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64 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在通識課程所扮演的角色
出自KMU e-News
第18行: | 第18行: | ||
最後,為深化課程中「大學入門」課程,為針對大一新生進行學習引導的必修課程。課程內容由通識中心主導、專業學系配合,從學習態度、學系認識、學系與職場的接軌到認識本校歷史、理念承傳進行綜合引導,以作為新生進入大學的學習基礎,並結合書院學習護照,貫徹人文培育與生活教養的目標。 | 最後,為深化課程中「大學入門」課程,為針對大一新生進行學習引導的必修課程。課程內容由通識中心主導、專業學系配合,從學習態度、學系認識、學系與職場的接軌到認識本校歷史、理念承傳進行綜合引導,以作為新生進入大學的學習基礎,並結合書院學習護照,貫徹人文培育與生活教養的目標。 | ||
- | |||
本中心未來將持續檢討改革,整合校內外資源,透過通識教育內涵精進化、通識教學優質化、通識課程行動化,以及通識教育生活化,建立課程與教學的品質保證制度,期使學生不僅成為優秀的醫療專業人才,也是深具清晰理念的現代公民。 | 本中心未來將持續檢討改革,整合校內外資源,透過通識教育內涵精進化、通識教學優質化、通識課程行動化,以及通識教育生活化,建立課程與教學的品質保證制度,期使學生不僅成為優秀的醫療專業人才,也是深具清晰理念的現代公民。 | ||
- | |||
104學年度起,因應通識課程架構調整,深化與輔助課程回歸專業必修或選修;而為使學生更完整建立整體通識概念,學生須在博雅通識的七大領域中,每一領域至少修習1門課(至多修習2門)。此外,「大學入門」與「服務學習」納入新增之體驗課程類別。 | 104學年度起,因應通識課程架構調整,深化與輔助課程回歸專業必修或選修;而為使學生更完整建立整體通識概念,學生須在博雅通識的七大領域中,每一領域至少修習1門課(至多修習2門)。此外,「大學入門」與「服務學習」納入新增之體驗課程類別。 | ||
- | |||
為達成通識教育目標、建立醫學大學之通識特色,本中心將持續檢討改革,整合校內外資源,透過通識教育內涵精進化、通識教學優質化、通識課程行動化,以及通識教育生活化,建立課程與教學的品質保證制度並推動體驗式學習,希望透過境教與生活教養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期使學生能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自我與他我的連結性,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公共事務,進而踐履社會關懷與服務的理念,不僅成為優秀的醫療專業人才,也是深具清晰理念的現代公民。 | 為達成通識教育目標、建立醫學大學之通識特色,本中心將持續檢討改革,整合校內外資源,透過通識教育內涵精進化、通識教學優質化、通識課程行動化,以及通識教育生活化,建立課程與教學的品質保證制度並推動體驗式學習,希望透過境教與生活教養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期使學生能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自我與他我的連結性,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公共事務,進而踐履社會關懷與服務的理念,不僅成為優秀的醫療專業人才,也是深具清晰理念的現代公民。 |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64期 通識中心專題
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在通識課程所扮演的角色
楊三東主任
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負責審核通識基礎課程「服務學習」、核心課程中四大領域及深化課程「大學入門」。
首先,「服務學習」課程為全校必修一學年零學分;與多數大專院校的校園勞動服務並不相同,本課程試圖結合服務與學習的概念,將教學與學習環境,從單純的教室擴大至多元的社區,以開拓學生視野,增加教學方式的活潑生動及教材的豐富性;期望學生透過多樣性的服務,增加與生活環境的人、事、物接觸互動,培養社區意識、志願服務精神與公民責任,透過個體的反思學習成長,定位個體存在的價值,並能體悟、珍惜與感恩身邊的點滴。
其次,為核心課程中的四大領域,包括:「公民素養領域」以建立公民意識為基礎,面對社群重要議題為導向,規劃有三個課程科目子架構:民主與法治、經濟與管理、品德與社會關係。「全球在地領域」希冀建立國際與本土的雙迴向內涵,以豐富學生的學習視角,規畫有二個課程科目子架構:全球視野、在地關懷。「審美鑑賞領域」希冀陶冶生活美感與生命情操,以提昇學生美學素養,規畫有三個課程科目子架構:藝術統整、視覺藝術、音樂欣賞。「性別與STM領域」期在科技、醫療與社會的多元連結上,檢視隱伏在階級/性別/族群/世代不平等的權力框架中的議題,規劃有二個課程科目子架構:性別議題、科技/醫療與社會。各課程師資以本校法政、諮商輔導、教育、歷史、語文、藝術及性別等學術領域專長教師為主,另依據開設課程內容聘請校外相關專長教師,協助開設各領域相相關課程。
最後,為深化課程中「大學入門」課程,為針對大一新生進行學習引導的必修課程。課程內容由通識中心主導、專業學系配合,從學習態度、學系認識、學系與職場的接軌到認識本校歷史、理念承傳進行綜合引導,以作為新生進入大學的學習基礎,並結合書院學習護照,貫徹人文培育與生活教養的目標。
本中心未來將持續檢討改革,整合校內外資源,透過通識教育內涵精進化、通識教學優質化、通識課程行動化,以及通識教育生活化,建立課程與教學的品質保證制度,期使學生不僅成為優秀的醫療專業人才,也是深具清晰理念的現代公民。
104學年度起,因應通識課程架構調整,深化與輔助課程回歸專業必修或選修;而為使學生更完整建立整體通識概念,學生須在博雅通識的七大領域中,每一領域至少修習1門課(至多修習2門)。此外,「大學入門」與「服務學習」納入新增之體驗課程類別。
為達成通識教育目標、建立醫學大學之通識特色,本中心將持續檢討改革,整合校內外資源,透過通識教育內涵精進化、通識教學優質化、通識課程行動化,以及通識教育生活化,建立課程與教學的品質保證制度並推動體驗式學習,希望透過境教與生活教養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期使學生能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自我與他我的連結性,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公共事務,進而踐履社會關懷與服務的理念,不僅成為優秀的醫療專業人才,也是深具清晰理念的現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