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08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肝膽相照,情繫高醫—張文宇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08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 '''肝膽相照,情繫高醫—張文宇''' == 250px *本校醫學...)
當前修訂版本 (2017年5月3日 (三) 08:56) (編輯) (撤銷)
 
(1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7行: 第7行:
-
[[Image:308月印萬川.jpg|250px]]
+
[[Image:308月印萬川.jpg|400px]]
*本校醫學系第一屆畢業
*本校醫學系第一屆畢業
第25行: 第25行:
(本校附設醫院企劃室王廣福 撰稿)
(本校附設醫院企劃室王廣福 撰稿)
 +
 +
[[enews308]]
 +
 +
[[Category:一方清靜 人文e館]]
 +
 +
[[Category: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08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肝膽相照,情繫高醫—張文宇

  • 本校醫學系第一屆畢業
  • 現任:本校內科學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臺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 曾任:本校附院內科部主任、肝膽胰內科主任、日本國立鹿兒島大學內科研究員


  張文宇教授,1954年參加大學聯考時,原本考取臺大化學系,當了一個多月的臺大生後,碰巧當年高雄醫學院首次獨立招生,從小立志要濟世救人、一心想從醫的他如願考取,從此和高醫結下一輩子的情緣。
  身為醫學系第一屆學生,他對當年高醫獨有的「愛國精神」記憶深刻。他說當年高雄醫學院成立時,教室是向愛國國小借用大禮堂,升旗典禮也在愛國國小操場舉行;由此而來的「愛國精神」,代表著的就是克難、打拼的精神,師生完全的信任學校,向心力也強。不過如今時空環境丕變,如果再要求大家克難,恐怕很難。
  然而,張教授仍強調身為醫師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如果只想要賺錢,其實有許多行業比當醫師更能賺到錢,不需要來當醫師,這是他身為醫者的信念。「當年誰也料想不到,高醫會發展到今日如此龐大的規模,這可都是一代一代的高醫人,共同努力打拼的成果」。親眼看到高醫從無到有、到枝繁葉茂,親身經歷高醫不同世代的發展與演變,張教授心中有安慰,也有期許。
  2013年10月25日前往臺北領取醫療奉獻獎,是張教授畢生的榮耀,也是對他行醫一甲子,致力投入肝炎防治與研究卓然有成的肯定。回憶過往,讓他記憶深刻的是在醫院有二十幾年時間,都從事肝臟疾病的相關研究。當年肝病被視為國病,被認定無藥可醫,當1965年的B肝及1989年的C肝診斷檢驗相繼被發現,終能一步步揭開肝臟疾病的神秘面紗。
  原本打算退休後清閒度日的張教授,自己也沒想到會在退休前一年,也就是1999年8月陸續創設了「臺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及服務病友為主的「肝友會」等團體,將服務觸角伸入社區、校園及偏遠鄉村山地。透過民間力量,教導許多社區民眾與校園學子們有關肝病防治觀念與正確知識,並提供肝病篩檢、義診及轉介服務,幫助許多偏遠弱勢病患獲得及時、妥善的醫療照顧。長期以來對偏鄉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重視,是讓他獲得各種獎項的主要原因。
  獲頒醫療奉獻獎前,張教授在1999年,便曾榮獲行政院一等服務獎章,也名列高雄醫學大學第十屆傑出校友。擔任教職期間,他認真推動學術研究並積極提攜後進,秉持「身教重於言教」原則,為臺灣醫界培育諸多英才,對本土醫學教育不遺餘力,是醫學教育界的最佳典範,2009年獲得高雄市醫師公會高杏獎,2013年拿到醫界最高的榮譽「醫療奉獻獎」,可說是實至名歸。
  年近八旬的他,至今時刻縈繞在心中的、就是高醫未來的發展。早年高醫蓽路藍縷的歲月,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成長及精進醫術的時期,與高醫共同走過一甲子,他愛高醫的心至今未減。他說,當初高醫是最早的私立醫學院,有段光榮的歷史,現在隨著外在環境的改變,愈來愈多的醫學中心紛紛成立,高醫面對的競爭對手也愈來愈多。以前大家都認為高醫很穩,如今面對外在環境許多不確定因素的挑戰,大家也愈來愈有危機感,但這樣的危機感還不夠,對高醫有信心之外,也要將這份信心與感情化為愛高醫、願意為高醫打拼的實際行動。
  他強調高醫人很久以來就盼望著要走出去,如今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市立大同醫院、市立旗津醫院相繼委託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經營,觸角不斷向外延伸,是各界對高醫的一種信賴。
  面對醫療經營環境愈來愈艱困,張教授認為內部人才培育更顯重要,除了領導者要有凝聚力、領導力、肯拼肯衝之外,學校或各附屬醫院對自己也要有信心,要有更前瞻性的發展。只要大家不自滿,以愛學校、愛醫院的心,同心協力、克服難關,找回「以高醫人為榮」的那份心,繼續奮勇向前行,高醫就能迎向更穩健、更卓越的下一個六十年。

(本校附設醫院企劃室王廣福 撰稿)

enews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