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89 建立醫護教育網絡,區域資源互惠共享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89期  =='''建立醫護教育網絡,區域資源互惠共享'''== 教學卓越辦公室 編撰 本著大學應盡之社會責任,對區域內各...)
當前修訂版本 (2016年6月8日 (三) 15:16) (編輯) (撤銷)
 
(1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40行: 第40行:
本校期以此方案結合夥伴學校運動專業科系教師之專長與經驗,藉由教學經驗與教材分享,舉辦相關體育教學與健康體適能促進工作坊活動,灌輸師生正確運動之觀念。將醫學大學創新之教學經驗與評量方法,分享給區域夥伴學校,以共同提升教學方法、教材設計、學習評量之創新。
本校期以此方案結合夥伴學校運動專業科系教師之專長與經驗,藉由教學經驗與教材分享,舉辦相關體育教學與健康體適能促進工作坊活動,灌輸師生正確運動之觀念。將醫學大學創新之教學經驗與評量方法,分享給區域夥伴學校,以共同提升教學方法、教材設計、學習評量之創新。
 +
 +
[[Image:enews289教務處專題_1.jpg|500 px]]
 +
 +
高師大體適能檢測活動,3分鐘登階檢測。
 +
'''三、開設基本救命術課程(一般課程與推廣教育研習課程)'''
'''三、開設基本救命術課程(一般課程與推廣教育研習課程)'''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89期 


建立醫護教育網絡,區域資源互惠共享

教學卓越辦公室 編撰


本著大學應盡之社會責任,對區域內各級學校發揮輔助及協助其教學提升之功能,本校自96年度起積極參與高東屏區域教學資源中心,除已完成高雄、屏東、臺東之區域教學資源整合分享平臺,並積極協助高中優質化、推動跨校中英文基礎能力檢測機制、建構中、英文基礎能力線上施測平臺、跨校整合與分享通識教育資源、提供教學與學習公共財,並逐步擴大至全國分享,協助區域內夥伴學校共享國際化資源,目前已累積具體成果與執行成效。

本校於多年榮獲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經費獎助、執行有成下,為發揮區域教學資源共享及特色典範轉移之功能,積極參與由中山大學擔任召集學校之「第3期獎勵大學校院辦理區域教學資源整合分享計畫」,擔任共同召集學校,並於高雄師範大學、義守大學、高雄大學、屏東大學、臺東大學等夥伴學校共同參與,且於第2階段計畫加入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積極輔助並將本校執行之特色成果典範轉移至未獲教學卓越計畫獎助學校,藉由經驗分享及實地參訪,輔助高雄大學、台東大學、屏東大學等三校推動教學卓越方案之管考及其協助,希冀能將本校特色典範移轉予區域內各夥伴學校,並促進高東屏區域共榮之際。除了鞏固深化既有成果,並導入功能提升與突破創新的作為,希望能在本期進一步打造區域教學整合計畫的新局面,成為教學卓越計畫的重要環節。本校負責之計畫內容、主軸項目包括:

【總計畫】落實訪評輔導,協助教學增能學校爭取教學卓越計畫

本校與高東屏區域資源中心學校成立計畫總辦公室,依照各項時程推動計畫,並定期召開各項會議以掌握計畫執行進度,包含各學年度指導暨諮詢委員會、執行暨管考委員會、助理會議等。本校亦積極與跨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建立合作關係,協助總辦公室充實及推廣中心網站平臺與相關活動,其網站每日均瀏覽人次達4,304人次,有效達成推廣與分享計畫成果之目標。

此外,本期總計畫將輔導區域內三所(高雄大學、臺東大學、屏東大學)教學增能學校爭取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列為重點項目,因此總辦公室每年辦理教學增能學校實地訪評工作,邀請訪評委員給予各項執行及改善建議。爰此,區域內各教學增能學校均能通過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初審,且最終國立高雄大學通過複審,獲得2年6,000萬元獎助。

【主軸一】建構外部效度,導入高東屏基礎能力檢測機制平臺施測

本校導入高東屏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建制中、英文基礎能力檢測機制平臺,於今年度亦擴增「資訊能力」檢測機制;本校亦積極投入資源及教師群,配合中心學校(國立中山大學)推動基礎能力檢測機制平臺,其本校通識中心推派各2位中、英文及1位資訊教師參與此工作小組,共同組織跨校團隊,提供本校建置基本能力檢測機制之經驗並一同訂定檢測方式,確認檢核目的、流程與管考機制,協助中心學校強化基礎能力檢測平臺擴充與運用成效,並向區域內夥伴宣導及推廣。

此外,高東屏區域教學資源中心於本期計畫執行期間陸續達成「英文檢測之外部效度建立」、「中英文寫作題庫建置」、「資訊題庫建置」與「認知診斷測驗開發」等成果;其中,外部效度建立,係以多益(TOEIC)測驗為效標,經心理計量小組分析及校正後,獲得英文基礎能力檢測平臺之效標關聯效度達0.86,此一結果已達文獻上認可之標準,因此對於各夥伴學校採用英文基礎能力檢測平臺成績作為英文學習成效檢核機制具有相當之說服力。

依據中心學校統計前期計畫執行期間,三項基礎能力檢測平臺已累積18,688人次參與施測,其中區域內8所夥伴學校已有7所參與施測,參與人次達15,193人次;本校亦積極參與檢測,自102學年度起,本校大一新生全面參與施測,施測率高達9成。

【主軸二】實施高東屏區域醫藥護特色通識課程分享

本期以醫護教育為計畫軸心,執行課程分享方案,將醫學常識、醫學人文、健康促進概念之課程,以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方式提供區域內夥伴學校師生進行選讀,並積極推廣及培訓區域內夥伴學校師生具備基本救命術之核心技能,提升區域夥伴學校師生整體的健康概 念。 本計畫期以區域性整體思考、資源整合、互惠共享之理念,提供特色典範移轉予區域內各夥伴學校,以期優化各大學之教育。執行方案包括:

一、建構一般醫學教育開放式課程分享

本校於2010年6月加入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Taiwan Open CourseWare Consortium),並協助本校教師進行開放式課程製作,拍攝符合SCORM標準之數位化專業課程與經典課程,建置本校開放式課程網頁;效法美國麻省 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之精神,秉持知識共享理念,免費提供多元化課程,供區域夥伴學校之教師、學生或一般民眾自我學習。102-104年度已建置醫護內容開 放式課程達4門,亦開放具本校代表性之開放式課程,瀏覽人次達60,399人次。

二、開設健康促進體適能工作坊

為藉由良好的健康管理機制,促進區域夥伴學校師生之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本校結合夥伴學校體育教師之專長與經驗,藉由腦力激盪與教材分享,舉辦相關健康促進體適能工作坊活動,灌輸師生正確運動之觀念。並運用100年度本校建置之「RFID體適能辨識管理系統」,提供夥伴學校觀摩學習,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對於體育教師之教學與專業知能,亦能有所提升。

本校期以此方案結合夥伴學校運動專業科系教師之專長與經驗,藉由教學經驗與教材分享,舉辦相關體育教學與健康體適能促進工作坊活動,灌輸師生正確運動之觀念。將醫學大學創新之教學經驗與評量方法,分享給區域夥伴學校,以共同提升教學方法、教材設計、學習評量之創新。

高師大體適能檢測活動,3分鐘登階檢測。


三、開設基本救命術課程(一般課程與推廣教育研習課程)

基本救命術(Basic Life Support,BLS)技巧,包括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及哈姆立克法。若能於第一黃金時間,施以簡易專業的救人措施,將可挽回病人即將逝去的寶貴生命。

本校秉持醫學大學特色,特將基本救命術認證訂為全校學生專業核心能力指標,並納入通識必修「服務學習」課程,落實專業技能培養。此外,基於醫學大學服務社區的使命,將基本救命術觀念宣導至一般民眾,自97年開始辦理社區基本救命術課程,為了將社區基本救命術訓練擴展至區域內各大學師生。

本期計畫前往夥伴學校高雄大學、美和科技大學辦理跨校BLS急救認證課程,除此之外,為回饋偏鄉區域,高雄醫學大學亦前往高雄市納瑪夏社區、六龜區寶來國中,並開放大專院校參與醫療教育營、高中護理營,辦理基本救命術技巧講座,提供夥伴學校學習基本救命術,使區域夥伴學校師生瞭解施以簡易專業的救人措施可挽回寶貴生命,提升其基本救命術概念,以期提升夥伴學校一般科系師生之醫學常識與健康概念。

四、開設醫療人文典範學習課程

本校創校迄今多達26位醫療奉獻獎得主,為全國醫學院校之冠,其經典事蹟,皆可印證本校於關懷弱勢族群與重視醫療人文教育的用心。除此之外,本校為積極落實「人文教育」,亦於101年度正式設立了「人文社會科學院」,希冀在培養學生醫療照護專業知識以外,能持續提升學生人文關懷教育,期望能為社會培育出更多「術德兼備」優質的醫療照護專業人才,故開設「醫療與奉獻課程」、「高醫經典人與事」通識課程,並於本校MOD(數位隨選視訊系統)建置通識課程影音教材。

大學教育除了創新學術研究,更需負起知識傳承的社會責任,亦為高東屏區域夥伴學校共同提昇整體教育品質,其重要性除了在於提供教師充足資源,讓教師有良好的學術研究空間,更需儲備學生未來步入社會創造新局的智慧。

本校所提之【高東屏區域醫藥護特色教育課程分享】計畫,以醫護教育為計畫軸心,執行課程分享方案,將醫學常識、醫學人文、健康促進概念之課程,以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方式提供區域內夥伴學校師生進行選讀,並積極推廣予培訓區域內夥伴學校師生具備基本救命術之核心技能,提升區域夥伴學校師生整體的健康概念。

希冀透過教學資源的分享及經驗傳承,可更加緊密區域間各級學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並全面提升區域內夥伴學校之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逐步擴大教學成效,以達區域學校「多元、特色、均質」之優化加值成效。




enews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