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86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建立高醫人的榮耀-廖國棟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建立高醫人的榮耀-廖國棟''')
第6行: 第6行:
== '''建立高醫人的榮耀-廖國棟''' ==
== '''建立高醫人的榮耀-廖國棟''' ==
 +
 +
 +
[[Image:enews286_奉獻_1_廖國棟|400px]]
 +
*本校醫學系第二十三屆畢業
*本校醫學系第二十三屆畢業

在2016年4月25日 (一) 14:14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86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建立高醫人的榮耀-廖國棟

Image:Enews286 奉獻 1 廖國棟


  • 本校醫學系第二十三屆畢業
  • 現任:立法委員
  • 曾任:衛生局醫政課長、台東基督教醫院主治醫師、台東縣蘭嶼等鄉鎮衛生所醫師兼主任


本校醫學系查志宏 撰搞


立法委員廖國棟先生,臺東縣都蘭村人,是高醫醫學系第二十三屆校友、第一屆醫療奉獻獎得主。雖位居高位,卻敦厚內斂;雖身經歷練,卻始終關懷醫療及鄉土。談到高醫的未來,則展現從政多年的遠見。

學生時代的他對音樂充滿熱忱,參與合唱團和吉他社,時常奔波至臺南神學院上聲樂課;而高醫附近山東街的路嘉堂,是當時重要的練唱場所。在教會每週的集會外,隨著學校醫療團隊去偏鄉服務,在寒暑假則隨路嘉堂辦團契、走山。他說:「我學生時代很充實!休閒環境不像現在多元,當時的年輕人很喜歡參加救國團的活動」。

在商業娛樂不發達的年代,學生反而有社會參與的熱忱。廖委員是阿美族的公費生、信奉基督教。高醫畢業後在西部服務期滿,一直希望返鄉執業,那是他學習的初衷──平衡城鄉醫療差距。八0年代,回到東部家鄉服務,正值臺灣社會都市化,大量青年湧入城市謀生,鄉下只剩老人;老人來找他,不純為看病,而是來談心,甚至有人走失了牛,或收到子女來信卻不識字,都來找他。當時的社會詐騙橫行,老人收到詐騙信函讀不懂,也拿來請教。廖委員遂醒悟到:一個人的力量太小。在診所幫助幾個人,不如爬到高位,讓更多人受惠。

萌生此念後,廖委員決定去電臺錄製節目,啟迪民智。他希望每天用母語講一個小時的新聞,談法律、談時事,告訴民眾應該知道的事。後來發現一個小時不夠,鄉下也有些死角收不到廣播。於是又從成功開一個小時的車到臺東,晚上向有線電視公司借攝影棚錄影,隔天到鄉下去播,做了好幾年,樂此不疲,那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之後廖委員走上從政之路。當初他的想法單純,不知選舉有多麼複雜:要擔心選戰的權術操作、考慮對家庭生活的衝擊、以及對家鄉病人的留戀不捨。妻子對他的決定從不解、排斥,到逐漸認同之後,廖委員勇敢走向政治。

除了推動原住民基本法,保障工作和教育權,成立原住民電視臺,近來廖委員最關心的是偏鄉正義:不只是原住民區域,在西部許多鄉鎮依舊貧瘠。他以家庭收入、交通重新定義偏鄉,透過政商合作,在東海岸、西部偏鄉建立雲端平台,不但方便遊客,也讓當地住民享有和都會區一般的上網服務。他期許未來:鄉下小孩不必到臺北求學,只要上網就能學習新知;老人家不必舟車勞頓到城市求醫,透過視訊,看病不再有城鄉差距。廖委員希望突破目前醫師法、醫療法的限制──醫師不必親自看到病人才能開處方,實現遠距醫療的理想。

對於高醫的歷史,廖委員推崇當時的謝獻臣院長,繼承創校杜聰明院長的初衷,致力平衡南北差距和發展熱帶醫學。特別是後者,有醫療團隊長駐非洲友邦,在當地建立公衛系統、撲滅瘧蚊,現任高醫的榮譽教授陳瑩霖先生居功厥偉,令人敬佩。

廖委員最近參加高醫董事會議,籌畫臺北土城醫院的BOT案,樂於見到高醫往外發展。他認為起步較晚的中國醫藥大學,將醫療體系結合產業發展,逐漸超越高醫;而北醫不但善盡地利,努力推廣國際化,也承接政府頂尖的BOT案;至於高醫則較為保守,不應再偏安於高雄,要當領頭羊。高醫本是南部成立較早的大學,醫學又是臺灣頂尖的領域,這讓他在職場頗為自信,但不能僅止於此而已。許多國立大學生使用國家教育經費,學成出國,卻很少返回;高醫則有很多畢業生出國,都會回國,這是因為我們高醫人有自信,也對國家社會有較高的使命感。從廖委員的願景中,流露出他對母校的榮譽感和滿滿的期許,也值得我們深度學習。


  • 編按:自284期起,「人文e館」單元轉載【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enews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