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88 典範學習心得分享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典範學習心得分享-醫學五 莊政皓 人生有偶然,也有必然;自己可以抉擇,但也不一定。 這是杜院士演講開頭的一句話,很無奈,卻也很實...)
當前修訂版本 (2011年11月8日 (二) 11:46) (編輯) (撤銷)
(典範學習心得分享)
 
(2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1行: 第1行:
-
典範學習心得分享-醫學五 莊政皓
+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
第188期 
 +
分享園地
 +
 
 +
 
 +
==典範學習心得分享==
 +
 
 +
醫學五 莊政皓
 +
 
人生有偶然,也有必然;自己可以抉擇,但也不一定。
人生有偶然,也有必然;自己可以抉擇,但也不一定。
第22行: 第30行:
旅行的最終,我們將帶著更為成熟的自己回到家鄉,透過這個全新的自己,信心與能力俱足,完成更多值得我們堅持的任務。
旅行的最終,我們將帶著更為成熟的自己回到家鄉,透過這個全新的自己,信心與能力俱足,完成更多值得我們堅持的任務。
-
一趟旅行帶給我們新的視野,更在無形之中,點燃我們胸中一股志氣與精神。  聽著杜院士對於他過往的腳步以及那些相呼應的歷史事件,以一種疼愛又興奮的口吻回憶及陳述;多麼令人羨慕他的歷史學家身分,既是他的職業,更是他一生的志業。也許他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如何在志業和興味之中,確立它們的關係;但,他確實用一種典範的態度在告訴我們,唯有真心熱愛你的工作,你才能一輩子用心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覺得疲憊。
+
一趟旅行帶給我們新的視野,更在無形之中,點燃我們胸中一股志氣與精神。聽著杜院士對於他過往的腳步以及那些相呼應的歷史事件,以一種疼愛又興奮的口吻回憶及陳述;多麼令人羨慕他的歷史學家身分,既是他的職業,更是他一生的志業。也許他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如何在志業和興味之中,確立它們的關係;但,他確實用一種典範的態度在告訴我們,唯有真心熱愛你的工作,你才能一輩子用心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覺得疲憊。
第38行: 第46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9%BF%E9%87%8E%E5%BF%A0%E9%9B%8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9%BF%E9%87%8E%E5%BF%A0%E9%9B%84
 +
 +
 +
[[enews188]]
 +
 +
[[Category:分享園地]]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88期  分享園地


典範學習心得分享

醫學五 莊政皓


人生有偶然,也有必然;自己可以抉擇,但也不一定。

這是杜院士演講開頭的一句話,很無奈,卻也很實際;當我們選擇一生志業時,能不能保證那就是我們的濃厚的興趣所在,能不能確定我們必然能以快樂的心情享受這份工作,回到最基礎的問題上來,我們究竟是選了一份「工作」,還是找到一個最心愛的「志業」?

那興味呢?生活的細節要如何安排才能活出自己愉悅的興味,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在工作與生活中尋找到平衡點、共通點,而非是一場工作成就與生活品質的拉鋸戰?

杜院士在演講中並未直截了當為這些問題下定義;但他卻以他年少時的一段段經歷與旅程做為脈絡,引領我們重新回顧他年少時那段背包客的生活。

一九六六年,杜院士進入台大歷史系就讀,他閱讀到許多人的夢想與壯旅,在這張我們共同生活與呼吸的大地圖上,足跡蜿蜒而綿長。Sven Anders Hedin在亞洲大陸上的遊歷,羅布泊的美,樓蘭城的大氣與盡忠職守,在Hedin年輕的心中留下多少驚訝的刻痕,漫長的旅行,仿若一位天生刻手,在他豐富而茂盛的心板切切鑿鑿,刻出他對於西藏大地的好奇與嚮往。「我的野心就是要將雅魯藏布江以北的一大片空白土地,填上正確的山脈、湖泊和河流名稱。」鳥居龍藏先生為了做好臺灣人類學的研究,親自踏入鮮為人知的臺灣山林,尋訪紅頭嶼、火燒島,並朝聖玉山、中央山脈諸岳,為臺灣原住民的文化與生活留下珍貴的紀錄。鹿野忠雄先生醉心於山林地理的探索與研究,甚至因為實地查訪而錯過大學學期三分之二以上的課,就在面臨被退學的時候,校長卻看見他的熱情與用心,力薦他繼續完成學業。這些故事閃耀在杜院士的心中,猶如冷冷夜空中的星光,隱隱指引他一些目標。生命的價值或有不同的觀點,但能夠滿懷熱情與理想去追逐自己心愛的夢想,誰又能不由衷讚嘆這份生命的價值呢?

如同傅斯年先生的一句話:「我們不是讀書的人,我們只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真正與自己相互呼應的志業,或許就是能激發出人心中的這份熱情吧。

所見所聞,灌溉了杜院士心中對於自己的期待;終於在一九七六年,他孤身一人踏上橫越南歐南亞的旅程。在那個尚未解嚴的年代,杜院士一個人背著行囊,走在異鄉的土地上,對於歷史文化的嚮往,成為他最重也最輕的行李,在孤單而動亂的旅程上,以一種探險者的姿態催迫著他前進。從歐洲的倫敦、巴黎等大都市,走進文化古城羅馬、威尼斯,從亞歷山大的雅典走到賽薩洛尼基,親身體會亞歷山大所說的:「在我的位置上,我會平等地看你們,不僅僅因為你們是我這個邦協的子民,而因為你們是這個邦協的一份子。」唯有對歷史文化與人類生命存有感情的人,方能從數千年前亞歷山大大帝這番話中,讀出一些永恆的色彩,並曉得它是如何照耀這個世界,以一種日月星晨的高度;進而奮起追逐,非要親自踏上那塊土地,感受亞歷山大大帝當年說這句話時,廣場至今猶存的震動。

這不禁讓我想起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背負著往日文學家的嗟嘆與徒呼負負,來到一個個歷史場景的天涯海角,與過往文人的不朽生命對話,能回應的,便回應,不能回應的,就感受,感受那些至今無人能解的天問與離騷。這樣的旅行與寫作是一種負擔,卻也是一種承擔,但就因為熱愛,因而成為一種非得完成不可的志業,如此執著。

杜院士說,一個人一生的成就,知識與技能這些客觀條件都參與其中;但真正的決定你能不能完成目標的,卻是你做人做事的態度。而這種態度,正是一種文化人格的培養與展現,Hedin、鳥居龍藏、鹿野忠雄這些曾點燃他年少熱情的學者,之所以能在歷史與文化的鼓風爐中,有所貢獻與淬煉,正是因為他們執著堅韌的態度,沒有絲毫僥倖的專注,才能讓他們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完成無限的歷史篇章;所以他極力鼓勵我們,能把握年輕的機會,出國遠行與念書。他認為將自己丟進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將在無退路的情況下,迫使自己下定決心,並冷靜而誠實地省視自己。旅行將帶給我們全然不同的人格教育,雙腳深入每個地方,用心去聽去看,你會看見不同的人群,背後演繹著不同的文化,這是一種主動的且無法迴避的體驗與學習;而透過對他人的觀察與思索,我們都將把自己看得更清楚,進而對這個世界的許多事,懷抱更多新鮮與深入的念頭。 旅行的最終,我們將帶著更為成熟的自己回到家鄉,透過這個全新的自己,信心與能力俱足,完成更多值得我們堅持的任務。

一趟旅行帶給我們新的視野,更在無形之中,點燃我們胸中一股志氣與精神。聽著杜院士對於他過往的腳步以及那些相呼應的歷史事件,以一種疼愛又興奮的口吻回憶及陳述;多麼令人羨慕他的歷史學家身分,既是他的職業,更是他一生的志業。也許他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如何在志業和興味之中,確立它們的關係;但,他確實用一種典範的態度在告訴我們,唯有真心熱愛你的工作,你才能一輩子用心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覺得疲憊。


補充資訊:

Sven Anders Hedin ( 瑞典地理學者及探險家,1865 – 1952)

http://en.wikipedia.org/wiki/Sven_Hedin

鳥居龍藏 ( 日本人類學家, 1870 - 195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3%A5%E5%B1%85%E9%BE%8D%E8%97%8F

鹿野忠雄 (日本博物學及人文學者,1906-1945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9%BF%E9%87%8E%E5%BF%A0%E9%9B%84


enews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