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37 好老師徵文優等獎~李京澤描述呂佩穎老師老師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37期  分享園地 好老師徵文專題 == '''好老師徵文優等獎~劉晏維描述溫慶豐老師''' ==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 二...)
當前修訂版本 (2009年8月6日 (四) 14:41) (編輯) (撤銷)
 
(1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5行: 第5行:
 +
== '''好老師徵文優等獎~李京澤描述呂佩穎老師老師''' ==
 +
醫學系 李京澤
-
== '''好老師徵文優等獎~劉晏維描述溫慶豐老師''' ==
+
 +
*描述對象:通識教育中心 呂佩穎老師
 +
 +
*課程名稱:英文閱讀與寫作
 +
-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 二年級 劉晏維
+
在上過呂老師的課以前,我對她的想像是一位很嚴肅而且「不好過」的老師。當初看到必修課程有她的名字時,原本心裡還隱隱感到不安;但在上過老師一個學期的課之後,我發現老師並非如同我原來所想的負面,而是一個會鼓勵學生思考及表達的老師。在每次上課結束前,呂老師都會要求我們預讀下次會上的文章。在課堂上則讓我們有時間深入文章的意涵與作者的旨意,而非流於高中式的單字與文法記憶。因此上老師的課不只要「聽」,還要能回應文章中所出現的問題。
-
*描述對象:通識教育中心 溫慶豐老師
+
老師上課喜歡提出與文章有關的問題,讓我們作思考與激發,並試著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小組討論更是課程的重心,讓我們在討論文章時,能交流彼此的意見,從中獲得自修難以領會的意涵。她的教學方法非常的開放,討論時常對學生說「You can challenge me」。對我們而言,乍看之下這是個危險的舉動,但老師希望我們擁有自己的想法並提出,而不只是無條件的吸收。老師常告訴我們,文學的問題通常沒有一定的答案。正因如此,我覺得便需要「討論」來開拓自己的思維,讓自己在思考事情時,不只考慮單一面相,也能從各方面切入事情的本質,從而找出最好的答案。
-
*課程名稱:微積分
+
 +
說到教材方面,呂老師也找了許多相關的課外文章輔助教科書,提升了每件議題的深度。讓我們能透徹地去討論許多切身相關的問題,進而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這些課外選文,我認識更多我不曾注意過的外國文化;相當於到世界各地旅行一樣,對於我的學習與生活幫助很大。而且有些文章極為有趣,好像在看小說一樣,加上後來的深入討論,不僅提升了我閱讀英語文章的興趣,更發揮了每篇文章本身的價值。
-
大一早晨,趕著上一、二節微積分的日子已有些遙遠,但溫慶豐老師揮舞在白板上的字跡,仍叫我難以忘卻,倒不是因為對微積分充滿熱愛,相反地,就是因為對數學的喜好不足,才深感遇上好老師的幸運與幸福。
+
呂老師上課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她上的雖然是英文閱讀與寫作,但在她的授課方式下,無形中也加強了表達的能力。這樣的教學環境,可以讓自己擁有發言的空間,適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我想,這也正是大學的最大特色:意見開放與自主學習。也因此,呂老師很樂意與學生作互動,並了解學生的想法。遇到老師有公差或是學生需要等特殊情況,老師也會視條件給予補課。
-
溫老師的教學方式其實不相當特別,他只是把原文書惱人的內容精簡起來,撰成條列式的重點抄寫在黑板,搭配題目一 一向學生說明觀念、教導計算……等。基本上是穩扎穩打的功夫,讓我們把數學觀念理清,看見題目就能亮出一條解題道路,知道題型、知道題目的應用、也知道微積分在統計學上的不可或缺。
+
老實說,上呂老師的課的確很辛苦,不僅課前要作預習,上課中仍要不斷思考、吸收與回饋。總之,上老師的課是沒辦法偷懶的;但從老師認真的態度給我的啟發,讓我始終相信,要學好一件事情,就必須要有付出。而從班上許多同學的成長來看,也讓我這份信念更加確定。
-
老師講課也有些幽默,他國文底子好,常用一些成語形容計算方法,容易懂,又不失趣味,於是他教起微積分來,好像把那些歪扭的數字弄活一樣,深入淺出、意賅言簡,我們台下聽課的,也常常被他那些妙語逗笑,於是微積分這深難的學問,被老師一支白板筆寫著、一張嘴說唱著,頓時變得輕鬆許多。
+
呂老師真的是一位好老師!
 +
-
這是他的厲害,但還有更厲害的。古聖先賢總說要因材施教,溫老師這點我覺得他做得很好。他很識人;明白我們生物系最需要的微積分是什麼,也明白我們的數學底子、我們的程度在哪,不會硬生生塞給我們一堆消化不良的學問,逼得學生走投無路而放棄微積分。
 
- 
-
他所教授的難易深淺恰到好處,進度和上課速度也掌握得當;一堂課能夠跟上老師的腳步、能夠聽得懂老師講課的內容,我認為那是最有收穫的。而溫老師做到了。他像個營養師,量身訂做一套食譜,把學生們餵得十分健康飽足。
 
- 
-
現在,那兩本微積分的筆記被我視如珍寶,又物盡其用的借給我重考一年剛上大一的好朋友。朋友誇讚我筆記做得好,其實裡面除了我的筆跡,還灌溉了溫老師的用心;而他的心用在微積分上,也在莘莘學子們的前程與未來上。
 
- 
-
就像他時常在下課時間跟同學們閒聊,開開玩笑、或者談一些人生經驗和見解,他對待學生是誠懇而且願意付出的,這讓我時常忽略輩份和他談笑,不談微積分,就東聊西扯如同一般好友。所謂良師益友、良師益友,遇上溫慶豐老師的我,不僅對數學的恐懼大幅降低、不僅受益非淺,還因此明白,這「良師益友」四個字,原來可以指同一個人。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37期  分享園地 好老師徵文專題


好老師徵文優等獎~李京澤描述呂佩穎老師老師

醫學系 李京澤


  • 描述對象:通識教育中心 呂佩穎老師
  • 課程名稱:英文閱讀與寫作


在上過呂老師的課以前,我對她的想像是一位很嚴肅而且「不好過」的老師。當初看到必修課程有她的名字時,原本心裡還隱隱感到不安;但在上過老師一個學期的課之後,我發現老師並非如同我原來所想的負面,而是一個會鼓勵學生思考及表達的老師。在每次上課結束前,呂老師都會要求我們預讀下次會上的文章。在課堂上則讓我們有時間深入文章的意涵與作者的旨意,而非流於高中式的單字與文法記憶。因此上老師的課不只要「聽」,還要能回應文章中所出現的問題。

老師上課喜歡提出與文章有關的問題,讓我們作思考與激發,並試著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小組討論更是課程的重心,讓我們在討論文章時,能交流彼此的意見,從中獲得自修難以領會的意涵。她的教學方法非常的開放,討論時常對學生說「You can challenge me」。對我們而言,乍看之下這是個危險的舉動,但老師希望我們擁有自己的想法並提出,而不只是無條件的吸收。老師常告訴我們,文學的問題通常沒有一定的答案。正因如此,我覺得便需要「討論」來開拓自己的思維,讓自己在思考事情時,不只考慮單一面相,也能從各方面切入事情的本質,從而找出最好的答案。

說到教材方面,呂老師也找了許多相關的課外文章輔助教科書,提升了每件議題的深度。讓我們能透徹地去討論許多切身相關的問題,進而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這些課外選文,我認識更多我不曾注意過的外國文化;相當於到世界各地旅行一樣,對於我的學習與生活幫助很大。而且有些文章極為有趣,好像在看小說一樣,加上後來的深入討論,不僅提升了我閱讀英語文章的興趣,更發揮了每篇文章本身的價值。

呂老師上課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她上的雖然是英文閱讀與寫作,但在她的授課方式下,無形中也加強了表達的能力。這樣的教學環境,可以讓自己擁有發言的空間,適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我想,這也正是大學的最大特色:意見開放與自主學習。也因此,呂老師很樂意與學生作互動,並了解學生的想法。遇到老師有公差或是學生需要等特殊情況,老師也會視條件給予補課。

老實說,上呂老師的課的確很辛苦,不僅課前要作預習,上課中仍要不斷思考、吸收與回饋。總之,上老師的課是沒辦法偷懶的;但從老師認真的態度給我的啟發,讓我始終相信,要學好一件事情,就必須要有付出。而從班上許多同學的成長來看,也讓我這份信念更加確定。

呂老師真的是一位好老師!



  • 編按:

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於日前舉辦【好老師徵文活動】,該中心除了集結得獎文章發行「好老師專刊」之外,為了讓更多本校教職生效仿好老師風範,本報自112期開始不定期轉載【好老師徵文活動】得獎文章。得獎名單詳見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網頁:http://cfd.kmu.edu.tw/namelist/GT96.htm


enews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