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3【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走過草創及紛擾的高醫--張坤德醫師話高醫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3期  分享園地 == '''【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走過草創及紛擾的高醫--張坤德醫師話高醫''' == 張坤德醫師 [[I...)
當前修訂版本 (2015年9月3日 (四) 10:55) (編輯) (撤銷)
 
(1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10行: 第10行:
[[Image:張坤德.jpg]]
[[Image:張坤德.jpg]]
-
受訪者:張坤德醫師
+
受訪者:張坤德醫師
 +
撰文者:賴玉美、施惠敏
撰文者:賴玉美、施惠敏
第16行: 第17行:
*高醫草創期外科醫師
*高醫草創期外科醫師
*高醫外科學副教授
*高醫外科學副教授
 +
張坤德醫師於民國二十一年出生於台灣麻豆鎮,二歲時移居日本,初中二年級─台灣光復後回國,四十七年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為台灣醫學系七年制第三屆畢業生,曾獲「武田獎學金」代表高醫赴日本留學,育有一男三女,父親張武醫師曾任台灣醫師公會第六屆理事長。
張坤德醫師於民國二十一年出生於台灣麻豆鎮,二歲時移居日本,初中二年級─台灣光復後回國,四十七年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為台灣醫學系七年制第三屆畢業生,曾獲「武田獎學金」代表高醫赴日本留學,育有一男三女,父親張武醫師曾任台灣醫師公會第六屆理事長。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3期  分享園地


【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走過草創及紛擾的高醫--張坤德醫師話高醫

張坤德醫師


Image:張坤德.jpg

受訪者:張坤德醫師

撰文者:賴玉美、施惠敏

  • 台大醫科畢業
  • 高醫草創期外科醫師
  • 高醫外科學副教授


張坤德醫師於民國二十一年出生於台灣麻豆鎮,二歲時移居日本,初中二年級─台灣光復後回國,四十七年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為台灣醫學系七年制第三屆畢業生,曾獲「武田獎學金」代表高醫赴日本留學,育有一男三女,父親張武醫師曾任台灣醫師公會第六屆理事長。

R2身分進入高醫

緣起於父親張武醫師與杜聰明校長是前後期同學,也是好友,民國四十九年三月,張醫師從預備軍官退伍後,立即進入高醫外科服務,搭上當年從台大醫學院醫師到高醫服務的最後一班列車,同期的還有曾清楷、呂伯欣、沈永訓醫師等人。高醫附設醫院剛成立第三年,人手相當缺乏,張醫師在醫師制度與台大醫院相同的高醫,按部就班升遷,服役醫官期間資歷算R1,所以以R2的身分進入高醫,同年七月一日升為R3,一年半後成為CR,兩年半後就當上主治醫師,之後,他當主治醫師一年就升為講師,四年後升等副教授。後來獲得武田獎學金,被派前往日本留學,並於六十二年轉赴美國,六十三年高醫通知張醫師回國,但由於張醫師在美國所簽下的合約尚未期滿,無法按時回國,隨即繼續留居美國,到七十二年才回台並在屏東潮州開設醫院。

張醫師在高醫期間,感受最深的是人與人之間密切的情感交流,受杜聰明院長影響最深刻的是:「夢想要大」,並以此作為人生的座右銘。

高醫草創期全天候診

張醫師回憶著民國四十九至六十二年間,高醫醫護人員人力相當缺乏,醫療設備亦相當簡陋,只有三棟建築物,第二棟是以前的醫院,分為外科系統在樓下,包括外科、婦產科及泌尿科,內科系統在樓上,包括內科、小兒科,而眼科也在樓上,就只有這些科別。在當年台灣醫療體系中,高醫算是中南部一所大醫院,嘉義以南地區的醫院不多,就算有規模也不大,所以大多數病患會選擇來高醫就診,尤其是其他醫院處理不來的病患都會轉送高醫,而轉診病患都是不常見的病例,張醫師因此常支援偏遠醫院,例如:澎湖醫院、旗山醫院等,有趣的是,高醫的外科醫生在實習期間接觸普通外科的病歷,例如:盲腸手術…等的機會反而不多。

記憶中高醫的大事

因與杜聰明及陳啟川家族的淵源關係,當時身為高醫一員的張醫師,是目前唯一切身經歷當年董事會與杜聰明院長糾紛事件的人,故有義務將歷史的糾紛、雙方的理由及誤解的澄清等讓大家了解。當年陳啟川董事長認為醫院設備簡陋,充實醫療設備實為當務之急,除提供民眾更好的醫療服務外,醫學院校的學生也需要更好的臨床實習經驗,所以極力主張興建醫院;杜聰明院長則鑒於南部文化環境的落後,意在成立一所綜合大學,受日本醫學教育薰陶的杜院長,認為學術重於臨床。董事會是為社會,為醫學院學生,為醫學院前途著想,結果證實陳啟川董事長的決定是對的,興建醫院擴充醫療設備後,改善高雄醫療進步與發展,踏出第一步後並奠定良好基礎,才有今日輝煌的高醫。

最後陳杜兩人協調自願離職,由洪壽南接任董事長,魏火曜接任新院長,糾葛近四年之久的高雄醫學院紛爭,終於在新舊任董事長與院長交接典禮中落幕。陳啟川董事長專心市長職務,同時擔任高醫董事;杜聰明院長接任教育部醫藥研究委員會常務委員並繼續在高醫擔任教授。

張醫師記憶猶深的是,陳杜兩人的紛爭真是君子之爭,兩人對事不對人,仍保持深厚的情誼,是後人良好的典範。

對醫世代期許

張醫師勉勵後進,學習「態度」是相當重要的,善用時間不斷讀書進修,要是不積極,就會像激流中的小舟,停滯不前,還會被沖激而下。外科醫師是一種十分強調professional的職業,科技日新月異,醫學的知識與技術更是不斷的更新。身為一個外科醫師,應該要求自己不斷的keep going!朝一流的外科技術邁進。從事此行業,good enough是不夠的,手術95%的成功率乍聽之下似乎蠻高的,但是對於病患來說,誰也不希望成為一百個人中被lost的那五個。從事這種人命關天的職業,更要要求自己達到excellent的境界!盡量期許自己達到100%的成功率,永遠不放棄任何一個病患,使病人能夠完完全全放心且信任!病患最基本的需求是被尊重與關愛,身為醫者應有一顆關懷人類的心,兢兢業業的小心要求自己,有職業道德,有義務提升個人的醫術,才能造福更多的人群。(撰文者賴玉美小姐現服務於本校學務處、施惠敏小姐服務於本校秘書室)

編按:e快報自卅二期開始連載「歲月足跡─高醫五十年ㄟ代誌」之後,隨即自卅六期開始連載「高醫薪傳-半世紀的回顧」之另一專刊「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這個單元匯聚與高醫相關的眾多因緣,共同編織高醫歷史;希冀在緣起不滅的網絡中,每位高醫人都能尋得與自己生命相對應的歷史,在每一分對應中感受歷史恆存的靜定力量,進而願意將小我納進大我中,凝練出歷史的向心力。


enews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