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97 「【慶祝e快報200期】讀詩,讀宇宙的脈搏講座」活動紀實
出自KMU e-News
(→'''「【慶祝e快報200期】讀詩,讀宇宙的脈搏講座」活動紀實''') |
|||
第19行: | 第19行: | ||
為慶祝e快報即將200期,本校於3月23日(五)12:00-13:30在自主學習中心1F學習資源專區舉辦「【啟動閱讀計畫】讀詩,讀宇宙的脈搏講座」,邀請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楊佳嫻老師主講。 | 為慶祝e快報即將200期,本校於3月23日(五)12:00-13:30在自主學習中心1F學習資源專區舉辦「【啟動閱讀計畫】讀詩,讀宇宙的脈搏講座」,邀請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楊佳嫻老師主講。 | ||
- | + | 在講座中,楊佳嫻老師首先深入淺出地比較文學、美術及音樂在藝術中的相互關係,三者雖是以不同的表現方式,但同樣都是有距離的美感及表示特定的意象。以美術的表現而言,她舉出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René Magritte雷內•馬格利特的作品「Not to Be Reproduced」,這幅作品不合常理的表像但更直接反應內心的真實面,作者內心有困境,但無法面對自己。楊佳嫻老師說,美術常以具體畫與抽象的意義作連結,而在詩裡也常常反應類似的狀況。 | |
[[Image:enews197活動回顧-3.jpg|200px]] | [[Image:enews197活動回顧-3.jpg|200px]] |
在2012年4月6日 (五) 14:37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97期 活動回顧
「【慶祝e快報200期】讀詩,讀宇宙的脈搏講座」活動紀實
圖書館出版推廣組 蔣雲鳳
為慶祝e快報即將200期,本校於3月23日(五)12:00-13:30在自主學習中心1F學習資源專區舉辦「【啟動閱讀計畫】讀詩,讀宇宙的脈搏講座」,邀請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楊佳嫻老師主講。
在講座中,楊佳嫻老師首先深入淺出地比較文學、美術及音樂在藝術中的相互關係,三者雖是以不同的表現方式,但同樣都是有距離的美感及表示特定的意象。以美術的表現而言,她舉出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René Magritte雷內•馬格利特的作品「Not to Be Reproduced」,這幅作品不合常理的表像但更直接反應內心的真實面,作者內心有困境,但無法面對自己。楊佳嫻老師說,美術常以具體畫與抽象的意義作連結,而在詩裡也常常反應類似的狀況。
第二幅也是雷內•馬格利特的作品「memory」,石膏像表示時間的長久,額頭上的鮮血代表痛苦猶新,因此整幅作品隱喻著恆久的傷口。楊佳嫻老師指出,詩也常用這樣的表現技巧,表示受傷固然痛苦,但與宇宙產生踫蹱與連結。她舉出王家衛的電影《東邪西毒》中一句話「或許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什麼都可以忘了,以後的每一天都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你說,那多開心。」作為這幅畫的註腳。
楊佳嫻老師強調,藝術是「誠懇的抒情」,進而追求真、善、美。而詩則必須在此一基礎上,在有限的文字內,尋找最適當的文字,並嘗試發揮文字本身的感覺和特質。接下來,楊佳嫻老師與學生分享許多詩家的重要詩集文學之表現特色,如:胡適《秘魔崖月夜》、楊牧《聲音》、鯨向海《晚風》、楊佳嫻《囚徒》、《約會》、鯨向海《今天》、《寫了一首詩》。楊佳嫻老師以這些詩作來探討詩是以壓縮、跳躍、含蓄、暗示特特質為主,因應不同的題材、美學目的、功能,而可以調整。如,徐志摩及楊牧的詩以音樂性為第一。
最後講座活動的Q&A時間,有不少學生熱烈的提發有關創作詩的問題,楊佳嫻老師相常鼓助學生創作詩,並期許同學,因為年輕實驗性較高,同學可不畏成果的好壞,透過寫作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是一個很大的支持。有人問及如何靈感,楊佳嫻老師則引用畢卡所的話:「靈感,通常在我工作了8~9個小時後才來找我。」至於創作手法,楊佳嫻老師說有些創作者一開始可能貪心地想要在一首詩中表達很多意像,她說,其實一首詩只要經營好一個意像即可,也較易感動讀者。此外,文學藝術很重視過程中的手法,因此除了人文素,與技術有關,因此保持熱情地勤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