組參與者所給的分數,並且解釋給分的理由,全體與會人員再討論這些給分是否恰當,以期建立共識。
+
 
 +
九月十四日PCW1 -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是由英國Cardiff University 的 Dr. Iain J Robb與Dr. Debra Nestel主持。在工作坊中, 他們兩位運用其多年在 "個人與專業發展"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D) 之教學經驗, 引導參與者練習如何發展與實施 "個人與專業發展" 課程 (PPD curriculum)。
 +
 
 +
 
 +
工作坊內容包括背景介紹、需求評量、目的與結果、課程設計與實施、綜合意見、結論、反省與評估等項目。
 +
參與此工作坊後,讓與會者了解 "個人與專業發展" 課程之目的首先要建立醫學生的醫療專業素養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之的基本因素包括:1. 內在因子 (internal factors):廉潔 (integrity)、同情心 (compassion)、利他主義 (altruism);2.外來因素 (external factors):終身學習 (life long learning)、團隊工作 (team working)、責任 (responsibility)。
 +
 
 +
 
 +
評量「個人與專業發展 "PPD"」課程之學習成果的最理想之評量工具為檔案評量法 (Assessment by portfolio),加上個人的自我反省(self-reflection)。
 +
成果:與會者學習如何依據建立醫療專業素養的基本因素為目標,去規劃PPD之課程,並設計檔案評量法,以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
 
 +
 
 +
九月十五日上午之PCW9:Setting defensi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OSCE是由美國ECFMG 哄 NBME 之Dr. Andre F. De Champlain, Dr. John R. Boulet, 與Ms. Marta Van Zantene共同主持。工作坊分兩部份 -- Part I 及 Part II; Part I又分為a. 什麼是標準設定 (Standard setting) ? b. 標準設定相關的議題與問題有哪些? c. OSCE常用的標準設定方法是什麼? 與Part Ⅱ:實際的標準測定練習。
 +
 
 +
 
 +
在Part I部份與會者了解到標準設定是用來達到通過各種測驗的成績的過程 (process),在醫學教育的醫療專業認證過程,即執照考試時,必須設定標準,以確保通過考試者的醫學知識、臨床照護技能、態度、倫理、溝通技巧等能夠執行安全與有效的醫療照護。在進行客觀結構的臨床測驗 (OSCE)時,常被應用於評量醫學生臨床表現的標準設定方法有:"Angoff Method"、"Borderline group Method"及"Contrasting group method"等。
 +
 
 +
 
 +
隨之Part Ⅱ部分,工作坊之主持人播放兩部錄影,主題為 "痴呆 (Dementia)"與 "疲勞(Fatigue)",提供參與者觀察影片中實習醫生對病人的問診過程中,其面談技巧、態度、表情等之表現,再分別給分,然後分組討論如何設定通過的標準。PCW9 工作坊之時間雖短,但對於如何建立標準設定之基本概念及臨床應用非常有用,可供應未來台灣醫學教育成果評量之重要參考工具。
 +
 
 +
 
 +
九月十五日下午之PCW9 工作坊之主題為 "Using Global Rating Scales in Assessment:how to train examiners",目的在訓練教師如何去利用全面評分法 (Global rating scales) 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由德國柏林大學之Dr. Isable Muehlinghaus 與 Dr. Simone Scheffer 主持。他們以德國柏林大學醫學院所開「溝通技巧」 (communication skills) 的課程之經驗為例,提供訓練教師成為稱職的考官的方法。
 +
 
 +
 
 +
他們的「溝通技巧」課程兩週授課一次,每次三小時,為期共十週,為必修課程。上課時採取小組方式,每小組有七個學生與一位教師,主要是利用角色扮演(role-plays) 與標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s, SP ) 練習溝通技巧,再由教師應用多項選擇題(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MCQ)、考評表(Checklist)與全面評分法去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 此工作坊的目的在確保所有教師對評量項目的敘述能夠有一致的解釋,並且對學生的表現有一致性的評分標準,亦即是改善 "interrater reliability "
 +
 
 +
 
 +
主持人要求參與者依照他們過去的評量經驗分成A、B兩組,A組為有經驗者,擔任輔導B組之角色。在看完實習醫師與標準病人之面談錄影帶後,主持人要求A組參與者就錄影帶中實習醫生之表現依照Global Rating Scales 之評量標準評分,分數採1─5分,以1分為對表現最不認同,5分為最認同,評分後,主持人逐一的詢問A組參與者所給的分數,並且解釋給分的理由,全體與會人員再討論這些給分是否恰當,以期建立共識。
 +
 
 +
 
其次再將一位A組參與者與五位B組參與者組成一小組,並用A組參與者擔任導師 (tutor),領導小組成員對Global Rating Scales 進行討論與評分之練習,並且以「溝通技巧」課程訓練時的重點:1.對病人的感受與需求之反應;2.面試內容連貫的程度;3.談話時的表現;4.非語言的表現等。
其次再將一位A組參與者與五位B組參與者組成一小組,並用A組參與者擔任導師 (tutor),領導小組成員對Global Rating Scales 進行討論與評分之練習,並且以「溝通技巧」課程訓練時的重點:1.對病人的感受與需求之反應;2.面試內容連貫的程度;3.談話時的表現;4.非語言的表現等。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 第75期 分享園地

【醫學教育活動】參加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會前工作坊報告

醫學院副院長 劉克明教授

Image:【醫學教育活動】參加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會前工作坊報告.jpg


2006年歐洲醫學教育學會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 簡稱AMEE) 大會 (AMEE 2006),於九月十四日至十八日在義大利熱內亞之會議中心 (Cotone Congressi, Genoa, Italy) 舉行。九月十四日至九月十五日是會議前工作坊 (Preconference Worshops)。九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是醫學互動網路學習2006年研討會 (Symposium on Medical Interactive eLearning, 2006,簡稱SMILE 2006) ,在義大利熱內亞附近之小城 Sestri Levante之會議中心 (Mediaterraneo Conference Center) 召開,九月十三日是會議前工作坊。筆者謹將參加會議會議前工作坊重點與心得提出報告。


筆者於九月十二日下午抵達義大利熱內亞,十三日搭火車前往 Sestri Levante,參加醫學互動網路學習研討會會前工作坊 (Bridging Oases Pre-symposium Workshop) ,是由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的Open Knowledge Initiative (OKI) 研究中心,Giunti Labs,SMILE Co-organizer,及歐洲領導網路學習管理技術提供者 (Europe's leading e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technology provider) 聯合舉辦的。


工作坊之內容包括由世界領導級的研究單位說明e-Learning的理論基礎, 醫學教育專家報告當今醫學教育之改革與創新,以及如何與網路教學結既合, 並且在現場實際示範如何應用新開發的教學硬體、軟體去進行網路學習與管理。


參加此會前工作坊之學員共約150人,來自40多個國家,與會者對於網路學習皆同意為新一代學生的重要學習工具,也樂於採用於課程中,但皆認為它是一種輔助 (auxiliary) 之學習工具, 而且對於醫學人員培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人性 "Humanity" 與人際溝通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並無實際幫助,要如何發展這方面之網路學習,以免造成培育出只會運用高科技,而不懂得全人醫療照顧的醫學科技人才,是未來發展重點。


九月十四日及十五日是AMEE 2006大會會議前之工作坊。工作坊共有十九個,每一個工作坊安排半天。筆者參加其中三個,分別是 1. PCW1-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 PCW9 - Setting defensi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OSCE, 3. PCW13 - Using global rating scales in assessment。摘述要點如下:


九月十四日PCW1 -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是由英國Cardiff University 的 Dr. Iain J Robb與Dr. Debra Nestel主持。在工作坊中, 他們兩位運用其多年在 "個人與專業發展"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D) 之教學經驗, 引導參與者練習如何發展與實施 "個人與專業發展" 課程 (PPD curriculum)。


工作坊內容包括背景介紹、需求評量、目的與結果、課程設計與實施、綜合意見、結論、反省與評估等項目。 參與此工作坊後,讓與會者了解 "個人與專業發展" 課程之目的首先要建立醫學生的醫療專業素養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之的基本因素包括:1. 內在因子 (internal factors):廉潔 (integrity)、同情心 (compassion)、利他主義 (altruism);2.外來因素 (external factors):終身學習 (life long learning)、團隊工作 (team working)、責任 (responsibility)。


評量「個人與專業發展 "PPD"」課程之學習成果的最理想之評量工具為檔案評量法 (Assessment by portfolio),加上個人的自我反省(self-reflection)。 成果:與會者學習如何依據建立醫療專業素養的基本因素為目標,去規劃PPD之課程,並設計檔案評量法,以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九月十五日上午之PCW9:Setting defensi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OSCE是由美國ECFMG 哄 NBME 之Dr. Andre F. De Champlain, Dr. John R. Boulet, 與Ms. Marta Van Zantene共同主持。工作坊分兩部份 -- Part I 及 Part II; Part I又分為a. 什麼是標準設定 (Standard setting) ? b. 標準設定相關的議題與問題有哪些? c. OSCE常用的標準設定方法是什麼? 與Part Ⅱ:實際的標準測定練習。


在Part I部份與會者了解到標準設定是用來達到通過各種測驗的成績的過程 (process),在醫學教育的醫療專業認證過程,即執照考試時,必須設定標準,以確保通過考試者的醫學知識、臨床照護技能、態度、倫理、溝通技巧等能夠執行安全與有效的醫療照護。在進行客觀結構的臨床測驗 (OSCE)時,常被應用於評量醫學生臨床表現的標準設定方法有:"Angoff Method"、"Borderline group Method"及"Contrasting group method"等。


隨之Part Ⅱ部分,工作坊之主持人播放兩部錄影,主題為 "痴呆 (Dementia)"與 "疲勞(Fatigue)",提供參與者觀察影片中實習醫生對病人的問診過程中,其面談技巧、態度、表情等之表現,再分別給分,然後分組討論如何設定通過的標準。PCW9 工作坊之時間雖短,但對於如何建立標準設定之基本概念及臨床應用非常有用,可供應未來台灣醫學教育成果評量之重要參考工具。


九月十五日下午之PCW9 工作坊之主題為 "Using Global Rating Scales in Assessment:how to train examiners",目的在訓練教師如何去利用全面評分法 (Global rating scales) 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由德國柏林大學之Dr. Isable Muehlinghaus 與 Dr. Simone Scheffer 主持。他們以德國柏林大學醫學院所開「溝通技巧」 (communication skills) 的課程之經驗為例,提供訓練教師成為稱職的考官的方法。


他們的「溝通技巧」課程兩週授課一次,每次三小時,為期共十週,為必修課程。上課時採取小組方式,每小組有七個學生與一位教師,主要是利用角色扮演(role-plays) 與標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s, SP ) 練習溝通技巧,再由教師應用多項選擇題(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MCQ)、考評表(Checklist)與全面評分法去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 此工作坊的目的在確保所有教師對評量項目的敘述能夠有一致的解釋,並且對學生的表現有一致性的評分標準,亦即是改善 "interrater reliability "。


主持人要求參與者依照他們過去的評量經驗分成A、B兩組,A組為有經驗者,擔任輔導B組之角色。在看完實習醫師與標準病人之面談錄影帶後,主持人要求A組參與者就錄影帶中實習醫生之表現依照Global Rating Scales 之評量標準評分,分數採1─5分,以1分為對表現最不認同,5分為最認同,評分後,主持人逐一的詢問A組參與者所給的分數,並且解釋給分的理由,全體與會人員再討論這些給分是否恰當,以期建立共識。


其次再將一位A組參與者與五位B組參與者組成一小組,並用A組參與者擔任導師 (tutor),領導小組成員對Global Rating Scales 進行討論與評分之練習,並且以「溝通技巧」課程訓練時的重點:1.對病人的感受與需求之反應;2.面試內容連貫的程度;3.談話時的表現;4.非語言的表現等。


此工作坊討論與訓練教師進行 Global Rating Scales評分之標準,相當實際可行。


誌謝: 筆者參加本次會議承蒙國科會輔助部分經費 (NSC 95-2516 - S - 037-001),謹此致謝。

enews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