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06 看見差異~電影《阿蒙正傳》導讀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06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 '''看見差異~電影《阿蒙正傳》導讀''' ==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玲珠副教授 *導演:安德烈...)
第8行: 第8行: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玲珠副教授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玲珠副教授
 +
 +
 +
 +
[[Image:Enews206人文e館.JPG|200px]]
 +

在2012年9月7日 (五) 10:33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06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看見差異~電影《阿蒙正傳》導讀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玲珠副教授




  • 導演:安德烈斯歐曼(Andreas Öhman)
  • 主要演員:比爾史卡斯加德(Bill Skarsgard)、馬汀沃斯特倫(Martin Wallstrom)、西西莉亞佛斯(Cecilia Forss)


電影《阿蒙正傳》(Simple Simon)是由暢銷小說《對橡樹說話的少年》改編而成,曾獲瑞典金像獎最佳影片、劇本、男主角、女配角等多項大獎。本片被稱為瑞典版的《雨人》,因為主角阿蒙18歲,是名亞斯伯格症患者(近於高功能自閉症)。他精通數學,計算精準,連生活作息都嚴格要求規律,起床、漱洗、工作、用餐……,永遠都要分秒不差、一成不變;看相同類型的影片,敲擊相同節奏的爵士鼓,穿固定顏色的衣服,不讓他人碰觸自己的身體,甚至掛著「我自閉,不要碰我」的胸章以提醒他人注意,這是阿蒙撰寫的生活方程式。

阿蒙精準、量化的生活方程式卻造成周遭人的極度困擾,只要有人違反他的規律,阿蒙的情緒就會失控,嚴重時會吼叫、摔碎物品、打人;若再無解,他就將自己塞進鐵桶子——想像中的外太空,因為外太空不帶情感,沒有干擾、沒有誤解,更不需要溝通,就是他最安心的地方。家中唯一理解阿蒙方程式的人就是深愛他的哥哥山姆,因此在一次阿蒙又長時間躲進外太空(鐵桶子)不肯出來,父母都拿他沒輒後,阿蒙連著鐵桶子一起送進哥哥與女友菲達同居的家中。但也導致菲達的難以適應,最後與山姆分手了。

失戀的山姆意氣頹喪,少了菲達的分工家務,又導致阿蒙生活方程式大亂,破壞了他需要的平衡。因此,阿蒙發揮他擅長的數理邏輯,幫哥哥設計了尋找正緣的十三道題目,希望幫哥哥找到新女友,也讓自己的生活方程式重新運作。本片以較輕鬆詼諧的方式、明朗輕快的節奏鋪陳阿蒙找女朋友的努力,最後找到的竟是不按牌理出牌、生活相對混亂的珍妮佛——因為異極才會相吸,這是阿蒙研究出的愛情公式。阿蒙用心地彙整愛情電影的浪漫元素、並將之套用在珍妮佛與山姆的第一次約會,以為精心的設計一定可以撮合兩人成為愛侶,卻未料到愛情不是任何方程式、邏輯可以推估的。阿蒙無法接受預期結果的失落,情緒紊亂的阿蒙又躲進了他的外太空世界(鐵桶),影片最後結束在珍妮佛與從外太空探出頭的阿蒙小指頭相互碰觸的畫面,至於這個碰觸代表什麼?新的方程式是什麼?導演留給觀眾自行想像的空間,溫馨的真情卻始終洋溢全片。

每個生命個體都是孤獨地來到人世間,多數個體必然進入家庭、而後學校、再到職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學習之一就是「社會化」;這個由更多數群我組成的社會具有許多慣性與潛規則,多數人會越來越清楚哪些言行可以得到社會認同,哪些隱藏的地雷不可以碰觸,如此才能被認可為「正常」。亞斯伯格症患者無法有效進入所謂的社會常軌運行,因此人際溝通、互動的潛規則對高度保有自我的他們造成困惑。例如:哥哥山姆抱怨女友菲達做愛像死魚,阿蒙無法理解這句話的背後可能隱藏著哥哥因失戀產生痛苦、透過批評對方讓自己好過些,甚至是一種面對失去的自我安慰;阿蒙卻將此視為「問題」,逕自告訴菲達,也將「你炒飯時聲音大嗎」設計成問題,一一詢問許多陌生女性,好幫山姆找到最合適的女友。導演透過幽默的方式讓觀眾會心,也讓我們稍微進入亞斯伯格症患者可能的世界,「看見」不同生命的差異。

阿蒙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一個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簡單世界。他喜歡圓形,也用圓形簡化世界的複雜:他將作息時間表、家務分工與用餐內容都詳細註記並框在一個大圓內,以利按表操課。他觀察許多人的表情,但理解情緒對他而言太複雜,所以他將抽象的情緒具像成許多圓形的表情文,從高興到悲傷、憤怒,就透過象徵嘴巴的線條朝上或朝下的變化來理解。然而圓形也象徵圓滿和諧,圓形沒有突出的角,滾動時就不會傷害他人或自己,也可能是阿蒙內在沒有衝突的渴望;所有食物都要變成圓形,披薩是圓的,蔬菜、煎蛋、煎餅、臘腸、……通通要做成圓形,阿蒙在他人眼中確實是怪胎,但對在人際互動中極度受挫、無助的亞斯伯格症患者,圓形所象徵的圓滿和諧也可能變成他們內心最大的企盼。

阿蒙深具科學精神,凡事要求精準、量化,不僅是所有作息,連擠出的牙膏也要精準定量,即使肚子餓了、未到用餐時間也不准吃飯。如果精準在天平的左端、模糊在右端,當阿蒙執意在左端時,自然無法理解「失衡」是必然的結果;但擴大來看,這個失衡不也是現今教育體制可能產生的失衡現象?制式教育長期訓練學生以標準答案作答,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非綠即藍的二分式思維模式隱然在許多人生命裡成形,許多人抗拒模糊、無法接受「沒有答案」。然而弔詭的是:真實的生命確實無法用標準匡範,人生也可能沒有截然的對錯,這份柔軟應變的能力與生命彈性,不僅亞斯伯格症患者缺乏,更多「正常人」也可能因執著於尋覓標準答案而失衡,因思考模式的固定、僵化而受苦。

人都是透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認識世界、構築出個人看世界的模式,這個模式應也隨著不同的「看見」、社會化的撞擊而微調,太過堅持本我如阿蒙、會產生人際互動的障礙,但太懂得、太隨順社會化規則,又可能變得面目模糊、失去真實的自我。阿蒙永遠不懂為什麼人總是心口不合一?牙醫治療時總說「不痛」、實際卻痛得要命!明明飛鏢總射不準的主管總稱自己是神鏢手,正常如我輩者當然輕易理解,但複雜的社會可以更簡單化嗎?情感的表達可以更單純直接嗎?恐怕也是我們這群正常的社會人可以再反思的課題。

大千世界裡,生命的差異本然存在,但看見差異、接受差異的能力卻未必人人皆有,是否能放下更多的社會化標準?是否能以更開放的態度傾聽差異?也許就有機會讓更多被貼上標籤的「外星人」從天際回到人間,讓更多「怪異」的生命得到尊重與理解,也讓自己的生命時時充滿「驚喜」,一如電影結尾、兩根小指頭的輕觸,一個新的美好誕生。



enews206