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44 五十五年的經營與深耕-卓越與創新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五十五年的經營與深耕-卓越與創新''')
當前修訂版本 (2016年12月30日 (五) 17:01) (編輯) (撤銷)
 
(6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5行: 第5行:
-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
== '''五十五年的經營與深耕-卓越與創新==
-
第144期 
+
 
-
校長的話
+
余幸司 校長
第14行: 第14行:
-
== '''五十五年的經營與深耕-卓越與創新''' ==
+
民國43年,高雄醫學院借用愛國國小大禮堂創校,成為全台灣第一所私立醫學院。由於創院杜聰明校長的堅持以及當時的教育部長張其昀先生的支持,並在歷屆董事會、院、校長的經營與全體教職員生和校友們的努力耕耘之下,持續以「醫學暨其相關科學之教育、研究、服務」的辦學宗旨,作育人才、創造新知及產出之教、研成果為社會、國家所用,至今已培育校友3萬餘人。55年來,高醫由早期的醫學系六年制醫科61名學生,擴展為現在完整的醫學科學大學,計有6個學院、2所附設醫院,學生數達7,314名;學校定位為「維護及促進人類健康福祉之醫學大學」,並朝向「具國際競爭力之專業大學」的願景邁進。
-
 
+
-
余幸司 校長
+
-
 
+
-
 
+
-
 
+
-
民國43年,高雄醫學院借用愛國國小大禮堂創校,成為全台灣第一所私立醫學院。由於創辦人陳啟川先生、創院杜聰明校長的堅持以及當時的教育部長張其昀先生的支持,並在歷屆董事會、院、校長的經營與全體教職員生和校友們的努力耕耘之下,持續以「醫學暨其相關科學之教育、研究、服務」的辦學宗旨,作育人才、創造新知及產出教、研成果為社會、國家所用,至今已培育校友3萬餘人。55年來,高醫由早期的醫學系六年制醫科61名學生,擴展為現在完整的醫學科學大學,計有6個學院、2所附設醫院,學生數達7,314名;學校定位為「維護及促進人類健康福祉之醫學大學」,並朝向「具國際競爭力之專業大學」的願景邁進。
+
第34行: 第28行:
-
'''深耕教學,卓越永續'''
+
'''深耕教學,卓越永續 '''
-
教育部94年開始補助各大學執行教學卓越計畫,本校於94年即獲得補助,但是在95年7月6日本人就任後6天卻接獲95年的卓越計畫未獲補助的訊息,而同一時期高雄地區的多所大學皆獲得補助。這樣的結果對創校五十餘年的高醫大而言,無論是校友或是全校師生皆不再有「以高醫人為榮」的驕傲,在面對同儕的場合裡更是深感挫折與羞愧。所以,本校一得知未獲補助後,隨即動員120位以上教師及多位校外學者專家成立「96年度教學卓越計畫委員會」,歷時6個月,召開了54次大小會議,除了檢討缺失,更重新省思五十多年前先人的創校精神與辦學理念,規劃了通識教育「醫療與奉獻」以及「高醫經典人與事」兩門課程,希望透過20位醫療奉獻奬獲獎校友及傑出校友之親蒞課堂分享或相關領域之教師授課,以瞭解每位奉獻者無私大愛之行誼,進而培養學生的倫理態度和服務精神。以強調人文與專業並重的全人教育內容,結合授課、自學、視聽教學、示範教學、小組討論,奠定高醫大的未來教學發展基石。
+
教育部94年開始補助各大學執行教學卓越計畫,本校於94年即獲得補助,但是在95年7月6日本人就任後第6天卻接獲95年的卓越計畫未獲補助的訊息,而同一時期高雄地區的多所大學皆獲得補助。這樣的結果對創校五十餘年的高醫大而言,無論是校友或是全校師生皆不再有「以高醫人為榮」的驕傲,在面對同儕的場合裡更是深感挫折與羞愧。所以,本校一得知未獲補助後,隨即動員120位以上教師及多位校外學者專家成立「96年度教學卓越計畫委員會」,歷時6個月,召開了54次大小會議,除了檢討缺失,更重新省思五十多年前先人的創校精神與辦學理念,規劃了通識教育「醫療與奉獻」以及「高醫經典人與事」兩門課程,希望透過20位醫療奉獻奬獲獎校友及傑出校友之親蒞課堂分享或相關領域之教師授課,以瞭解每位奉獻者無私大愛之行誼,進而培養學生的倫理態度和服務精神。以強調人文與專業並重的全人教育內容,結合授課、自學、視聽教學、示範教學、小組討論,奠定高醫大的未來教學發展基石。
在多方的支持與同仁校友的努力之下,於96、97、98學年度,本校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的補助,在教育部的教學卓越政策下,全校教師有機會對教學的核心價值作全面的反思,且達成共識,即以「態度為軸、知識為本、技能為用」為教學改革的方向,在教師、學生、課程、資源與組織等面向開啟本校的教育革新,並已初步達到立基之階段。本人希望在既有的基礎上,因應社會需求,故提出「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優質人文、社會關懷」的治校理念,「以高醫人為榮」作願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愛與關懷」為出發點,提供學生將來會感念母校的學習內容與環境。因此,本校教學卓越計畫為延續性的深耕工作,除了擬定促進通識人文與關懷、教師成長、創新課程、技能教學、學習成效、社會回饋與國際參與之相關策略,並加強投入資源,再輔以標準品管圈管考機制,以確保教學成效而培育具備「人文、關懷、專業、自學、宏觀」五大核心能力的社會中堅人才。
在多方的支持與同仁校友的努力之下,於96、97、98學年度,本校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的補助,在教育部的教學卓越政策下,全校教師有機會對教學的核心價值作全面的反思,且達成共識,即以「態度為軸、知識為本、技能為用」為教學改革的方向,在教師、學生、課程、資源與組織等面向開啟本校的教育革新,並已初步達到立基之階段。本人希望在既有的基礎上,因應社會需求,故提出「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優質人文、社會關懷」的治校理念,「以高醫人為榮」作願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愛與關懷」為出發點,提供學生將來會感念母校的學習內容與環境。因此,本校教學卓越計畫為延續性的深耕工作,除了擬定促進通識人文與關懷、教師成長、創新課程、技能教學、學習成效、社會回饋與國際參與之相關策略,並加強投入資源,再輔以標準品管圈管考機制,以確保教學成效而培育具備「人文、關懷、專業、自學、宏觀」五大核心能力的社會中堅人才。
98學年更提出重整校內單位凝聚各項資源,發展自我特色、創新教師教學並活絡學生學習,研擬多元、精緻且精進之教學策略與方法,充分實踐本校核心辦學理念,持續培植專業人才,深耕醫療研究,落實人性關懷,以發揮醫療照護之力量,扶助國家醫療相關產業之發展。計畫的另一個特色是將教學卓越之精神內化為校園文化,具體執行於學校各層面,加強推動科學與人文並重、穩健中求創新的永續醫學教育,繼之達成全人教育之使命。今年持續以學生未來發展為深耕教育的目標,將物理、生物、化學、微積分等基礎科學結合系所專業科目進行教學,以提升高醫學子科技整合與運用的能力。
98學年更提出重整校內單位凝聚各項資源,發展自我特色、創新教師教學並活絡學生學習,研擬多元、精緻且精進之教學策略與方法,充分實踐本校核心辦學理念,持續培植專業人才,深耕醫療研究,落實人性關懷,以發揮醫療照護之力量,扶助國家醫療相關產業之發展。計畫的另一個特色是將教學卓越之精神內化為校園文化,具體執行於學校各層面,加強推動科學與人文並重、穩健中求創新的永續醫學教育,繼之達成全人教育之使命。今年持續以學生未來發展為深耕教育的目標,將物理、生物、化學、微積分等基礎科學結合系所專業科目進行教學,以提升高醫學子科技整合與運用的能力。
-
未來,本校將透過深耕教學計畫朝著永續卓越前進,落實已紮根之全面品質教育改革,並融新匯舊以形塑醫學教育的全新風貌。以建構「希望高醫」為藍圖,以孕育學生人文關懷、創新思辨、專業知能、自主學習、宏觀視野為目標,循五大主軸發展二十個子計畫,全力培育具備科學思維、人文關懷與國際視界之健康專業人才。
+
未來,本校將透過深耕教學計畫朝著永續卓越前進,落實已紮根之全面品質教育改革,並融新匯舊以形塑醫學教育的全新風貌。以建構「希望高醫」為藍圖,以孕育學生人文關懷、創新思辨、專業知能、自主學習、宏觀視野為目標,循五大主軸發展,全力培育具備科學思維、人文關懷與國際視界之健康專業人才,創造學生未來發展的希望。
 +
 
'''卓越教學與創新研究相輔相成'''
'''卓越教學與創新研究相輔相成'''
第47行: 第42行:
人才培育是學校的重要使命與任務之一,而人才之培育則需透過教學與研究方能達成。換言之,每位教師的教學與研究必須相輔相成,使得有深入研究做為支持的教學內容發揮其成效,學子們才能受益無窮。
人才培育是學校的重要使命與任務之一,而人才之培育則需透過教學與研究方能達成。換言之,每位教師的教學與研究必須相輔相成,使得有深入研究做為支持的教學內容發揮其成效,學子們才能受益無窮。
-
高醫大繼95年提出「培養重點特色領域人才計畫」及「教學卓越計畫」,並榮獲補助後,在此基礎之上,高醫領導團隊研議出本校之重點領域研究方向,就本校極具有國際競爭力之優異領域,同時配合國家發展政策來提出環境醫學研究中心計畫。97年,本校榮獲教育部三年期「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之「環境醫學頂尖研究中心計畫」重點領域補助。此一殊榮其背後的意義是極為重要的—高醫大能夠通過嚴格的審查與評比而進入初審的名單中,與台大、交大、清華、成大等十五所大學並列角逐決審,最終亦深受審議委員會委員們的認同。高醫大以私立專業大學的角色與有限之資源能在此等角逐行列中與國立綜合型大學並列,實為本校新的里程碑,自此,高醫大脫離單打獨鬥的研究習慣而發展具國際前瞻性、符合國家重要政策的校級整合型研究計畫。除了持續進行環境醫學領域的研究,目前也積極規劃頂尖毒理學與尖端實驗室的建置。
+
高醫大繼95年提出「培養重點特色領域人才計畫」及「教學卓越計畫」,並榮獲補助後,在此基礎之上,高醫領導團隊研議出本校之重點領域研究方向,就本校極具有國際競爭力之優異領域,同時配合國家發展政策來提出環境醫學研究中心計畫。97年,本校榮獲教育部三年期「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之「環境醫學頂尖研究中心計畫」重點領域補助。此一殊榮其背後的意義是極為重要的—高醫大能夠通過嚴格的審查與評比而進入初審的名單中,與台大、交大、清華、成大等十五所大學並列角逐決審,最終亦深受審議委員會委員們的認同。高醫大以私立專業大學的角色與有限之資源能在此等角逐行列中與國立綜合型大學並列,實為本校新的里程碑,自此,高醫大脫離單打獨鬥的研究習慣而發展具國際前瞻性、符合國家重要政策的校級整合型研究計畫。
-
為了提升研究能量,本校耗資17-18億,於今年10月8日動土興建第二教學研究大樓,該大樓是一棟強調節能省碳與重視實驗室安全的綠建築,地上12層、地下2層,總樓板面積1萬2千餘坪。新建築有幾項特殊的規劃設計:(一)建置結合資訊與模擬的互動式遠距教學教室;(二)提升學生軟實力培育的活動空間,尤其是1、2樓的挑高設計;(三)配合未來醫學科學發展,設置轉譯醫學、再生醫學、預防保健及產學發展為主軸的共同實驗室及尖端實驗室等,以因應未來10年之教學、研究及產學合作的發展。
+
為了提升研究能量,本校耗資17-18億,於今年10月8日動土興建第二教學研究大樓,該大樓是一棟強調節能減碳與重視實驗室安全的綠建築,地上12層、地下2層,總樓板面積1萬2千餘坪。新建築有幾項特殊的規劃設計:(一)建置結合資訊與模擬的互動式遠距教學教室;(二)提升學生軟實力培育的活動空間,尤其是1、2樓的挑高設計;(三)配合未來醫學科學發展,設置轉譯醫學、再生醫學、預防保健及產學發展為主軸的共同實驗室及尖端實驗室等,以因應未來10年之教學、研究及產學合作的發展。
第59行: 第54行:
本人自台大返回我的母校高醫大任職已有3年5個月,以「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優質人文、社會關懷」的治校理念規劃與推動校務。總結過去3年5個月,雖然有許多肯定與成績,但仍有極大的努力空間。今年適值本校創校55周年,高醫人強烈的使命感與整個時代環境的變遷更督促著我們規劃因應未來的發展藍圖,高醫大將稟承過去的優良傳統,繼續醫學專業人才之作育並恪盡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發揮高等教育學府之教學卓越與研究創新的功能。
本人自台大返回我的母校高醫大任職已有3年5個月,以「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優質人文、社會關懷」的治校理念規劃與推動校務。總結過去3年5個月,雖然有許多肯定與成績,但仍有極大的努力空間。今年適值本校創校55周年,高醫人強烈的使命感與整個時代環境的變遷更督促著我們規劃因應未來的發展藍圖,高醫大將稟承過去的優良傳統,繼續醫學專業人才之作育並恪盡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發揮高等教育學府之教學卓越與研究創新的功能。
-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44期  校長的話


五十五年的經營與深耕-卓越與創新

余幸司 校長



民國43年,高雄醫學院借用愛國國小大禮堂創校,成為全台灣第一所私立醫學院。由於創院杜聰明校長的堅持以及當時的教育部長張其昀先生的支持,並在歷屆董事會、院、校長的經營與全體教職員生和校友們的努力耕耘之下,持續以「醫學暨其相關科學之教育、研究、服務」的辦學宗旨,作育人才、創造新知及產出之教、研成果為社會、國家所用,至今已培育校友3萬餘人。55年來,高醫由早期的醫學系六年制醫科61名學生,擴展為現在完整的醫學科學大學,計有6個學院、2所附設醫院,學生數達7,314名;學校定位為「維護及促進人類健康福祉之醫學大學」,並朝向「具國際競爭力之專業大學」的願景邁進。


系所評鑑全數通過的肯定與展望

本校是一所整合教學、研究、醫療及服務之專業大學。高等教育肩負培養人才與引領社會發展之使命,實須因應時代新局,建立前瞻性的視野,力求符合社會需求之教育轉型與革新。

98年6月,本校27個系所共44個班制悉數通過教育部97學年度的大學系所評鑑,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於95年度舉辦系所評鑑以來獲得全數通過的兩所大學之一。校內每一位成員凝聚以學生為主體的共識,各系所師生在受訪時一致表示對系、院、校的認同,而使我們榮獲評鑑委員的肯定。這項肯定讓所有高醫人倍感欣慰與榮耀!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自95年開始實施大學系所評鑑制度,同年9月份起,本校各系所陸續展開評鑑資料填報演練及PDCA報告,直至97年12月接受評鑑。兩年多來,各系所將評鑑工作規劃為幾個期程,從共識的形成至權責的分工與整合,經過無數次的自評、預評,每個單位、每位主管、所有同仁都善盡在評鑑準備過程中的職責並不斷地進行修正。因為我們瞭解「系所評鑑」並不是與外校的競爭,而是系所對自訂之目標的實踐與否;評鑑委員們亦是針對系所所訂定之目標以及能否達成來加以檢視。此外,校內各行政單位與教學卓越計畫對系所評鑑的全力配合更是重要的後援與助力。因此,全校系所能夠通過評鑑是大家的同心協力,集合全校師、職、生的力量所創造出來的佳績!

此次系所評鑑的結果使高醫大更須戰戰兢兢、自我惕勵,未來應如何再上一層樓來達到A+,這是一項更艱鉅卻必須達到的目標。所以,我們必須先回歸到大學的本質思考—培育人才,從優秀人才之羅致,組織制度的建立,透過教學與研究的執行進而達成大學的職責,確切落實高醫大對於健康專業人才培育的任務。


深耕教學,卓越永續

教育部94年開始補助各大學執行教學卓越計畫,本校於94年即獲得補助,但是在95年7月6日本人就任後第6天卻接獲95年的卓越計畫未獲補助的訊息,而同一時期高雄地區的多所大學皆獲得補助。這樣的結果對創校五十餘年的高醫大而言,無論是校友或是全校師生皆不再有「以高醫人為榮」的驕傲,在面對同儕的場合裡更是深感挫折與羞愧。所以,本校一得知未獲補助後,隨即動員120位以上教師及多位校外學者專家成立「96年度教學卓越計畫委員會」,歷時6個月,召開了54次大小會議,除了檢討缺失,更重新省思五十多年前先人的創校精神與辦學理念,規劃了通識教育「醫療與奉獻」以及「高醫經典人與事」兩門課程,希望透過20位醫療奉獻奬獲獎校友及傑出校友之親蒞課堂分享或相關領域之教師授課,以瞭解每位奉獻者無私大愛之行誼,進而培養學生的倫理態度和服務精神。以強調人文與專業並重的全人教育內容,結合授課、自學、視聽教學、示範教學、小組討論,奠定高醫大的未來教學發展基石。

在多方的支持與同仁校友的努力之下,於96、97、98學年度,本校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的補助,在教育部的教學卓越政策下,全校教師有機會對教學的核心價值作全面的反思,且達成共識,即以「態度為軸、知識為本、技能為用」為教學改革的方向,在教師、學生、課程、資源與組織等面向開啟本校的教育革新,並已初步達到立基之階段。本人希望在既有的基礎上,因應社會需求,故提出「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優質人文、社會關懷」的治校理念,「以高醫人為榮」作願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愛與關懷」為出發點,提供學生將來會感念母校的學習內容與環境。因此,本校教學卓越計畫為延續性的深耕工作,除了擬定促進通識人文與關懷、教師成長、創新課程、技能教學、學習成效、社會回饋與國際參與之相關策略,並加強投入資源,再輔以標準品管圈管考機制,以確保教學成效而培育具備「人文、關懷、專業、自學、宏觀」五大核心能力的社會中堅人才。

98學年更提出重整校內單位凝聚各項資源,發展自我特色、創新教師教學並活絡學生學習,研擬多元、精緻且精進之教學策略與方法,充分實踐本校核心辦學理念,持續培植專業人才,深耕醫療研究,落實人性關懷,以發揮醫療照護之力量,扶助國家醫療相關產業之發展。計畫的另一個特色是將教學卓越之精神內化為校園文化,具體執行於學校各層面,加強推動科學與人文並重、穩健中求創新的永續醫學教育,繼之達成全人教育之使命。今年持續以學生未來發展為深耕教育的目標,將物理、生物、化學、微積分等基礎科學結合系所專業科目進行教學,以提升高醫學子科技整合與運用的能力。 未來,本校將透過深耕教學計畫朝著永續卓越前進,落實已紮根之全面品質教育改革,並融新匯舊以形塑醫學教育的全新風貌。以建構「希望高醫」為藍圖,以孕育學生人文關懷、創新思辨、專業知能、自主學習、宏觀視野為目標,循五大主軸發展,全力培育具備科學思維、人文關懷與國際視界之健康專業人才,創造學生未來發展的希望。


卓越教學與創新研究相輔相成

人才培育是學校的重要使命與任務之一,而人才之培育則需透過教學與研究方能達成。換言之,每位教師的教學與研究必須相輔相成,使得有深入研究做為支持的教學內容發揮其成效,學子們才能受益無窮。

高醫大繼95年提出「培養重點特色領域人才計畫」及「教學卓越計畫」,並榮獲補助後,在此基礎之上,高醫領導團隊研議出本校之重點領域研究方向,就本校極具有國際競爭力之優異領域,同時配合國家發展政策來提出環境醫學研究中心計畫。97年,本校榮獲教育部三年期「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之「環境醫學頂尖研究中心計畫」重點領域補助。此一殊榮其背後的意義是極為重要的—高醫大能夠通過嚴格的審查與評比而進入初審的名單中,與台大、交大、清華、成大等十五所大學並列角逐決審,最終亦深受審議委員會委員們的認同。高醫大以私立專業大學的角色與有限之資源能在此等角逐行列中與國立綜合型大學並列,實為本校新的里程碑,自此,高醫大脫離單打獨鬥的研究習慣而發展具國際前瞻性、符合國家重要政策的校級整合型研究計畫。

為了提升研究能量,本校耗資17-18億,於今年10月8日動土興建第二教學研究大樓,該大樓是一棟強調節能減碳與重視實驗室安全的綠建築,地上12層、地下2層,總樓板面積1萬2千餘坪。新建築有幾項特殊的規劃設計:(一)建置結合資訊與模擬的互動式遠距教學教室;(二)提升學生軟實力培育的活動空間,尤其是1、2樓的挑高設計;(三)配合未來醫學科學發展,設置轉譯醫學、再生醫學、預防保健及產學發展為主軸的共同實驗室及尖端實驗室等,以因應未來10年之教學、研究及產學合作的發展。


秉持「以高醫人為榮」的信念傳承高醫精神

高醫大向來極為重視學生的人文關懷素養教育,自創校以來,即以照顧弱勢族群為醫學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經過55年的努力與經營,有多達20位的老師及校友榮獲全國醫療奉獻獎。這群奉獻於醫學教育的師長與醫療工作的高醫校友,是高醫的榮耀,其立下了醫學倫理的典範深深影響著高醫學子,同時也指引著高醫人未來行醫濟世的方向。

醫療奉獻典範與高醫經典人與事皆是55年前的創校理想得到落實的成果,代代相傳的高醫人在沒有財團的支援下,以創校理想與傳統結合個人無私的奉獻精神而得到社會的肯定及爭取到政府的補助,打造了一個優質的醫學高等教育學府,並發展出「高醫的特色」。我們期許每位高醫大的學生效法諸位典範能夠融入本土社會,致力於人道關懷、扶持弱勢而投身造福群眾之列,為人類開發愛與希望,成為德術兼修的專業醫護人才,繼之為我國的醫療與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本人自台大返回我的母校高醫大任職已有3年5個月,以「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優質人文、社會關懷」的治校理念規劃與推動校務。總結過去3年5個月,雖然有許多肯定與成績,但仍有極大的努力空間。今年適值本校創校55周年,高醫人強烈的使命感與整個時代環境的變遷更督促著我們規劃因應未來的發展藍圖,高醫大將稟承過去的優良傳統,繼續醫學專業人才之作育並恪盡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發揮高等教育學府之教學卓越與研究創新的功能。



enews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